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賓川縣
中国云南省大理州下辖的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賓川縣(白語大理方言:Bifgef,白語劍川方言:Binlbel)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下屬的一個縣,位於雲南省西部,金沙江南岸乾熱河谷地區。東接大姚縣,北交永勝縣和鶴慶縣,西達大理市,南接祥雲縣。全縣面積2534平方千米,2020年總人口34.1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地金牛鎮。距州府大理市68公里,距昆明市394公里。
Remove ads
歷史
「賓川」一名係由「賓居」-「賓居川」-「賓川」演變而來。「賓居」一名最早見於唐代的《蠻書》。戰國時期,賓川屬於滇國葉榆地,西漢屬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屬雲南郡,西晉、北周和隋朝時期屬雲南郡雲平縣。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設姚州郡督府,賓川屬姚州地。後磨些蠻(今納西族)遷入,在今賓居建越析詔。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越析詔被南詔吞併,磨些蠻北歸,賓川為蒙氏太和楚場地。大理國時期屬於河東賧。元代賓川屬大理總管府,為太和、趙州、雲南三縣地。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割太和縣(今大理市)九里(糧里)、趙州(今大理市鳳儀鎮)一里、雲南縣(今祥雲縣)二里,於賓居川置賓川州(今州城鎮),築大羅衛城,設知州和大羅衛指揮使司。清代沿襲明制。民國二年(1913年),改賓川州為賓川縣。[6]1958年,賓川、祥雲、彌渡三縣合併為祥雲縣(大縣)。1961年恢復賓川縣建制。[7]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賓川縣為安置歸僑、難僑,建立彩鳳華僑農場、太和華僑農場和賓居華僑農場3個華僑農場,先後安置了主要來自印尼、緬甸和越南,以及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柬埔寨共7個國家的歸僑、難僑8,000餘人。[8]2009年3月,3個華僑農場在農場改革中改制為華僑管理區;2010年12月全部撤銷,改為華僑社區,併入附近鄉鎮。
Remove ads
自然地理
賓川地處雲嶺東緣,金沙江南岸,雲貴高原西南部。境內主要山脈、坎子、河流多呈南北走向。地勢東西高,中部低。最高點位於西北部木香坪頂峰,海拔3,320米;最低為魚泡江匯入金沙江處,海拔1,104米,縣域平均海拔2,196.3米,縣行政辦公區所在地海拔1,410米[9]。境內主要河流有納溪河、平川河、清水河和朵背箐河4條水系,均屬金沙江流域。
賓川縣屬於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全年光照充足,熱量豐富,乾旱少雨,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8.3℃,極端最低溫-6.4℃(1982年12月27日),極端最高溫38.2℃(1977年6月18日)。年平均無霜期29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1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559.4毫米,為雲南省年降水量最低的地方,最多年(1983年)795.6毫米,最少年(1982年)304.4毫米。[4][7]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金牛鎮、賓居鎮、州城鎮、大營鎮、雞足山鎮、力角鎮、平川鎮、喬甸鎮、鍾英傈僳族彝族鄉和拉烏彝族鄉。
截至2020年末,全縣共有79個村民委員會、1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25個自然村、1,284個村(居)民小組[9]。
人口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賓川縣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341,319人,城鎮人口105,589人(占30.94%),鄉村人口235,730人(占69.06%)。共有男性175,381人、女性165,938人,性別比為105.69。0—14歲人口共61,695人(占18.08%),15—59歲人口共224,112人(占65.66%),60歲及以上人口共55,512人(占16.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共39,964人(占11.71%)。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25,328人,15歲以上的文盲有12,108人,占15歲以上人口的4.33%。[16][14]2020年末統計,賓川縣戶籍人口共有368,856人[9]。
賓川縣境內有漢族、白族、彝族、傈僳族、回族、苗族、拉祜族7個世居民族,共37種少數民族成分[9]。全縣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區和半山區[17]。
經濟
賓川縣地理位置優越,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素有「天然溫室」、「熱區寶地」之稱,適宜於各種糧經作物的生長,可一年三熟或兩年七熟。賓川是雲南省商品糧、優質煙、香葉油、柑桔(賓川柑橘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生產基地縣,農產品外貿出口額位居大理州前列,水果產量位居雲南省第2位、大理州第1位,相繼榮獲「中國柑桔之鄉」、「中國葡萄之鄉」等稱號。[18]
此外,能源、礦產、旅遊業也是賓川的支柱產業。
2022年,賓川縣生產總值達167.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26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30.05億元,增長0.6%;第三產業增加值64.51億元,增長2.9%。三次產業結構為43.7∶17.9∶38.4。人均生產總值49,461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2,812元、21,298元。職工年平均工資103,614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6億元,人均1,669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48億元,人均7,510元。[19]
Remove ads
交通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