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寧城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的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寧城縣(蒙古語:ᠨᠢᠩᠴᠧᠩ
ᠰᠢᠶᠠᠨ,西里爾字母:Нингченг шянь)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4305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天義鎮。
Remove ads
歷史
寧城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屬紅山文化。秦漢時期先後為東胡、鮮卑所據。唐代設饒樂都督府。遼代中京大定府就在今大明鎮鐵匠營,是遼五京之一。金天德五年(1153年)三月,金海陵王正式遷都中都,原遼中京也成為金的陪都北京大定府。元初,改為北京總管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又改為中書省武平路,派重兵駐守。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設大寧衛,屬大寧都指揮使司,永樂元年(1403年)撤銷[2]。明中後期,由兀良哈三衛之朵顏衛、哈剌嗔等蒙古部落雜處。清初,寧城地區屬卓索圖盟各旗轄地。隨著漢人放墾蒙旗牧地,出現蒙漢分治局面。嘉慶十八年(1813年),在大明城西嘎斯營子設大寧州判署(亦稱平泉分州署,民間稱「嘎縣」),專管蒙漢互訟。
民初,改平泉州為平泉縣,屬熱河特別區,寧城縣境漢人歸其管轄。1931年析平泉縣四、五、六區並喀喇沁中旗的小部分設寧城設治局。1932年10月1日,國民政府將寧城設治局改為寧城縣,屬熱河省。滿洲國時期未變。1948年與喀喇沁中旗合併建聯合政府,駐八里罕。1949年中共建政後恢復寧城縣,1954年縣政府遷駐天義鎮。1956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69-1979年曾歸遼寧省轄[3]。
Remove ads
地震
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9月27日,直隸地震,據《元史·趙孟頫傳》記載,約10萬人遇難[4]。
地震摧毀了寧城480個倉庫及數不清的房屋。昌平、河間、雄縣、任丘、保定、獻縣和霸縣也受到了影響[5]。地震嚴重破壞了義縣奉國寺[6]。
行政區劃
天義鎮、小城子鎮、大城子鎮、八里罕鎮、黑里河鎮、右北平鎮、大雙廟鎮、汐子鎮、大明鎮、忙農鎮、五化鎮、三座店鎮、必斯營子鎮、一肯中鄉、存金溝鄉、中京工業園、塞飛亞食品工業園、八里罕酒業園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生物科技產業園區、汐子工業園和農機產業園區。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寧城縣常住人口為484397人。[8]
經濟
- 農業:主要生產玉米,大棚蔬菜,大豆,高粱。
- 工業:採礦業,釀酒業,熟食品加工。
旅遊
古生物
- 道虎溝化石層生物群(九龍山組,中侏羅統,約1.65億年前)位於本縣山頭鄉的道虎溝村[9]。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