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州公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州公車,是廣州市內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由廣州市政府主導下調撥財政資源支持、廣州市公共運輸集團下屬公車公司以及部分民營公車公司營運。
歷史
在19世紀末,由於公車還未普及,廣州市內主要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日本進口的黃包車,即「東洋車」。當時在廣州市內營運的黃包車公司——利源、協安、大益、安樂等10幾間公司共有200多部黃包車。黃包車可以按路線照著門牌將客人過去,頗為方便,故黃包車的生意做了很久。
黃包車進入中國之後就被多次改造,並最終改為汽輪車版本。人們還在為黃包車升級時就出現了一批腳踏三輪搭客車;而腳踏三輪搭客車出現之後,黃包車就開始淘汰了。
1920年,由於有很多搭客車在馬路上跑,廣東電車有限公司[註 1]從國外購買了一批鐵輪貨車改成搭客汽車,但由於品質很差,不斷出現交通事故,導致該搭客汽車被政府禁止。
1921年,廣州市政公所成立,開始試辦市內公車服務,初時有4部車,每車座位14個,共設6站,每站收銅元8枚。
1922年,加拿大華僑蔣壽石從加拿大購買了了15部舊的貨車,並為其加裝了頂篷和兩排長的座凳,使它們成為8座客車;他還創辦了廣州的第一間公車公司來推廣公車業務,營運有4條公車路線。當時有一首流行的廣告歌:「搭上加拿大,快趣好世界;行路嚤得多,車仔(三輪車)冇咁快;一粒嘢之嘛,快搭加拿大。[註 2]」之後,陸續有一批港澳和國外華僑創辦的私人公車公司成立,營運俗稱「火柴盒」的公車[1]。那時,每輛公車上共有8位員工,分甲、乙兩班,每班由一位司機、一位助手和兩位俗稱「賣飛佬」的售票員構成。而且每部車有2個車門給乘客上下車,大門是由售票員自己動手拉的。在交通繁忙或車輛稀少時,經常出現每部公車塞了至少50名乘客的擁擠情況。
1926年,在廣州市區拉客營運的汽車公司已達20多家,故市政當局制定《承辦廣州市搭客汽車章程》,規定客運汽車業務以競投方式招商承辦,並由利行、利民、國民、模範4間公司得到公車的辦理權。在1926年至1928年間只有10部公車,1年後又增加了10部公車。
1928年,廣州市政廳正式劃出公車路線,分為紅、黃、綠三線:紅線從廣九火車站到普濟橋,黃線從黃沙開往東山公園,綠線從普濟橋開往大新公司。一年後,由於車輛增多,光用顏色已無法分清路線了,官方開始改用號碼標註。同年,廣州市公用局在香港訂造14座搭客汽車,開辦市營公車,這批車裝有彈簧座位,並設有電燈、電鈴,乘客上、下車可按電鈴通知司機停車、開車。
到了1931年,福利、利行、中華、通行、僑商、德記、廣華、利南、模範共9間公司得到第二次辦理公車名額的資格,由於是政府招商,總共招得一百多部公車。
1934年4月,公車上開始安裝指揮燈。1935年廣州營運公車合共有117部,當時公車車頭部位設有安全門,由於當時車輛均靠左行駛,其上下門設在車後左邊。
1937年,廣州全市10間公車公司合組,成立首間股份制公共公車公司。




1950年初期,廣州市區共有12條公車路線。在首輛國營公共汽車上路之後,1953年1月,廣州市第一公共汽車公司成立,負責廣州市內的公車營運。那時有198部公車:國營87部、私營111部。而廣州的第一部公車是從東山往返黃沙的1路車。
1954年,廣州在匈牙利購買了第一批伊卡魯斯客車進行公車客運;但後期由於引擎質量不佳且落後,部分公車甚至出現了剎車系統失靈的情況,因此這批公車在1970年代就被淘汰了[1]。
1940~1980年代,廣州公車大量採用道奇汽車,它的形狀像火柴盒,還是木製車廂,座位是硬木條坐椅,硬梆梆極不舒適[2]。「火柴盒」至1970年代後期仍營運於廣州近郊,1980年起才絕跡[1][3]。
廣州市的首條無軌電車路線在1960年9月30號通車,電車頂部連著高架電網,故俗稱「大辮子」。電車沒有空調,座椅是木頭做的,地板也是木頭的,踩上去咯嗒咯嗒地響[4]。
1970年代中,廣州市客車裝配廠出廠了由伊卡魯斯客車改裝而成的鉸接車。這種長14.2公尺的公車,實際用了兩節車廂來製造,可以乘坐多達150名乘客。在每輛車的兩節車廂內都各派一位售票員。由於車身長,乘客又多,所以售票員與司機之間通過按鈴溝通。其中,1短表示「有人要下車」,2短表示「請關門」,1長表示車內有突發事件或危險情況,司機要停車。但由於這種車車身太長,占地面積大,不夠靈活,速度又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便全部消失[1]。但在BRT開通後,為應對龐大客流,新的18公尺鉸接通道車投入到B1路線營運。
1985年,廣州市政府在香港購買了部分雙層公車到廣州進行營運,但都是即將退役的德國和英國制公車,維修成本比較高,加上高架橋高度不足,雙層公車在1999年開始慢慢退出營運,直到2003年全部退出。2009年9月,雙層公車重出江湖,不過這些車由於屬於車廠的試驗車因此沒上車牌,讓市民一度認為該車非法。直到2015年6月29日,雙層公車才正式再次投入服務並行駛226線。
1993年,廣州客車廠推出了前門上、後門下的廣州牌客車。同時為配合當時的新款客車,廣州市率先在全中國實施無人售票,這種無人售票的方式一直實施到現在。在無人售票公車出現之前,還出現了公車售票員在到站時拍車身來吸引乘客上車的情況,不過無人售票公車出現之後就消失了。
1994年6月,廣州市一汽公司在推出202路空調公共汽車,是廣東省公車空調化的先驅。使用車型為當時最新的廣州牌GZK6100空調公車[5],這條線開通不久後,改為引入美國二手NEOPLAN公車,後來這款公車在1995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頒發了「全國首條冷氣公共汽車無人售票路線」和「中華之最」的榮譽證書。空調公車在廣州逐漸成為主流並替代了非空調車,廣州的最後一部非空調車於2013年10月9日深夜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2005年起,廣州市建設部門展開公車捷運概念研究,並於2008年11月30日動工。但由於施工期間需要對天河路及中山大道部分路面及人行道進行圍蔽施工,令該路段交通異常擁堵,BRT因此也被戲稱為「不讓通」。2010年2月10日,廣州BRT開通,並在2013年獲評為BRT系統「金牌標準」,成為亞洲唯一被評為「金牌標準」的BRT系統。
隨著地鐵線網的不斷完善,加上電動自行車和私家車的發展,公車的客流開始下降。2016年,廣州地鐵日均客流量首次超過公車。2023年,公車在廣州市公共運輸的占比已降至24%,而地鐵則上升至69%[6]。
Remove ads
公車公司
廣州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公交集團)是廣州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企業[7],前身為廣州交通集團有限公司[8]。2017年5月,經廣州市委市政府同意,籌備組建廣州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公交集團共整合包括4戶地面公車企業在內的12戶公共運輸國有企事業單位[9],下屬公車公司有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廣州公交集團第二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廣州公交集團第三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和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公交集團經營廣州市1214條公車路線,擁有13248輛公車,營運路線覆蓋廣州市全市11區,日均服務市民536萬人次,占廣州市公車客運量的81.09%[10]。
- 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巴士)前身為廣州市第一公共汽車公司(簡稱一汽),於1952年9月8日成立。2004年11月成為國有資本和民營合資公司,名稱更改為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
- 廣州公交集團第二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州二汽)前身是廣州市郊縣交通運輸公司,於1977年10月1日成立。在廣州市中心區經營公車的下屬企業有廣州市第二巴士有限公司、廣州市新福利巴士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市溢通巴士有限公司、廣州市番廣客運有限公司和廣州花都恆通客運發展有限公司。
- 廣州公交集團第三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廣州馬會公車有限公司
- 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
Remove ads
- 廣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是於1994年9月13日由香港樂意發實業有限公司與廣州市第一公共汽車公司合作成立的中外合作公車企業。1995年,新穗巴士原合作單位廣州市第一公共汽車公司變更為廣州市第三公共汽車公司。1998年,新穗巴士原樂意發控股股東整體轉讓給宏佳公司。2001年6月,新穗巴士與主要經營廣州市內中巴路線的廣州市第三公共汽車公司第五分公司合併重組為中外全民營企業[11]。2007年10月12日,廣州市交通委員會要求廣州市一汽巴士、廣州市電車公司和廣州新穗巴士共同出資成立一間名為廣州市第一巴士有限公司的公司[12],新穗巴士的公車車身塗裝被統一要求使用一汽巴士的塗裝。現時,新穗巴士為宏佳偉業控股的子公司,經營30多條公車路線。
- 廣州珍寶巴士有限公司和廣州市白馬巴士有限公司
空港經濟區公車公司有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空港快線運輸有限公司。
番禺區公車公司有廣州市番禺區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廣州市番廣客運有限公司、廣州錦信公交有限公司、廣州悅暢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創大公交有限公司、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和廣州巴士集團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南沙區公車公司有廣州公交集團南沙巴士有限公司、廣州南沙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蒲洲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廣州南沙潤信公交有限公司和廣州創大公交有限公司南沙分公司。
花都區公車公司有廣州市花都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廣州花都恆通客運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富都客運有限公司。
增城區公車公司有廣州市粵運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廣州巴士集團有限公司增城分公司和廣州市荔通公共汽車有限公司。
從化區公車公司有廣州市从化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廣州順途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和從化中旅旅遊運輸有限公司。
路線概況
廣州於1920年開始出現公車服務,到1923年初步形成4條公車路線:
- 沙河至大東門;
- 東山至西濠口(設東山、大東門、財廳前、西濠口4個站);
- 東山至沙基東橋(設東山、東堤、靖海路口、沙基東橋4個站);
- 司後街至天字碼頭。
後為方便市民搭乘,1928年將公車路線改為三色(紅、黃、綠)路線和新辟路線。
- 紅線:普濟橋經泰康路至廣九站。
- 黃線:黃沙經長堤、永漢路、惠愛路至東山公園。
- 綠線:普濟橋經豐甯路、惠愛路西至大新公司前。
- 新辟線路:禺山市至十一甫口。
1948年時有12條市區公車線,分由六間公司承辦,還有4條郊區線;到了1990年時擁有合共270條公車線,其中市區月票線44條,市區專線78條,郊線29條,市屬縣線109條,夜班及輔線10條。
目前,廣州市全市(含番禺、南沙、增城、從化、花都區)在2018年共有公車路線1,251條,總里程達2.3萬公里;公車專用道總里程達到519.4公里,車輛1.5萬輛,其中中心六區的純電動公車已達1.1萬輛,電動公車規模居全球第2[13]。中心城區(不含番禺、南沙、增城、從化、花都區)在2020年共有公車路線865條,線網密度超3.9公里/平方公里,總里程超1.54萬公里[14]。2019年3月,廣州市常規公車日均客運量為648萬人次[15]。
2017年6月14日,廣州市交通委員會開展廣州市公共汽車電車新開路線營運權招標[16],預中標人名單於同年7月19日公布[17],共設6個標的:
- 標的一:中心區(包括越秀、荔灣、海珠、天河、黃埔、白雲等區)公共汽車電車新開路線營運權,預中標人為電車公司、一汽巴士、三汽公司、第二巴士、潤信公交。
- 標的二:中心區與番禺區之間公共汽車電車新開路線營運權,預中標人為電車公司、一汽巴士、番廣客運。
- 標的三:中心區與南沙區之間公共汽車電車新開路線營運權,預中標人為番廣客運、南沙巴士、潤信公交。
- 標的四:中心區與花都區之間公共汽車電車新開路線營運權,預中標人為花都恆通、花都公汽、新穗巴士。
- 標的五:中心區與增城區之間公共汽車電車新開路線營運權,預中標人為三汽公司、錦信公交、溢通巴士。
- 標的六:中心區與從化區之間公共汽車電車新開路線營運權,預中標人為第二巴士、新穗巴士、白馬巴士。
2017年11月27日,廣州市交通委員會公示,為進一步完善珠江新城公車網絡,方便市民出行,擬在珠江新城開行兩條公共汽車路線[18],中標人名單於2018年4月10日公布[19]。
- 花城廣場西總站環線:編號為668路,由一汽巴士中標,於2018年9月16日開通,2021年5月30日調整為華成路(高德置地廣場)總站環線,2024年8月11日中止營運。
- 馬場路總站環線:編號為669路,由電車公司中標,於2018年9月16日開通,2024年1月1日劃歸巴士集團第一分公司營運。
2018年10月17日,廣州市交通委員會通告,為進一步強化與外圍區新興區域間的公車服務,綜合市民出行需求,擬開行四條公共汽車路線[20],中標人名單於同年12月7日公布[21]。
- 富力金港城—鍾落潭地鐵站:由花都恆通中標,編號為716路,於2019年1月20日開通。
- 蘿崗—永和(崇和花園)、湖山國際公車起訖站—黃埔體育中心、鳳凰城—科學城(天泰二路):由三汽公司中標,編號分別為373路、374路和375路,於2019年3月3日開通,2024年1月1日劃歸巴士集團第四分公司營運。
2019年11月29日,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通告,為加強公車與地鐵的銜接,進一步強化與外圍區新興區域間的公車服務,綜合市民出行需求,擬開行六條公共汽車路線[22],中標人名單於2020年3月10日公布[23]。
- 龍溪村委總站環線:由電車公司中標,路線編號為670路,於2020年6月1日開通[24]。
- 地鐵嘉禾望崗站總站環線:由第二巴士中標,前身為其開行的嘉禾1線便民車。路線編號為671路,於2020年6月6日開通,2021年11月6日大幅調整走向。
- 瑞東花園總站環線:由三汽公司中標,路線編號為377路,於2020年9月19日開通,2024年1月1日劃歸巴士集團第四分公司營運。
- 富力悅禧花園—南崗(國際禮品玩具城):由三汽公司中標,路線編號為376路,於2020年5月10日開通,2024年1月1日劃歸巴士集團第四分公司營運。
- 新塘(四望崗公園)—永和(萬科里享家):由溢通巴士中標,路線編號為379路,於2020年8月31日開通,2022年5月1日、6月1日分別劃歸巴士集團第二、第三分公司營運,2024年1月1日劃歸巴士集團第四分公司營運。
- 黃埔客運站—東莞碧桂園十里江灣:由三汽公司中標,路線編號為378路,於2020年5月30日開通[24],2024年1月1日劃歸巴士集團第四分公司營運,2024年5月5日中止營運[25]。
票價
根據《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關於規範我市公車路線票價申報核定有關問題的通知》(穗發改〔2018〕504號)規定,廣州市公共汽車票價與營運里程對應關係為[26]:
公車企業根據上述對應表確認票價,對票價在3元及以上的路線票價需設置分段收費[27]。營運里程、途經收費路橋不同,具體票價不同。
根據《2018-2020年度廣州市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營運成本監審報告》,廣州公車現行人次票價為1.25元,年均每公里營運成本為2.50元/公里;不沖減財政補貼年均單位人次營運成本為4.28元/人次,年均每公里營運成本為8.58元/公里[28]。
2024年9月1日起,廣州市中心六區和南沙區所管理的公車路線啟用新版票價方案,日班車僅保留兩檔票價,若路線經過收費路段則在原票價基礎上加收1元[29][30]:
相關事件
廣州公車22路曾是一條由廣州市一汽巴士營辦,往來越秀區廣衛路與天河區華南理工大學的公車路線。該路線於1952年開辦,2011年5月停辦。2011年5月下旬,廣州市交委為「減少中心區公車路線間及公車路線與地鐵網絡的重疊,提高公車資源利用率」而宣布將22路中止營運,成為廣州市第一條因地鐵路線的問題而暫停營運的公車路線。[31]由於22路在開辦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為連接石牌、崗頂與廣州市區的唯一一條公車路線,其停辦消息傳出後引發了眾多市民的回憶與不舍。[32]2011年5月27日晚,執行完最後一趟營運任務的22路車停靠在五山華工大總站時,吸引了上百位市民前來拍照留念。[33]
市交委在此前稱22路只是「暫停營運」,22路番號不但不會取消,還將改為從華工始發到其他地方的路線繼續營運。[34]2012年年初,市交委對一條從華工出發、前往龍洞的公車路線進行公示,許多公車迷猜測此線為新的22路,但正式營運時使用775路的編號,路線的屬性也被定義為「公共中小巴」。有關工作人員稱此前有想過將此路線使用22路的編碼,但安排在中小巴路線不合適,便放棄了相關計劃。[31]截至2022年6月,22路的編碼仍處於空置狀態。
在未有廣泛預告與公眾諮詢等情況下,廣州市公交集團指定廣州市保安服務總公司承接2019年重點時期[註 3]公車路線的安全員服務[35]。同年9月1日,廣州市公安局聯合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等相關部門,會同廣州市公交集團,為首批200進駐公車的人員舉行啟動典禮,預計到年尾會覆蓋至廣州市區71條公車路線共2005個班車,共投入2500人統一攜帶通信及手持檢測儀等裝備登車,隨車監視被列為重點公車路線的乘客及其攜帶物品;任何乘客都可能隨時被盤問與搜查隨身物品,而被認為帶有違禁品的乘客如果拒絕搜查或離開公車,有機會被移交警方處理[36]。

2022年6月8日,為慶祝粵劇藝術博物館開館6周年,一汽巴士在兩部8路配車[註 4]上使用11段粵曲報站[註 5],開全國之先例[38]。

2023年2月28日,一汽巴士與黃俊英合作,在兩部4路配車[註 6]的部分常規報站之後添加粵語相聲報站,開全國之先例[39]。
注釋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