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世界大學運動會
国际多运动大学竞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世界大學運動會(英語: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簡稱世界大學運動會、大學運動會、世大運,是由國際大學運動總會(法語: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Sport Universitaire,縮寫FISU)主辦,專供大學生運動員參加的青年國際綜合性體育活動。
世界大學運動會分為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冬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皆為每2年舉行1次。獲獎代表國家或地區參賽之大學生運動員中有不少人會入選國家或地區代表隊參與奧運會等國際賽事,因此有「小奧運」之稱。[1]
此系列賽事以往在歐美語言中稱為Universiade,該詞有可能泛指低年級的大學生而產生某些誤會,2020年7月,FISU決定將世大運英語名改成FISU World University Games。[2]
Remove ads
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夏季大學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為期12天。有14個運動項目為必須舉辦,另可由東道主自行確定最多3個可選項目。
2003年大邱世大運有174個國家參賽,為參賽國家最多的一次。[3]2015光州世大運有1萬2,885名運動員參賽,為參賽選手最多的一次。2017臺北世大運長達13天的賽事總共賣出72萬張門票,售票比率達87%,是歷屆世大運售票率最高的一次。
包含規定項目與自選項目。為了降低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的規模及更容易找到候選城市,國際大學運動總會希望可選運動的數量保持在合理範圍內,即不超過3項。[3]
射箭將在2019年夏季世大運加入為規定項目,羽球也將在2021年夏季世大運中加入,屆時規定項目之總數會達到16個。[3]未來也可能將一部份的奧運項目列入規定舉辦項目。
- 1922
法國巴黎
- 1924
波蘭華沙
- 1927
義大利羅馬
- 1928
法國巴黎
- 1930
德國達姆施塔特
- 1933
義大利杜林
- 1935
匈牙利布達佩斯
- 1937
法國巴黎
- 1939
摩納哥蒙地卡羅
- 1939
德國維也納
- 1947
法國巴黎
- 1949
義大利梅拉諾
- 1951
盧森堡盧森堡市
- 1953
德國多特蒙德
- 1955
西班牙聖塞巴斯提安
- 1957
法國巴黎
Remove ads
1959年起改名為世界大學運動會:
3.原定在 巴西聖保羅舉辦。
4.第三十屆原主辦城市巴西的巴西利亞放棄主辦權,由義大利拿坡里接辦。
5.公元2021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原定於2021年8月8日至18日進行,後來受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延期的影響,延遲十天於8月18日至28日進行,後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比賽兩度延期進行,於2023年舉辦,但運動會名稱和標識的「2021年」保持不變。而原定2023年在 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辦的世大運則因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影響被取消。
Remove ads
冬季世界大學運動會
冬季大學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11天。有8個運動項目為必須舉辦,另可由主辦單位自行選擇至多3個可選項目。2017年杜林世大運的3000名運動員為參賽選手最多的一次,2019年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大冬會的58個國家為參賽國家最多的一次。[4]
在未來,也可能將一部份的奧運項目也列入規定舉辦項目。
12008年5月31日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宣布主辦城市為 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8]但是2012年2月斯洛維尼亞政府因財政問題放棄舉辦本屆運動會,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在2012年3月正式宣布主辦城市改為義大利特倫托。
2由於格拉納達地理環境問題,是屆世大運的北歐滑雪項目改在斯洛伐克舉辦。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