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里·宰因·阿比丁

قا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里·宰因·阿比丁
Remove ads

阿里·伊本·海珊阿拉伯語علي بن حسين زين العابدين、拉丁化:Zayn al-『Ābidīn;659年1月6日-712年10月20日)常被稱為宰因·阿比丁(最佳禮拜者),他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曾孫,同時是第四任什葉派伊瑪目伊斯瑪儀派認為他是第三任)[1][2]阿里·阿斯加爾·伊本·海珊(Ali al-Asghar ibn Husayn)和阿里·阿克巴爾·伊本·海珊(Ali al-Akbar ibn Husayn)是他的弟弟。他又被人稱為「俯臥伊瑪目」和「俯臥和欠身者的領袖」。賽賈德大約在公元659年出生。他在680年的卡爾巴拉戰役中倖存下來,那場戰役中海珊和他的小隊伍在前往庫法的途中被倭馬亞王朝的軍隊屠殺(統治時期 680–683)。 戰後,賽賈德和其他倖存者受到了惡劣的對待,並被帶到倭馬亞王朝的首都大馬士革。最終,賽賈德被允許返回他的家鄉麥地那,在那裡他過著隱居的生活,沒有參與第二次內亂期間反對倭馬亞王朝的多次親阿里派起義。相反,他將一生奉獻給了宗教崇拜和學習,甚至在早期的遜尼派穆斯林中也被高度尊敬,被視為伊斯蘭傳統(聖訓)和法律(教法)的權威。 他還以虔誠和高尚的品格聞名。由於在政治上保持沉默,賽賈德在晚年之前幾乎沒有追隨者,因為許多什葉派穆斯林最初被吸引到穆赫塔爾·塔卡菲的反倭馬亞運動中。

快速預覽 排行, 姓名 ...

賽賈德大約在712年去世,可能是自然死亡,也可能是被倭馬亞王朝毒死。他去世後,主流的什葉派追隨他的長子——同樣保持沉默的穆罕默德·巴基爾。其他人則追隨穆罕默德同父異母的弟弟——扎伊德·本·阿里,他的起義在740年被倭馬亞王朝鎮壓,標誌著扎伊德派的誕生。一些被認為是賽賈德的祈禱詞被收錄在《賽賈德的經典》中,這部經典在什葉派中備受推崇。什葉派社區將賽賈德視為在逆境中忍耐和堅持的榜樣。

Thumb
Remove ads

生平

家庭

宰因·阿比丁在659年舍爾邦月5日出生於麥地那[3],父親海珊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阿里·阿斯加爾·伊本·海珊阿里·阿克巴爾·伊本·海珊是他的弟弟,薩金娜·賓特·海珊(Sakinah bint Husayn)、法蒂瑪·蘇格拉·賓特·海珊(Fatema Sugra bint Husayn)及蘇凱娜·賓特·海珊(Sukayna bint Husayn)則是他的妹妹。

出生和早年生活

阿里·薩賈德於回曆38年(公元658-659年)出生於麥地那,也可能是庫法[4][5]。 什葉派穆斯林每年都會慶祝沙班月第五個日子[6]。 薩賈德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曾孫,也是第一位什葉派伊瑪目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卜的孫子,後者與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結婚而生[7]

661年祖父被暗殺後,薩賈德由他的叔叔哈桑和他的父親海珊撫養長大,他們分別是什葉派的第二任和第三任伊瑪目[4]。 海珊還有另外兩個名叫阿里的兒子,他們都在公元680年的卡爾巴拉戰役中陣亡。第一個兒子還是個嬰兒,在什葉派文獻中被稱為阿里·阿斯加爾(字面意思是"小阿里")。第二個兒子是阿里·阿克巴爾(字面意思是"大阿里"),儘管一些歷史記載表明薩賈德才是海珊的長子[7][8]

薩賈德的母親在不同來源中被稱作巴拉、加扎拉、索拉法、薩拉馬、沙赫扎南和沙赫爾巴努[7][8]。 根據一些遜尼派記載,她是一名從信德被釋放的奴隸女孩(umm walad)[7][8]。 相比之下,什葉派消息來源認為,薩賈德的母親是薩珊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伊嗣俟三世(632-651年在位)的女兒[8],他在穆斯林征服波斯期間被推翻[9]。因此,什葉派傳統將薩賈德稱為Ibn al-Khiyaratayn(字面意思是"最好的兩個人的兒子"),這個頭銜表明他擁有雙方的高貴血統[4][7]。然而,薩賈德的母親是薩珊公主的說法只存在於什葉派消息來源中[8]

什葉派的記載補充說,在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634-644年在位)統治期間,伊嗣俟的女兒被俘虜到麥地那。隨後,她被允許選擇自己的丈夫海珊,並在生下唯一的兒子阿里·薩賈德後不久去世[4][10]

卡爾巴拉之戰

卡爾巴拉之戰 回曆61年穆哈拉姆月10日(公元680年10月10日),海珊和他的同伴在卡爾巴拉(今伊拉克)被倭馬亞王朝哈里發耶齊德一世(公元680-683年在位)的軍隊包圍並屠殺, 原因是海珊拒絕向耶齊德一世宣誓效忠[7]。 阿里·薩賈德也隨行至卡爾巴拉,但因病無法參戰[11]。倭馬亞軍隊殺害海珊及其男性親屬和同伴後,洗劫了他的營地。有人打算殺死薩賈德,但他最終倖存[7][11]

戰後,薩賈德和婦女們被俘,押送至附近的庫法[11] 途中,他們遭受虐待[12]。抵達庫法後,他們被戴上鐐銬,婦女們被揭開面紗,與陣亡者的頭顱一同在城內遊行[13]。俘虜隨後被帶到倭馬亞總督烏拜德·阿拉·伊本·齊亞德面前。他誇口自己殺死了海珊及其親屬,稱這是天罰[2]。當薩賈德指責伊本·齊亞德是兇手時[2],總督下令處決他。然而,薩賈德的姑母扎伊納布挺身保護,要求先殺她,總督因此心軟[7][11]。 伊本·齊亞德將俘虜囚禁一段時間後,送往倭馬亞首都大馬士革。途中,他們被帶到各個村莊展示[14][15]。穆罕默德的堂兄阿卜杜拉·伊本·阿巴斯在致亞茲德的信中嚴厲批評了哈里發對俘虜的惡劣對待,稱這種待遇比大屠殺還要惡劣[16]

Remove ads

在大馬士革

在大馬士革,俘虜們被遊街示眾,[17]隨後被關押了一段時間,[18]然後被帶到哈里發麵前。關於葉齊德對卡爾巴拉事件的反應及其罪責,中世紀和現代的資料中都存在爭議。[19] 第一種敘述是,他在最初的嚴厲審問後善待了俘虜,表示他對總督的行為感到遺憾,並說如果海珊還活著,他會赦免他。[20] 這類敘述由伊斯蘭學者勞拉·韋基亞·瓦列里、威爾弗德·馬德隆和海因茨·哈爾姆提供。[19][21] 與此相反,另一位專家穆恩·莫門認為,葉齊德擔心社會動盪,因此在公眾輿論開始傾向於俘虜時釋放了他們。[22] 其他一些作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包括約翰·埃斯波西托(J. Esposito)、[17] 奧斯曼、[23] 阿蓋、[24] 皮諾、[25] 芒森、[26] 以及什葉派學者穆罕默德·海珊·塔巴塔巴伊。[27] 特別是伊斯蘭學者海珊·穆罕默德·賈夫里引用遜尼派歷史學家伊本·凱西爾的話寫道,葉齊德並未在屠殺後譴責他的總督,這在賈夫里看來並不表明他有任何悔意。無論如何,這種悔意的說法與葉齊德早先命令總督要麼讓海珊效忠要麼殺死他的命令形成了鮮明對比。[28] 另一種敘述認為,俘虜們被帶到哈里發麵前參加了一個儀式,哈里發在那裡得意洋洋地為他在與穆罕默德戰鬥中死去的異教親屬復仇。[23][29] 這類敘述由伊斯蘭學者塔赫拉·庫特布丁提供。庫特布丁和R. 奧斯曼也持類似觀點。[30][29] 根據一些報道,葉齊德還用拐杖擊打海珊的斷頭以示侮辱,[31] 儘管最後這一情節有時被歸因於伊本·齊亞德,[32] 這與遜尼派傾向於為哈里發開脫並將殺害海珊的責任歸咎於伊本·齊亞德的傾向一致。[19] 大馬士革的 倭馬亞清真寺|大清真寺的一部分,被稱為「阿里聖地」,標誌著薩賈德被關押的地方。[8] 俘虜們最終被釋放並護送回麥地那。[18][13] 他們的隊伍可能經過卡爾巴拉返回,並在那裡停下來哀悼死者。[25] 遜尼派資料提到葉齊德對屠殺感到悔恨,並補償了俘虜們被士兵掠奪的財產。[33] 與此相反,什葉派權威人士認為,是俘虜們的行動迫使哈里發最終與屠殺保持距離。[23] 一些當代作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34]

Remove ads

晚年生活

阿里·薩賈德回到麥地那後,過著安靜而學術的生活,將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圈子的追隨者和門徒中。[35][36] 他保持政治上的沉默,遠離政治,將時間奉獻給祈禱,這為他贏得了尊稱。[8][7] 多年來,薩賈德在私人聚會中紀念卡爾巴拉大屠殺,[37] 擔心倭馬亞王朝的報復。[38][39] 這些聚會是對倭馬亞政權的一種抗議形式,[40] 也是什葉派穆哈拉姆哀悼儀式的先驅。[41][42] 個人而言,薩賈德深受卡爾巴拉大屠殺的影響,以至於多年來他經常為此哭泣。他引用《古蘭經》12:84節為自己的長期悲傷辯護,這節經文描述了伊斯蘭教中雅各布在兒子約瑟夫不在時的巨大悲痛。[43]

在第二次內亂中的角色

卡爾巴拉大屠殺後,阿卜杜拉·伊本·祖拜爾——穆罕默德的著名同伴祖拜爾·伊本·奧瓦姆的兒子——在希賈茲自封為哈里發。他逐漸獲得了民眾的支持,[44][45] 以至於在683年,庫法強行用伊本·祖拜爾的代表取代了他們的倭馬亞總督。[45][46] 阿里·薩賈德對伊本·祖拜爾保持中立,[47][8] 甚至在麥地那的動盪期間離開了城市,[47][48] 並且從未向伊本·祖拜爾宣誓效忠,[8][7] 但伊本·祖拜爾並未騷擾他。阿里·薩賈德也沒有受到葉齊德軍隊的傷害,後者在683年哈拉戰役勝利後洗劫了麥地那。[8][48] 在這次事件中,薩賈德與其他人不同,被免除了重新向葉齊德宣誓效忠的義務,[47] 可能是因為他早些時候庇護了倭馬亞家族的馬爾萬·伊本·哈卡姆及其家人。[8] 一些非什葉派資料描述了薩賈德與馬爾萬之間的友好關係,後者在684年接替了葉齊德體弱多病的兒子成為哈里發。這些資料甚至聲稱薩賈德向馬爾萬借錢購買了一個女奴,或者馬爾萬曾就拜占庭帝國皇帝的一封信徵求他的意見。與此相反,什葉派資料認為薩賈德與當局的互動是基於宗教掩飾 taqiyya 的原則,以避免迫害。[8] 在卡爾巴拉大屠殺之後,庫法的塔瓦賓起義(直譯:「懺悔者」)是第一個尋求復仇的團體。他們起義是為了贖罪,因為他們曾拋棄海珊,意圖將哈里發之位交給他的兒子薩賈德;[49][50] 但他們於684年被一支規模更大的倭馬亞軍隊鎮壓。[45][51] 沒有證據表明薩賈德參與了這次起義。[50] 葉齊德於683年去世後不久,穆赫塔爾·塔卡菲出現在庫法,[52] 他在那裡發起了一場為海珊復仇的運動,同時聲稱代表穆罕默德·伊本·哈納菲亞,後者是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布的兒子,但並非阿里與法蒂瑪的婚姻所生。[45] 根據一些記載,穆赫塔爾最初尋求薩賈德的支持,但被拒絕了。[53][7] 然而,穆赫塔爾在庫法的運動取得了成功,並於686年控制了該城,[45] 隨後他處決了一些被認為對卡爾巴拉大屠殺負有責任的人,[54] 包括希姆爾、伊本·薩阿德和伊本·齊亞德。[55] 穆赫塔爾甚至可能將伊本·薩阿德的首級作為禮物送給了薩賈德。[7] 當穆赫塔爾於687年被伊本·祖拜爾的軍隊殺死時,[55][56] 他們並未傷害薩賈德,[55] 這表明薩賈德與穆赫塔爾之間的聯繫較弱。[7] 關於薩賈德對穆赫塔爾的看法,資料存在矛盾,[57][58] 儘管什葉派資料對穆赫塔爾大多持不同情態度,[59][60] 部分原因是他支持伊本·哈納菲亞而非薩賈德。[59] 同樣,薩賈德也未受到倭馬亞指揮官哈賈吉·伊本·優素福的傷害,[56] 後者於692年擊敗並殺死了伊本·祖拜爾。[55]

Remove ads

去世

阿里·薩賈德於伊斯蘭曆94或95年(公元712-714年)去世,並被安葬在麥地那的巴基公墓,緊鄰他的叔叔哈桑。[7][61] 什葉派穆斯林每年在伊斯蘭歷2月11日紀念這一日子。[6] 他的墳墓上曾有一座聖殿,但在1806年被摧毀;隨後,經過重建,又在1925年或1926年再次被毀。這兩次摧毀都是由瓦哈比派的追隨者實施的,[62] 這是一個由沙特支持的復興運動,認為對穆斯林聖徒的崇拜是一種多神教形式和嚴重的罪過(shirk)。[63] 阿里·薩賈德可能是自然死亡,[64] 或者,根據什葉派權威的說法,他是在當時的倭馬亞哈里發瓦利德·本·阿卜杜勒·馬利克(統治時期 705–715)或他的兄弟希沙姆·本·阿卜杜勒·馬利克(統治時期 724–743)的唆使下被毒死的。[65][66]

伊瑪目職位

如今,大多數什葉派認為海珊的繼任者是薩賈德,[67] 他的伊瑪目職位與葉齊德(統治時期 680–683)、穆阿維葉(統治時期 683–684)、馬爾萬(統治時期 684–685)、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統治時期 685–705)和瓦利德二世(統治時期 705–715)的哈里發時期重合。[5]

作為海珊唯一倖存的兒子,薩賈德是伊瑪目職位的自然候選人。[68] 還有一些什葉派傳統表明,海珊曾指定薩賈德為他的繼承人和繼任者。[68][69] 然而,當時許多什葉派認為,像海珊一樣,他們的伊瑪目應該起來反抗倭馬亞王朝的暴政。鑑於薩賈德的沉默態度,這些什葉派轉而支持穆赫塔爾,後者起義支持伊本·哈乃菲耶。[70] 因此,伊本·哈乃菲耶最初分散了薩賈德的許多支持,[56][8] 而薩賈德在卡爾巴拉之後過著隱居的虔誠生活。[56] 事實上,儘管薩賈德廣受尊敬,[64][71] 但直到692年祖拜里反哈里發政權崩潰之前,他的追隨者寥寥無幾。[72] 他的沉默態度甚至讓一些西方歷史學家不確定他是否提出過任何伊瑪目職位的宣稱。[73] 然而,一些當代什葉派人物,包括阿布·哈利德·卡布里和卡西姆·本·奧夫,已知從伊本·哈乃菲耶轉向效忠薩賈德。[8][74]

至於伊本·哈乃菲耶,他留在故鄉麥地那,拒絕積極領導穆赫塔爾的起義。[75] 伊本·哈乃菲耶既沒有否認穆赫塔爾為他宣傳的行為,也沒有公開宣稱自己是海珊的繼任者。[68] 另一方面,伊本·哈乃菲耶可能對哈里發職位有秘密的企圖,[76] 因為他從未向伊本·祖拜爾宣誓效忠,[77] 後者甚至將他囚禁,直到穆赫塔爾將他救出。[78][79] 伊本·哈乃菲耶的追隨者在什葉派中被稱為凱桑派,他們繼續通過他的後代追溯伊瑪目職位。[80][81] 一些凱桑派在伊本·哈乃菲耶於700或701年去世後顯然加入了薩賈德的陣營。[8][78] 還有一些人認為他被神聖意志隱藏(伊斯蘭教中的隱遁),並最終會返回以消除世上的不公。[82][83] 這可能是在什葉派伊斯蘭教中馬赫迪的彌賽亞概念成為主流的時期。[84][85][86] 然而,大多數凱桑派追隨了伊本·哈乃菲耶的兒子阿布·哈希姆。[83] 當後者去世後,他的伊瑪目職位據稱傳給了阿拔斯哈里發,即穆罕默德的叔叔阿拔斯的後代。[87][88] 凱桑派後來在阿拔斯革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推翻了倭馬亞王朝。[89][87] 隨著阿拔斯王朝逐漸轉向反對他們曾經的什葉派盟友,[89][90] 他們將大多數凱桑派帶向了遜尼派。[91]

在其他什葉派教派中,伊斯瑪儀派認為海珊曾指定伊本·哈乃菲耶為臨時伊瑪目,以保護真正的伊瑪目(即薩賈德)的身份。[8] 相比之下,大多數扎伊德派並不將薩賈德列為他們的伊瑪目之一,[8][92] 因為他的政治沉默態度使他不符合扎伊德派伊瑪目的資格。[93]

繼任者

當薩賈德去世時,他的大多數追隨者接受了他的長子穆罕默德(通常以尊稱「巴基爾」聞名,意為「揭示知識者」)的伊瑪目職位。[94][8] 事實上,流行的什葉派資料顯示,薩賈德在去世前指定巴基爾為他的繼任者。[95]

扎伊德·本·阿里,巴基爾的同父異母弟弟,年紀要小得多,[96] 也宣稱擁有領導權。[97] 與沉默的巴基爾不同,[65] 扎伊德在政治上非常活躍。他於740年起義反抗倭馬亞王朝,但很快被殺。[97][98] 或許是為了擴大支持,[99] 扎伊德接受了一些早期什葉派未採納的多數派觀點。[65] 例如,他沒有譴責前兩位哈里發,即阿布·伯克爾和歐麥爾,[100] 而這兩人在什葉派伊斯蘭教中被譴責為篡奪阿里·本·阿比·塔利布繼承權的篡位者。[101] 然而,這些觀點使扎伊德失去了部分什葉派的支持。[102]

扎伊德的起義標誌著扎伊德派(什葉派)運動的開始。[93] 特別是對於早期的扎伊德派來說,任何阿里·本·阿比·塔利布和法蒂瑪的後裔,只要具備宗教知識並在扎伊德派教義中符合領導資格,只要他起來反抗不公正的政府,就有資格成為領袖。[103][99]

Remove ads

奇蹟

什葉派資料將一些奇蹟歸功於薩賈德:他在沙漠中與一隻羚羊交談,使一位老婦人恢復青春,並且麥加的神聖黑石在伊本·哈乃菲耶面前證實了他的伊瑪目職位。[7]

品格

阿里·薩賈德身材瘦削,外貌和舉止都與他的祖父阿里·本·阿比·塔利布相似。[5][104] 他將大量時間用於禮拜和學習,[105] 以至於根據什葉派傳記作者的記載,他的臉因長時間祈禱而淤青,雙腿也因跪拜而腫脹。[106] 他還是伊斯蘭傳統和法律的權威,以其高尚的品格和虔誠著稱。[105] 由於這些原因,穆罕默德的曾孫備受尊敬,甚至在非什葉派穆斯林中也是如此。[64] 這種情況在麥地那的學者圈中尤為明顯,[107] 以至於他的同伴和仰慕者中包括一些當時頂尖的遜尼派學者,如伊本·希哈布·祖赫里和賽義德·本·穆賽伊布。[56][108] 這些學者以及其他一些聖訓學者在遜尼派資料中引用了薩賈德的言論。[8] 一首讚美薩賈德的詩歌,據稱出自著名詩人法拉茲達克之手,描述了希沙姆(在其成為哈里發之前)的憤怒,當時在朝覲期間,人群對薩賈德表現出的尊重超過了希沙姆。[109]

什葉派資料中還有許多關於薩賈德慷慨的故事。[7] 他一生中購買並釋放了數十名奴隸,[5] 並秘密資助貧困的麥地那居民。這些居民在他去世後才發現,薩賈德是那位經常在夜間為他們帶來食物並遮住臉以保持匿名的恩人。[7] 關於他的忍耐和寬宏大量,[5] 據說他在麥地那的反倭馬亞起義期間庇護了馬爾萬的家人。[48][7] 阿里·薩賈德還阻止了對希沙姆·本·伊斯梅爾·馬赫祖米的虐待,儘管後者在被免去麥地那總督職務前經常侮辱薩賈德。[8] 什葉派社區將阿里·薩賈德視為在逆境中保持耐心和毅力的榜樣。[110]

同伴與傳述者

儘管薩賈德廣受尊敬,[64][71] 但在692年祖拜里反哈里發政權崩潰之前,他的支持者寥寥無幾。[72] 什葉派作者列出了168至237位薩賈德的同伴和傳述者,[5] 其中一些人相信他的無謬性。[111] 薩賈德的一些資深同伴曾是穆罕默德和阿里·本·阿比·塔利布的同伴,例如賈比爾·本·阿卜杜拉、阿米爾·本·瓦西拉·基納尼和薩拉馬·本·卡希爾。薩賈德的其他著名同伴還包括阿布·哈姆扎·蘇馬利、阿班·本·塔格利布、阿布·哈利德·卡布里、葉海亞·本·烏姆·塔維爾、賽義德·本·朱拜爾、賽義德·本·穆賽伊布、穆罕默德和哈基姆·本·朱拜爾·本·穆塔姆,以及胡姆蘭·本·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泰亞爾。[5][112] 從薩賈德傳述聖訓的人包括阿班·本·塔格利布、阿布·哈姆扎·蘇馬利、薩比特·本·荷姆茲·哈達德、阿姆魯·本·薩比特和薩利姆·本·阿比·哈夫薩。[5]

學說

他的一生專注於學習,成為了聖訓和伊斯蘭教法的權威。《穆罕默德家族詩篇》是以他為來源,該著作在什葉派的地位僅次於《古蘭經》和《辭章之道》。宰因·阿比丁有許多支持者,包括賽義德·伊本·朱拜爾(Sa'id ibn Jubayr)。

註腳

來源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