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貝爾格勒

塞爾維亞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贝尔格莱德
Remove ads

貝爾格勒塞爾維亞語Београд/Beograd發音:[beǒɡrad] ,意為「白城」)是歐洲國家塞爾維亞首都和最大城市。貝爾格勒市位於塞爾維亞北部薩瓦河多瑙河匯合處,此處也是潘諾尼亞平原巴爾幹半島的相遇處。貝爾格勒市內共有人口123萬,整個行政區範圍內的人口近170萬,是原南斯拉夫地區最大的城市。

快速預覽 貝爾格勒 Београд/Beograd, 國家 ...
Remove ads

貝爾格勒地區最早的人類居住出現在公元前4800年溫查文明時期。凱爾特人公元前3世紀征服了這一地區,並將其命名為辛吉杜努姆[5] 後被羅馬帝國占領[6][7]

公元520年,斯拉夫人占領了這一地區。此後它在拜占庭帝國、法蘭克王國、保加利亞王國和奧匈帝國之間幾次易手。城市的斯拉夫語名字Beligrad(字面意思為「白城」)第一次被提及是在878年。1284年,貝爾格勒第一次成為塞爾維亞斯雷姆王國的首都。在1521年,貝爾格勒被鄂圖曼帝國占領,並在鄂圖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間幾度易手,並在1841年重新成為塞爾維亞的首都。此後,自1918年至1991年,貝爾格勒是南斯拉夫首都。南斯拉夫解體後,它又成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行政、立法首都,直至2006年蒙特內哥羅獨立後成為塞爾維亞首都。[8]

貝爾格勒是塞爾維亞唯一的直轄市[9],被分為17個市鎮,每一個都擁有自己的市鎮議會和市鎮委員會[10]。貝爾格勒占塞爾維亞總面積的3.6%,24%(不包括科索沃自治省)的塞爾維亞人居住在該市[11]。貝爾格勒是塞爾維亞的經濟、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

Remove ads

歷史

史前時期

約7,000年前,溫查文明出現在貝爾格勒附近,一度在巴爾幹半島占據統治地位[6]公元前3世紀凱爾特人在此定居。隨後這一區域被羅馬帝國占領,並在此後又被拜占庭帝國獲得[7]

中世紀

Thumb
1456年貝爾格勒圍攻戰
Thumb
奧土戰爭中的奧地利貝爾格勒圍攻戰

斯拉夫人約630年左右到達之前,貝爾格勒地區曾先後被匈奴人薩爾馬提亞人東哥特人阿瓦爾人征服。斯拉夫語Beograd第一次被提及是在第一保加利亞帝國統治時的878年。在近四個世紀的時間內,該地區一直處於拜占庭帝國匈牙利王國和第一保加利亞帝國之間的戰爭狀態中[12]。最終,它於1284年成為斯雷姆王國的一部分。匈牙利國王拉斯洛四世將貝爾格勒作為禮物送給其姐夫斯雷姆王國國王斯特凡·德拉古廷,於是其成為第一個統治該市的塞爾維亞君主[13]

在經歷了1371年的馬里查戰役和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的大敗後,塞爾維亞帝國開始瓦解,其南部地區被鄂圖曼帝國占領[14][15]。其北部地區則以塞爾維亞王國的形式繼續存在,首都貝爾格勒。在拉扎爾·赫雷別利亞諾維奇之子斯特凡·拉扎列維奇的統治下,貝爾格勒獲得了繁榮的發展。城市古老的城牆、城堡、港口和教堂得到了加固,從而幫助王國在長達70年的時間內抵禦住了鄂圖曼帝國的進攻。貝爾格勒成了當時巴爾幹半島人民躲避鄂圖曼帝國控制的天堂。據推測,當時人口約為40,000-50,000人。在杜拉德·布蘭科維奇統治時期,塞爾維亞王國大部分地區被鄂圖曼帝國征服,但貝爾格勒獲得了匈牙利王國的保護[13]。鄂圖曼帝國將貝爾格勒視為其深入中歐的障礙,於是在1456年發起了貝爾格勒圍攻戰。最終,匈牙利王國將軍匈雅提·亞諾什帶領軍隊戰勝了入侵者[16]

土耳其佔領時期

1521年2月28日,鄂圖曼帝國蘇萊曼一世征服貝爾格勒,城市的大部分被夷為平地。在其後的150年間,城市一直處於和平狀態,也是該地區的首府。城市吸引了包括突厥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拉古薩人在內的眾多商人和移民。據推測,至17世紀,城市擁有人口約100,000。貝爾格勒逐漸成為一座東方城市,擁有眾多的鄂圖曼建築清真寺[17]。1594年,塞爾維亞歷史上三大起義之一的巴納特起義爆發,但最終被鄂圖曼帝國鎮壓。土耳其人燒毀了教堂並將聖薩瓦的遺體掘出,在弗拉查爾高地上焚燒[18]

貝爾格勒曾三次被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占領(1688年-1690年、1717年-1739年和1789年-1791年),但每次都被鄂圖曼帝國迅速奪回並夷為平地[17]。在此期間,貝爾格勒經歷了兩次塞爾維亞人大移民,成千上萬的塞爾維亞人大主教的帶領下,於1690年和1737年-1739年跟隨撤退的奧地利人前往哈布斯堡帝國,定居在今天的佛伊弗迪納斯拉沃尼亞[19]。在第一次塞爾維亞人起義中,塞爾維亞起義軍於1806年1月8日至1813年期間控制了貝爾格勒,但隨後被鄂圖曼帝國奪回[20]。1817年,貝爾格勒成為自治的塞爾維亞公國首都(1818年至1841年間首都為克拉古耶瓦茨[21]

Remove ads

獨立以後

Thumb
20世紀初的貝爾格勒大街

1867年,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三世將塞爾維亞公國的首都從克拉古耶瓦茨遷至貝爾格勒。在1878年塞爾維亞獨立和1882年塞爾維亞王國成立後,貝爾格勒再次成為巴爾幹半島的重要城市並獲得了迅速的發展[20][22]。然而,隨著通往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尼什的鐵路開通,貝爾格勒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至1900年人口僅剩69,100[23]。不過,到1905年其人口又逐漸恢復到80,000人;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倘若不計入當時屬於奧匈帝國澤蒙,貝爾格勒人口已超過100,000[24][25]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匈帝國海軍的監聽艦於1914年7月29日炮轟貝爾格勒。同年11月30日,奧匈帝國陸軍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的指揮下占領貝爾格勒。但隨後不久的12月15日,它又被拉多米爾·普特尼克元帥率領的塞爾維亞軍隊奪回。1915年10月9日,在一場持續數天的戰役後,貝爾格勒被陸軍元帥奧古斯特·馮·馬肯森指揮的德國陸軍和奧匈帝國軍隊占領,城市遭受了巨大的損壞。1918年11月5日,法國元帥路易·弗朗謝·德斯佩雷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一世率領的法國陸軍和塞爾維亞軍隊解放了貝爾格勒。戰爭結束後,貝爾格勒成為新的南斯拉夫王國的首都。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城市經歷了快速的發展。至1931年,人口增長為239,000人(包括之前屬於奧匈帝國的澤蒙);至1940年,人口增長到320,000人。1921年至1948年間的平均年人口增長率為4.08%[25]

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王國攝政王保羅親王簽署《三國同盟條約》,加入軸心國。該舉動迅速導致了貝爾格勒大規模的群眾抗議行動,空軍司令杜尚·西莫維奇發動軍事政變,宣布彼得二世已到親政年齡。因此,貝爾格勒於1941年4月6日-7日遭受了德國空軍的瘋狂轟炸,成千上萬的居民遇難。隨後,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匈牙利王國保加利亞王國入侵南斯拉夫,建立起了一個傀儡國——克羅埃西亞獨立國。1941年夏季和秋季,為了報復游擊隊的襲擊,納粹德國在貝爾格勒實施了數次大規模屠殺。尤其是猶太人,在塞爾維亞德國軍政府總督弗朗斯·博梅的命令下,大量貝爾格勒猶太人被槍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貝爾格勒是以米蘭·內迪奇為首的傀儡政府所在地。1944年4月16日-17日,貝爾格勒遭遇盟軍轟炸,約1,600人遇害。這天恰好是東正教復活節。1944年10月20日,共產黨南斯拉夫游擊隊蘇聯紅軍解放貝爾格勒。1945年11月29日,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在貝爾格勒宣布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1946年,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在貝爾格勒被處以死刑。作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首都,貝爾格勒在戰後迅速發展,成為主要的工業中心。1961年,第一屆不結盟運動會議在貝爾格勒召開,狄托任會議主席。1968年,貝爾格勒爆發大規模學生抗議活動。

Remove ads

前南解體後

1991年3月9日,武克·德拉什科維奇領導的反對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的抗議活動在貝爾格勒爆發[26]。活動中,一名17歲高中生和一名政治家遇害,203人受傷,108人被捕[27]。第二天,坦克開上街頭以恢復秩序[28][29]

1997年,佐蘭·金吉奇當選貝爾格勒市長,成為南斯拉夫戰後第一位非共產黨的市長。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北約空襲給貝爾格勒造成損失和人道主義災難,包括政府大樓、烏什切大樓阿瓦拉電視塔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在內的眾多建築物被毀[30]

地理

Thumb
貝爾格勒衛星圖

貝爾格勒位於薩瓦河和多瑙河的交匯處英語Confluence海拔116.75米,其核心地區位於薩瓦河多瑙河的右岸。然而隨著發展,城市市域已跨越薩瓦河,新貝爾格勒澤蒙都位於河的左岸,而交匯點則有河島大戰島以及小戰島英語Little War Island。貝爾格勒市區面積為359.96平方公里,而整個都市區面積則有3222.68平方公里。貝爾格勒被認為處在西方世界東方世界的十字路口[31]

氣候

貝爾格勒屬於柯本氣候分類法中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遠離海洋關係該市日和年溫差較大。一月最冷,溫度平均為1.4 °C(34.5 °F);七月最熱,溫度平均為23.0 °C(73.4 °F),年平均溫度為12.5 °C(54.5 °F)。每年約有31天氣溫在30 °C(86 °F)以上;有95天在25 °C(77 °F)以上。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是2007年7月24日的43.6 °C(110.5 °F),最低溫則是1893年1月10日的−26.2 °C(−15.2 °F)。[32]年降雨量平均690公釐(27英寸),其中以冬季最潮濕並間中有降雪;而最多降雨量為5至6月初夏時節,有時會出現冰雹風暴天氣。平均年日照時間為2,112小時。[33]

更多資訊 貝爾格勒(1981–2010), 月份 ...
Remove ads

政府與政治

Thumb
貝爾格勒老宮殿
Thumb
貝爾格勒市鎮區劃圖

貝爾格勒是塞爾維亞唯一的直轄市[9]。目前的貝爾格勒市長是2004年當選的塞爾維亞民主黨內納德·波格丹諾維奇。貝爾格勒現代歷史上的第一位民選市長是佐蘭·金吉奇。貝爾格勒被分為17個市鎮,每個都擁有自己的市鎮議會和市鎮委員會[10]

市鎮

貝爾格勒被分為17個市鎮,之前它們分為10個市區市鎮和7個郊區市鎮。自2010年新的城市法規出台後,所有市鎮給予同等地位,附帶條件是郊區市鎮(蘇爾欽除外)在某些諸如建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事務上擁有一定的自治權。大多數市鎮位於多瑙河薩瓦河南岸。

更多資訊 名稱, 面積 ...
Remove ads

人口統計

根據塞爾維亞2002年統計,貝爾格勒有人口1,576,124。主要民族有塞爾維亞人(1,417,187人)、南斯拉夫人(22,161人)、蒙特內哥羅人(21,190)、羅姆人(19,191)、克羅埃西亞人(10,381)和馬其頓人(8,372)[35]

雖然歷史上曾出現過多種宗教,但如今貝爾格勒的宗教還是比較單一的。塞爾維亞東正教是信徒最多的宗教,目前共有信徒1,429,170人。此外,還有伊斯蘭教信徒20,366人和天主教信徒16,305人。歷史上貝爾格勒還曾有過人數眾多的猶太教徒,但在納粹德國占領後,大量猶太人逃往了以色列,如今僅剩415人。此外,還有新教徒3,796人[36]

除了本地出生的人口,貝爾格勒還有眾多來自其它前南斯拉夫地區的塞爾維亞人,他們有的是來尋求更好的生活,有的是為了逃離戰爭和種族仇殺的難民[37]。據非正式統計,來自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已超過200萬。除此以外,還有許多非塞爾維亞人居住在貝爾格勒,原因是貝爾格勒曾是多民族的南斯拉夫的首都。據估計,有數千中國人居住在貝爾格勒,他們於1990年代中期移民而來,在新貝爾格勒擁有華人區[38][39]。此外,貝爾格勒還有一些阿拉伯人,他們是在1970年和1980年來此求學的,畢業後就留下來成家立業[40][41]。這些阿拉伯人主要來自敘利亞約旦伊拉克

Remove ads

經濟

Thumb
塞爾維亞國家銀行

貝爾格勒在塞爾維亞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塞爾維亞超過30%的本地生產總值由貝爾格勒創造,整個國家30%的就業崗位由貝爾格勒提供[42]。1990年代,塞爾維亞遭受國際經濟制裁,貝爾格勒也受到巨大影響。歷史上最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使得南斯拉夫第納爾急劇貶值,對貝爾格勒經濟造成嚴重傷害。但進入2000年以來,貝爾格勒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塞爾維亞中央銀行塞爾維亞國家銀行就位於貝爾格勒。

截止2006年12月,貝爾格勒平均淨月薪金為36,306塞爾維亞第納爾,折合485歐元,是塞爾維亞最高的地區[43]

文化

Thumb
1922年建造的塞爾維亞理科與文科學院大樓

貝爾格勒每年舉辦多個文化節日,包括貝爾格勒電影節貝爾格勒戲劇節貝爾格勒音樂節貝爾格勒書展貝爾格勒啤酒節[44]。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伊沃·安德里奇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德里納河大橋》都是在貝爾格勒創作[45]。貝爾格勒其他著名作者還有布拉尼斯拉夫·努希奇米洛什·茨爾年斯基鮑里斯拉夫·佩基奇米洛拉德·帕維奇梅沙·塞利莫維奇[46][47][48]。大部分的塞爾維亞電影工業都位於貝爾格勒,其中最著名的電影是由埃米爾·庫斯圖里察導演的獲得1995年金棕櫚獎的《地下》。貝爾格勒還是1980年代南斯拉夫新浪潮運動和1990年代音樂流派Turbofolk的中心之一。此外,貝爾格勒國家大劇院南斯拉夫戲劇院塞爾維亞理科與文科學院塞爾維亞國家圖書館等大量文化設施都設在貝爾格勒。

貝爾格勒還擁有許多外國文化機構,包括塞萬提斯學院歌德學院英國文化協會孔子學院、奧地利文化論壇、加拿大文化中心、義大利文化學院、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文化中心和俄羅斯科學與文化中心等都在此設有分支機構。

博物館

Thumb
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藏中世紀手稿《米羅斯拉夫福音書

貝爾格勒最著名的博物館是建於1844年的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收藏有包括許多外國傑作在內的超400,000件展品。著名的《米羅斯拉夫福音書》就藏於該館[49]貝爾格勒軍事博物館很受外國遊客的歡迎,收藏有被前南斯拉夫軍隊擊落的美國空軍F-117隱形戰機殘骸以及從羅馬帝國以來的逾25,000件軍事展品[50][51]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館收藏200多架飛機,其中一部分型號的飛機已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例如菲亞特G.50戰鬥機。該博物館還藏有部分被擊落的美國北約的飛機[52]。建於1901年的貝爾格勒民族博物館收藏有150,000多件反映巴爾幹半島特別是前南斯拉夫國家鄉村文化的展品[53]貝爾格勒當代藝術博物館收藏有1900年以來由南斯拉夫人創作的約8,540件作品[54]。建於1952年的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收藏的是著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的私人物品,擁有約160,000件原始文獻和約5,700件其它物品[55]塞爾維亞非洲藝術博物館是貝爾格勒最不尋常的博物館之一,它是在社會主義者與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大團結的年代建立的。

教育

貝爾格勒擁有兩所國立大學和數家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建於1808年的貝爾格勒大學是塞爾維亞最古老的教育機構之一(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是建於1689年的蘇博蒂察的師範學院),擁有學生70,000多人[56][57]。貝爾格勒有195所小學(其中常規小學162所、特殊學校14所、藝術學校15所、成人學校4所)和85所中學(其中職業學校51所、體校21所、藝術學校8所、特殊學校5所)[58]

夜生活

Thumb
貝爾格勒廣場

貝爾格勒的夜生活豐富多彩,通宵營業的俱樂部遍部整個城市。最具知名度的夜間活動是乘遊船遊覽薩瓦河和多瑙河[59][60][61]

周末遊客尤其是來自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的遊客更願意把貝爾格勒看作是一個大都市而不是首都,因為在這裡他們看到了友好的氣氛、眾多的俱樂部和酒吧、便宜的飲品、沒有語言交流障礙、沒有繁瑣的夜生活限制[62][63]

體育

貝爾格勒有約1,000處體育設施,其中多數有能力承辦各級別體育賽事[64]。貝爾格勒近期主辦過和即將主辦的體育賽事包括2005年歐洲籃球錦標賽2005年歐洲排球錦標賽2009年夏季大學生運動會[65]

貝爾格勒曾兩次申辦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但均告失敗:一次為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貝爾格勒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三輪投票中出局;一次為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66][67]

Thumb
貝爾格勒球館

貝爾格勒擁有塞爾維亞最大且最成功的兩家足球俱樂部:貝爾格勒紅星足球俱樂部貝爾格勒游擊隊足球俱樂部。貝爾格勒的主要體育場有紅星體育場游擊隊員體育場[68]貝爾格勒體育館主要用於舉辦籃球比賽[69][70],而塔什馬伊丹運動中心則用來舉行水球比賽。

阿達齊甘利亞原先是位於薩瓦河中的一座島嶼,是貝爾格勒最大的體育和休閒中心。如今,它與河岸相連,在河中間形成了一個人工湖。有7公里長的河灘和包括高爾夫球英式橄欖球足球籃球排球棒球網球在內的多種體育設施[71]。島上還有極限運動設施,例如蹦極、水橇和彩彈射擊等[72]

觀光

自2000年起,隨著塞爾維亞與西歐美國外交關係的恢復,貝爾格勒逐漸成為外國遊客旅遊的目的地。貝爾格勒遊客組織是促進城市旅遊事業發展的官方組織。

貝爾格勒的歷史街區和建築是最具吸引力的,包括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貝爾格勒國家大劇院澤蒙尼古拉·帕希奇廣場卡萊梅格丹堡壘大戰島塞爾維亞國會大廈聖薩瓦寺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墓等。

媒體

貝爾格勒是塞爾維亞最重要的媒體中心,國有的塞爾維亞廣播電視台總部就位於該市,目前它正在向公眾服務型電視台轉型[73]

建築

Thumb
塞爾維亞國會大廈

貝爾格勒擁有多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從遍部全市的東方建築到澤蒙市中心典型的中歐小鎮再到新貝爾格勒的現代建築。城市現存的大量19世紀建築受奧匈帝國建築風格的影響很重。20世紀初,建築又受到法國英國俄羅斯的影響。1917年以後,一些著名的建築師從俄羅斯逃往塞爾維亞。此外還有塞爾維亞-中世紀和塞爾維亞-摩拉維亞風格的建築廣泛存在。在老貝爾格勒最漂亮的建築無疑是新巴洛克建築新文藝復興建築。在共產黨執政期間,為了給二戰後大量湧入城市的農民提供住房,貝爾格勒建造了大量被稱為野獸派的建築。如今,現代風格占據了貝爾格勒新建建築的主導。

交通

Thumb
貝爾格勒新鐵路大橋夜景

貝爾格勒的公共運輸系統以公共汽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為主[74],由貝爾格勒城市交通公司和一些私營公司運營。貝爾格勒還擁有通勤鐵路系統,由塞爾維亞鐵路公司運營。貝爾格勒的火車站有通往其他歐洲國家首都和塞爾維亞其他地區的火車線路。但是,更多的人願意乘坐長途汽車,這裡有每天通往所有主要和小型城鎮的線路。高速公路系統可以直接連接新沙德尼什札格瑞布。由於處在薩瓦河和多瑙河的匯合處,因此貝爾格勒擁有大量的橋梁。貝爾格勒港位於多瑙河沿岸[75]貝爾格勒尼古拉·特斯拉機場則位於城市西側的新貝爾格勒。另外該城市也將興建貝爾格勒地鐵

友好城市

   

榮譽

貝爾格勒曾獲得過多個國內和國際榮譽,包括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捷克斯洛伐克戰爭十字勳章南斯拉夫國家英雄勳章[76]。2006年,倫敦金融時報》授予其為「未來南歐之城(City of the Future of Southern Europe)」[77]

名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