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

中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组成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成立於2015年2月26日[1][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政府機構,中國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中心掛靠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面向政府應急責任人和社會公眾提供綜合預警信息的權威發布機構,依託氣象業務體系,通過專用通道、專線接入,實現76類預警信息的統一發布。[3]並也依託海洋傳真圖、「村村響」應急廣播等多種形式精準推送信息到受影響者。[4]

背景

2003年發生SARS事件後,中國著手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並於2005年底批覆成立國務院應急辦,規劃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2]

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一五」期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5],其中提出,依託中國氣象局業務系統和氣象預報信息發布系統,擴建配套系統,建設形成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綜合發布系統。中國氣象局次年編制了系統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2010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准,2011年全面啟動建設工作,2013年年底完成建設任務,2014年投入試運行。2015年5月1日正式上線,5月18日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16年9月,國家預警發布系統一期工程竣工驗收。[6]

架構

預警信息發布平台採用「一縱四橫」架構,在國家、三級部署,並在級應用。「一縱」為國家、省、地三級平台和縣級終端互聯互通、信息實時共享、發布手段共用,「四橫」為國家、省、地、縣級各層面上的信息發布機構和應急管理等部門的平台互聯互通、信息實時共享、快速發布。[6]

計劃建設1個國家級、31個省級、342個市級管理平台[7],並建設2379個縣級預警信息發布管理終端(各配置一台微型計算機)用於登錄上級平台和管理預警信息發布[8]

早期建設

國家氣象局頒布的《氣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中[9],「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為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由中國氣象局牽頭建設,確定了河南、江西、安徽、北京、廣東、甘肅等省(市)作為項目建設試點省份。[10]

2008年7月21日,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山西分中心建設項目立項[11]。2011年底,山西省級中心試運行[12]

2013年2月6日,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13]

發展

2015年5月18日,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啟動會在京舉行,中心正式投入運行,預警發布進入常態化。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中央編辦工信部水利部地震局海洋局等20多家部委和政府機關代表參加啟動會[14][15]

2016年12月,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與國家人防辦聯合調研組赴全國多地,調研利用人防警報器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16]。2018年1月,中國氣象局與國家人防辦聯合印發《關於人防部門接入使用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通知》,推進對接融合[17]

2020年1月,一周內,全國各級各部門通過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發布新冠傳染病疫情相關信息140條,其中國家級發布信息9條、省級發布17條、市級發布102條、縣級發布12條。[18]

2020年5月,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與滴滴出行開啟戰略合作,增進數據融合共享和預警信息傳播。截至此時,預警公眾覆蓋率87.3%,預警發布時效3至8分鐘。[19]

2021年12月30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其中提出「建設基於架構的新一代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20]

2022年6月26日,與抖音聯合上線災害應急信息平台,紅色預警發布後平台將自動運行,發布預警信息並引導公眾正確應對,公眾還可反饋受災信息、平安或求助信息等。[21]

截至2022年10月,通過編制推行相關標準,單條預警信息發布平均用時已由10分鐘降低到1分鐘,錯誤率從原千分之三下降到2020年的萬分之一。預警發布覆蓋率於2021年提升至92.7%。[22]

2022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發布全民早期預警行動計劃,提出2027年前向全世界所有人提供災害預警,即「人人享有預警」。中國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於2023年4月與世界氣象組織簽署合作協議,承諾支持這一倡議[23]。截至2023年5月,中國的預警覆蓋率達97.7%。[24][25]

Remove ads

專用電話號碼及手機客戶端

中國氣象局申請了「12379」專用號碼[26]用於預警信息發布平台的建設。12379可通過簡訊、語音外呼等發布預警信息,信息通常在首或尾註明信息發布單位。該號碼也具備熱線電話功能[7],部分地區可通過撥打12379獲知預警信息[27][28]各地12379系統的發布能力通常為簡訊每秒幾百條,語音通話上百路[29][30][31]。與此同時,部分地區的12379系統因每日均發送預警提示簡訊且難以屏蔽,曾引起公眾不滿[32]

2015年,12379 Android版手機客戶端研發完成,次年9月,iOS版客戶端製作完成。手機客戶端可提供全國預警信息、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推送等功能。[33][34]

截至2021年,經12379發布的預警簡訊,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需由內容提供部門承擔運營商收取的簡訊費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建議落實向應急責任人發送防災預警簡訊免除資費,或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解決。[35]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拓展閱讀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