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昌區
吐鲁番市的一个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昌區(維吾爾語:قاراھوجا رايون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的一個市轄區。區人民政府駐老城街道老城東路690號。
Remove ads
歷史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平定準噶爾,控制吐魯番地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額敏和卓率部遷回魯克沁(今鄯善縣魯克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封額敏和卓為郡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置辟展(今鄯善縣城)辦事大臣及同知,隸甘肅布政司。建吐魯番六城:辟展(今鄯善縣城)、吐魯番城(今吐魯番市東南)、魯克沁、色更木(今勝金)、哈喇和卓、托克遜。辦事大臣駐辟展。設辦事大臣後,吐魯番實行軍府制與扎薩克制並行,扎薩克由郡王擔任。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設辟展巡檢。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辟展辦事大臣改為吐魯番領隊大臣,及同知,移駐廣安城(今吐魯番市老城),行政中心移吐魯番市。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吐魯番直隸廳成立,轄今吐魯番、鄯善、托克遜範圍。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辟展巡檢改置為鄯善縣,隸屬吐魯番廳。
英國殖民者榮赫鵬於1887年在由北京去印度途中經過吐魯番。他提到吐魯番當時由兩個分開的城池組成,其中一個是人口近5000的漢城,另一個是位於漢城西邊一英里(1.6千米)的回城,人口在12,000至15,000人之間。回城城池四方各有一個城門,城門為磚砌並有結實的木門板,木門上裝飾著鐵片且被半圓形防禦工事包裹著。粘土夯砌的城牆保養得很好,有大約35英尺(10.7米)高、20至30英尺(6米至9米)厚,牆頂有射擊孔。築城牆外圍的空地約15碼(14米)處又有一層約6英尺(2.4米)高的步槍射擊用牆,牆下更有條12英尺(3.7米)深、20英尺(6米)寬的壕溝。鼓樓部署在幾個入口處,小方塔立在城池的四個角,城門與城牆轉角處之間設有兩座小的方形防禦工事,「每面各兩個」。四周圍的田野中種植了小麥、棉花、罌粟、瓜果葡萄等。[2]

- 民國二年(1913年),吐魯番直隸廳改置為吐魯番縣,轄今高昌區、托克遜縣範圍。同與鄯善縣隸屬新疆省迪化道(治所在今烏魯木齊)。
- 民國九年(1920年),屬焉耆道。
- 民國十七年(1928年),縣公署改為縣政府,縣知事改為縣長,縣下設鄉,改鄉約為農官。
-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迪化專區。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吐魯番縣設3鎮、9鄉、68保、795甲。
- 1950年至1957年,屬新疆省迪化專區(後改為烏魯木齊專區)。
- 1958年,屬自治區直轄縣。
- 1975年7月,吐魯番地區成立,轄吐魯番、鄯善、托克遜三縣。
- 1984年12月,吐魯番縣改置為縣級吐魯番市。
- 2015年4月12日,吐魯番地區撤銷,並設立地級吐魯番市,其中縣級吐魯番市改為市轄高昌區。
Remove ads
地理
高昌區地處天山中東部主峰博格達山南麓,吐魯番盆地中心。東西寬90公里,南北長262公里,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土地總面積13589平方公里。東臨哈密,西、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和碩、尉犁、若羌縣毗連,北隔天山與烏魯木齊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薩爾、木壘縣相接。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183公里。高昌區山地面積占23%,平原面積占77%,戈壁面積占60%。吐魯番的自然環境十分特殊,是中國地勢最低、氣候最熱的地方。根據地質考察,這裡原是一個內海,後經造山運動才變為陸地。整個盆地大體是北高南低。北部博格達峰拔海5445米,山頂終年積雪,是盆地的主要水源。火焰山橫亙中央,把全區分成山北、山南兩部分。艾丁湖位於南部,低於海平面154米,是全國陸地最低的地方。市城海拔為34米。土壤以砂壤和黃色粘土為主,屬微鹼性,有機質少。
吐魯番的氣候屬於冷沙漠氣候(柯本BSk),日照充足,極端乾燥,降雨稀少且大風頻繁,故有「火洲」、「風庫」之稱。這裡全年日照時數為3000~3200小時左右,比我國東部同緯度地區多1000小時左右,太陽年輻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緯度的華北、東北地區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僅次於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氣溫13.9℃,高於35℃的炎熱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極端高氣溫為49.6℃,地表溫度多在70℃以上,有過82.3℃的紀錄。當地素有「沙窩裡烤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麵餅」之說。冬季極端最低氣溫-28.7℃;日溫差和年溫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長期達210天左右。由於氣候炎熱乾燥,這裡乾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有16.4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0毫米以上。2011年7月14日,吐魯番艾丁湖還曾觀測到目前中國的極端最高氣溫——50.2℃。[3]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老城街道、高昌街道、葡萄溝街道、紅柳河街道、七泉湖鎮、大河沿鎮、亞爾鎮、艾丁湖鎮、葡萄鎮、恰特喀勒鄉、二堡鄉、三堡鄉、勝金鄉和原種場。
人口

截至2020年,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高昌區常住人口317443人。[8]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高昌區有人口251,652(人口密度為15.99 inh./km²)。民族構成如下:
名勝古蹟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