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語言單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狀語(英語:adverbial)是修飾、限制、說明其他詞語(中心語)的詞、短語或子句,通常描述時間、地點、方式、原因或程度。[1][2]例如:動詞性短語「飛快地跑」的狀語是「飛快地」;形容詞性短語「真棒」的狀語是「真」。
能充當狀語的有形容詞、副詞、能願動詞、表時間地點的名詞或名詞短語、以及方位短語、介詞短語、動賓短語、主謂短語等短語也可以當作狀語。(斜體為狀語)
一般而言,漢語在一個詞(通常是定語)的後面加「的」接主語或賓語,使定語成形容詞,加「地」使其成狀語,加「得」接補語表述結果,這是既有的明確語法守則,只是由於「的」、「得」、「地」在普通話裡讀音相當接近,一般人難以細察。然而,由於這三個詞在某些漢語族語言裡(比如粵語)有不同的發音,因此,粵人大都能單憑平日的語用習慣,就能精確分辨這三個詞的用法。
以副詞修飾的句子舉例:「一隻非常小的蟲輕易地鑽進了那個洞穴裡 」,其中非常 和輕易地 為狀語,小 為形容詞,蟲 為主詞,鑽進 為動詞,洞穴裡 指明前往地點。
一些提題時所用的副詞,像「如何、何時、什麼、果然」 等在某方面也可視為狀語。
如果一個中心語前面有好幾個狀語,那一般排列的順序如下,從離中心語的較遠開始:
例:我們 今天 下午 在實驗室裏 都 非常認真地 跟老師 做 期末專題報告的實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