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林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林部(蒙古語:ᠪᠠᠭᠠᠷᠢᠨ
ᠠᠶᠢᠮᠠᠭ,鮑培轉寫:baγarin ayimaγ,西里爾字母:Баарин аймаг;滿語:ᠪᠠᡵᡳᠨ
ᠠᡳ᠌ᠮᠠᠨ,穆麟德轉寫:barin aiman),是明代漠南蒙古內喀爾喀五部之一。名稱與元朝的「巴阿鄰」部落相同。清朝設為兩個旗。
達延汗建六萬戶,喀爾喀萬戶為左翼三萬戶之一。分掌喀爾喀萬戶的達延汗之子格列山只台吉西遷為外喀爾喀,納力不剌台吉南遷為內喀爾喀。納力不剌台吉之子虎喇哈赤的五個兒子兀把賽、速把亥、兀班、炒花、答補分別管理扎魯特、巴林、叭要、我著、弘吉剌五部,稱「炒花五大營」。速把亥開始本部稱為巴林部,清朝興起重創內喀爾喀,只剩下扎魯特部、巴林部二部,速把亥孫色特爾等率屬歸附皇太極。清順治五年(1648年),編為巴林左、右翼二扎薩克旗,屬於昭烏達盟。其牧地被劃定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巴林左、右二旗及林西縣境內。[1]
巴林部落居住地位於古代的契丹人發源地,故有觀點認為認為除達斡爾人外,巴林人也與契丹有關,[2]一些巴林蒙古族婦女的髮式與契丹人相似。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