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家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土家語中國土家族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或列入土家語支。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使用人口數量估計在8萬左右,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兼用漢語,單一土家語使用者很少。分有南北兩種方言,因歷史阻隔而不能互通。沒有法定文字,但有一種拼音文字基礎教育領域小範圍應用。

快速預覽 土家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 ...
Remove ads

名稱

北部土家語分布地區廣闊,各地自稱略有區別。其中靛房方言稱本民族為/pi35tsi55kʰa21/,其中/kʰa21/是表宗族族群後綴/pi35tsi55/的含義則還沒有科學的解釋;稱本民族的語言為/pi35tsi55sa21/,其中/sa21/指「」。[4]:30,178,187[5]:16

南部土家語方言稱本民族為/m̩21dzɿ21/[6]:198

土家人在使用漢語時,稱本民族的語言為「土話」,稱漢語為「客話」。[7]:129

分布和人口

根據1986年出版的《土家語簡志》,土家語分布在湖南湘西州永順縣龍山縣保靖縣古丈縣瀘溪縣湖北恩施州來鳳縣宣恩縣四川涪陵地區(今屬重慶)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此外,根據各地民族識別調查資料,在當時,湖南張家界市慈利縣桑植縣常德市石門縣;湖北恩施州鶴峯縣咸豐縣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貴州銅仁地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等地亦有土家語分布[4]:112

而新近的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使用土家語的人口僅分布在湖南湘西龍山縣南部、保靖縣北部、永順縣西南部、古丈縣西北部和瀘溪縣潭溪鎮,此外在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湖北恩施州來鳳縣的少數鄉村還有個別使用者。使用人口大約在6.5萬到10萬之間,絕大多數為土雙語人。[8]:3-4[9]:146,159-160

系屬

土家語是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中的一種語言。其具體屬於哪一語支,學術界還沒有定論,主要有彝語支、土家語支和羌語支三種看法。

20世紀50年代,王靜如首先對土家語的歸屬問題做了較為詳細的論證,認為土家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比較接近彝語,可以歸入彝語支[10]

1986年出版的《土家語簡志》認為,土家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但從基本詞彙看,不接近彝語支,跟藏語支景頗語支也有較大差異,無法歸入其中任何一個語支。[4]:162《中國大百科全書》和《語言學名詞》都謹慎地認為土家語「語支未定」。[11][12]

1989年,戴慶廈等人提出了新的藏緬語言系屬分類法,在藏緬語族南部語群下建立土家語支,只包括土家語一門語言,並指出土家語在早期與南部語群的緬彝語支關係密切,後來因長期受到漢語影響,在許多特徵上與緬彝語支越來越不同,最終形成了獨立的語支。[13]這一觀點得到了其他一些研究者的贊同。[14]:5[9]:7

2003年,何天貞通過同源詞、語法等的深入比較,認為從發生學關係上來看,土家語屬於藏緬語族羌語支,是羌語支中最早分化出來、音系簡化最嚴重的一門語言。[15]

方言

土家語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為南北兩種方言,相互之間基本上不能通話。詞彙上,基本詞彙相同的只有8%,有對應關係的有27%,完全不同的有65%。

北部土家語主要分布在龍山縣保靖縣永順縣古丈縣四縣交界處的酉水(及其支流洗車河猛洞河)一帶 。來鳳縣百福司鎮殘存的土家語也屬北部方言。絕大多數的土家語人口都使用北部方言。有學者將其進一步劃分為龍山土語和保靖土語。

南部土家語僅分布在瀘溪縣潭溪鎮,使用者只有2000人左右,孤懸於周圍使用苗語的村落之中。[6]:1-2[14]:152[7]:102

龍山縣土家語使用區域主要在洗車河周圍。田德生(1986)研究的是龍山縣靛房鄉方言。葉德書描寫的是龍山縣苗兒灘鎮星火村方言。[16]彭勃描寫了永順縣方言。[17]Brassett調查的土家語數據主要基於龍山縣他砂鄉方言,也有一部分基於坡腳鄉、靛房鄉方言。[18]戴慶廈描寫保靖縣仙仁鄉方言。張軍(2006)描寫龍山縣多谷村方言和瀘溪縣婆落寨的南土家語方言。[19]

Remove ads

陳康 (2006)

陳康 (2006)[20]:152

  • 北部土家語
    • 龍山土語(內名:pi35tsi55 kʰa21或Bifzivkar)-分布在:
      • 龍山縣:賈市、咱果、苗市、坡腳、猛西、他砂、水壩、官平、內溪、干溪、靛房
      • 湖北來鳳縣:卯洞
      • 永順縣:勺哈、列夕、對山、高坪、太平
      • 古丈縣:茄通、田家洞
    • 保靖土語(內名:mi35tɕi55 kʰa21或Mifqivkar)-分布在:
  • 南部土家語-分布在瀘溪縣潭溪鄉下列村:[6]
    • 下都(土家語:tsʰie21 bu21或Cirbur)
    • 鋪竹(土家語:pʰu33 dzɯ33或Puzzu)
    • 波洛寨(土家語:bo33 lo33 tsai31或Bolozaif)
    • 且己(土家語:tsʰa33 dʑi35或Ciejif)
    • 下且己(土家語:tsʰa33 dʑi35 a21 di35或Ciajifafdif)
    • 大波流(土家語:tsʰie21 55 pʰo21或Cierduovpor)
    • 小零寨(土家語:tsʰie55 ȵĩ35 sa33或Ciernifsa)
    • 梨木寨(土家語:li21 mu21 tsai31或Livmuvzaif)
    • 土麻寨(土家語:tʰɯ31 ma21 tsai31或Tufmavzaiv)
    • 潭溪鎮(土家語:hu33 33或Huduo)
Remove ads

楊再彪(2011)

楊再彪報告稱,土家語分布在34個鎮約200個行政村的500餘個自然村中。[21]:4北部土家語內名為pi²⁴tsɿ⁵⁵kʰa²¹,南部土家語內名為mõ²¹dzɿ²¹[21]:15楊再彪的田野調查覆蓋了北部土家語靛房、小龍熱方言,以及南部土家語且己方言。

  • 龍山縣(東南;15鎮):洗車河鎮、隆頭鎮、苗兒灘鎮、靛房鎮、洛塔鄉、干溪鄉、猛西鄉、鳳溪鎮、坡腳鄉、他砂鄉、內溪鄉、賈市鄉、岩沖鄉、長潭鄉、里耶鎮
  • 永順縣(西部;5個鎮):對山鄉、和平鄉、西歧鄉、首車鎮、勺哈鄉
  • 保靖縣(西部及東南部;10個鎮):
    • 西保靖:隆頭鄉、比耳鄉、馬王鄉、拔茅鎮、普戎鎮、昂洞鄉、龍溪鄉、簸箕鄉
    • 東南保靖:塗乍鄉、仙人鄉
  • 古丈縣(西北2鎮):茄通(含小龍熱村ɕiao⁵⁵lũ²¹ze⁵⁵)、斷龍鄉
  • 瀘溪縣(1鎮):潭溪鎮(含且己村tsʰa³³dʑi³⁵/tsʰe⁵³dʑi²¹)
  • 來鳳縣(1鎮):河東鄉
Remove ads

音系

聲母

北部土家語(龍山縣靛房鎮)的聲母表如下[4]:3-6

更多資訊 塞音, 塞擦音 ...
  • 聲母/n//i/韻母或/i/介音前讀[ȵ]
  • 聲母/n//l/對立,但有合為一個音位的趨勢。也有人認為/n//l/自由變體[14]:7-8
  • 聲母/x//u/韻母或/u/介音前讀[xɸ],在/ɨ/韻母或/ɨ/介音前讀[ʕ]
  • 元音開頭的音節,實際帶有輕微的喉塞音聲母[ʔ]
  • 濁塞音、濁塞擦音及/f/僅見於南部方言。

韻母

北部土家語(龍山縣靛房鎮)的韻母表如下[4]:6-10

a o e ai ei au ã
i ia iu iau ĩ
u ua uai uei uẽ ũ
ɨ ɨe ɨu
  • /i//ts//tsʰ//s//z/聲母後讀[ɿ]
  • /e/在零聲母後讀[e],與其他聲母相拼有明顯的介音/i/
  • /ɨe//k//kʰ//x//ɣ/聲母後讀[ɨɘ]
  • 另有元音/ɪ/,可以黏附在其他所有韻母之後,用來表示將行體
  • 另一份調查結果[14]:9對音位的歸納與此相同,但具體記法不同,對應如下:/ɨ//ɯ//e//ie//uei//ui//ei//ɯi//ɨe//ɯe//ɨu//ou//ẽ//ə̃//uẽ//uə̃//iũ//ioŋ//ũ//oŋ/

聲調

北部土家語(龍山縣靛房鎮)的聲調表如下[4]:15-16

更多資訊 調型, 調值 ...
  • 高平調有高降調的變體。在句首和句中多讀高平,在句末多讀高降。
  • 低降調有低平調的變體。

許多調查報告都將北部土家語的聲調描寫為4個,區分高平調和高降調。有學者研究後指出,對立的高平調和高降調是晚近才從一個高調中分化出來的,而且這一音變還在進行中。北部土家語周邊的漢語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有高平、高降、低降、升調四種調型。因為長期的接觸關係,使得北部土家語的高調產生分化,漸漸具備了辨義功能,變為高降和高平兩個獨立的聲調。[22]

語法

語序

土家語屬SOV語言,主語賓語均在謂語之前。

名詞代詞定語時,定語在中心語之前;形容詞詞組做定語時,定語在中心語之後。

狀語在中心語之前,只有否定副詞做狀語時可以置於中心語之後。補語在謂語之後。[4]:93-102

助詞

北部土家語有豐富的助詞。結構助詞用來標記主語、賓語、間接賓語,或用於定中、狀中、述補之間,或組成特殊的短語結構。趨向助詞表示動作的趨向。語氣助詞用來表示陳述、疑問、祈使和命令語氣。此外還有專門用來表示時體貌的助詞。[4]:74-83,92

體貌

北部土家語有豐富的體貌。在表示「動作行為」和「說話行為」的時間關係時,有下列十六種體貌,通過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附加黏著語素助詞來實現(形容詞只有將行體和完成體):

更多資訊 例子, 土家語 ...
  • 從「說話」到「動作開始」之間相隔的時間,將行體第一級最長,即行體第四級最短。
  • 完成體第一級表示動作已經進行過了。完成體第二級表示動作已經進行過了,且動作行為已經完成。
  • 完成體第三級表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且完成的狀態一直持續到說話時(「柴火已經燒著了,說話時還一直燒著」)。

除此以外,還有交互體、短時體和靜止體。[4]:55-61,63-64

文字

土家語歷史上並沒有自己的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吉首大學的彭秀模、葉德書,中央民族大學的羅安源,湖北民族學院的張偉權,先後創製了三套記錄土家語的拼音文字,不過都沒有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批准,不具有法律地位。後兩者都未曾推行。只有彭、葉創製的《土家語拼音方案(草案)》曾應用於教學領域,用來編寫課本,但總體上運用範圍狹小,社會影響不廣泛,學生走出校園後就都不再使用。[23][5]:174

葉德書 (1995)

葉德書的轉寫基於漢語拼音,用x、r、v、f四個字母表示聲調。[24][25]

Brassett, Brassett, & Lu (2006)

Philip Brassett、Cecilia Brassett、Lu Meiyan提出了實驗性的土家話拼音:[18]

更多資訊 字母, IPA ...
更多資訊 字母, IPA ...
更多資訊 符號, 聲調 ...

瀕危與保護

土家語目前面臨巨大的危機。以土家語為母語的人口越來越少,且老齡化趨勢明顯。通行地域也越來越小,湘西地區以外的土家語已基本消失。語言的結構系統也逐漸退化,語法受漢語影響而變化,固有詞大量消失,讓位給漢語借詞。[5]:154-159

1986年,在湘西自治州教育委員會和民族委員會的支持下,葉德書在龍山縣坡腳鄉中心完小開展了「土家·漢雙語雙文接龍教學實驗」。該項目利用土家語拼音與漢語拼音基本一致的特點,先教導以土家語為母語的兒童掌握土家語拼音,再從土家語拼音過渡到漢語拼音,然後利用漢語拼音教授漢語普通話。該項目一度擴大到周邊鄉鎮,最終於1993年停止。2005年,靛房中心校和坡腳小學再度開啟「土家語·漢語雙語雙文」教學實驗。[26][5]:177-178

湖北恩施來鳳縣百福司民族小學的儲永明,有感於土家語的瀕危,從1989年開始編寫土家語教材,積極倡導雙語教育。自1995年開始,百福司民族小學將土家語教育引入課堂,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雙語教學,並在全校開設土家文化課程。[5]:179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