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西民族大學

中国广西南宁市的综合性民族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西民族大学
Remove ads

廣西民族大學壯語Gvangjsih Minzcuz Dayoz),簡稱廣西民大,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行政上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辦,並由中國國家民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中央民族學院在廣西建立的廣西分院,當時主要提供幹部培訓;後於1960年開始提供本專科教育,2006年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延續至今。

快速預覽 廣西民族大學, 校訓 ...

廣西民族大學的辦學特色為「民族性、區域性、國際性」。其社會科學類專業與自然科學類專業亦協調發展。廣西民族大學為一所具有民族性特色的高等院校,故其招收的學生中亦不乏來自中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少數民族學生,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48%;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學科優勢突出;廣西民大還利用鄰近東協國家的優勢,吸引留學生前來就學。現今廣西民大也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列入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名單。[2]

Remove ads

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鞏固統治,促進國內各民族共同發展,政務院於1950年11月批准了《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以培養少數民族高級和中級幹部,促進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建設;翌年11月24日,政務院更通過《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為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提供了進一步政令保障。[3][4]與此同時,隨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土地改革等政策在廣西開始實施,廣西省人民政府也向中南軍政委員會請求在廣西設立民族學院分校,以培養所需的人才;而廣西民族大學的歷史就可追溯至1952年3月19日中央民族學院在廣西建立的廣西分院,辦學目的是培養各民族基層幹部[5]:433。創校之初,學校就招收了包括苗族少數民族在內的學員152名。1953年,學校改稱廣西省民族學院。[6]

1958年,學校改稱廣西民族學院;1960年,南寧師範學院併入廣西民族學院,學校開設了數個科系,以招收本、專科學生;同時提供幹部培訓、民族預科教育。20世紀6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學校也招收了一些工農兵學員,對學校的教學質量及秩序造成了負面影響。[7]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制度,國家教育部開始整頓國內教學秩序,學校開始快速發展;1981年12月,廣西民院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批有資格授予學士學位的高等院校之一,2002年7月,廣西民院成立獨立學院相思湖學院;2006年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廣西民族學院易名為廣西民族大學,建制延續至今。[8]

Remove ads

校園環境

Thumb
校門

中央民族學院廣西分院建校之初,學校租用南寧市內博愛街二邑會館(位於今南寧市西鄉塘區壯志路)作為校舍。1953年,中央民族學院廣西分院更名廣西省民族學院後,校址遷至南寧市西鄉塘區,建築面積擴展到4,588平方公尺,該校區後來成為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校區。1954年,梁思成設計的廣西民族學院大禮堂建成,其設計風格象徵著中國各民族間親密團結。[7]

廣西民族大學現有相思湖校區、思源湖校區和武鳴校區三個校區,占地面積約3,600畝,校園建築面積約887,300平方公尺。[9]其中本部位於西鄉塘區大學東路的相思湖校區,校區鄰近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景觀別致,蘊含著廣西山水的民族特色;校區內也保留了不少建校以來的自然植被、林木繁茂、綠化覆蓋率較高,廣西民大也曾因此獲得南寧市「最佳花園式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綠化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等榮譽稱號。[10][11]學校聯外交通便利,本部鄰近南寧軌道交通1號線民族大學站,可經由地鐵來往於南寧市區及該校的思源湖校區。[12]

Remove ads

學術研究

學科設置

1960年下半年,廣西民族學院開始創辦系所,並率先開設了政治、中文、歷史3個系,其後也順應中國政府發展與東南亞友邦關係的需要,相繼開設了越南語、寮語、泰語3個專業[5]:444,隨著招生規模擴大及綜合實力提升,廣西民院的系所也不斷增加。[13]至2022年,廣西民族大學設有24個教學學院,所設87個學科專業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門類。自1998年10月獲得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兩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來,學校也逐步建立了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學位授權體系,已經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民族學)和2個博士後流動站科研基地;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科學技術史);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14]

廣西民族大學的東協語種專業實力雄厚,自1964年開設越南語泰語專業以來,學校所設語言學專業包含了東協十國主要的官方語言。廣西民大因此被視為廣西高校培養東協語種人才的勁旅,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證的「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之一。[15][16]

更多資訊 教學單位名稱, 學科 ...
Remove ads

學術資源

廣西民族大學依託地理位置、人文資源優勢建立了一些高等研究機構,包括東南亞語言文化研究基地、同聲傳譯實驗室、中國—東協研究中心、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民族研究中心等。其中,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在2020年初入選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7][15][17]

廣西民族大學圖書館於1953年11月落成,1955年,建立獨立館舍,建館之初,該館典藏以政治理論、民族學、語言文學和農業技術領域的書刊為主,後來逐年增加了典藏。[18]截止2021年,校圖書館共有紙質圖書200餘萬冊,電子圖書約217萬種,電子期刊約104萬種,博碩士學位論文約1,332萬篇。該圖書館還通過東協文獻信息中心、八桂文獻信息中心、相思湖文獻信息中心等文獻平台建立了東協國家原版圖書資料庫、越南語泰語文獻資料庫;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資料庫等一些特色資料庫。不過該館仍然面臨部分典藏匱乏、與相應學科發展不同調的問題。[15][19]

廣西民族大學對外出版學術期刊《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分為哲學社會科學版及自然科學版,其中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78年,為雙月刊,主要刊登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中國—東協、文學、經濟學、語言學以及法學等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論文。《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也已經成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的來源期刊。[20]而《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則主要刊登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包括科學技術史。[21]

Remove ads

校園文化

廣西民族大學的校訓為「厚德博學,和而不同」,其中「厚德」源自《周易》,「博學」與「和而不同」皆源自《論語》;校歌《理想放飛相思湖》由潘琦作詞,傅磬作曲,歌詞蘊含著各民族團結友愛、學生奮發向上的氣息。[22]作為一所以民族特色在廣西著稱的高等院校,廣西民大傳承發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設了與壯族三月三」、瑤族盤王節、侗族冬節、苗族苗年相關的體育課程,校體育隊也時常參加民族運動會。[23][24]

對外交流

Thumb
柬埔寨首相洪森曾獲得廣西民族大學文學名譽博士學位

廣西民族大學位在鄰近越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加之中國與東協貿易關係的加強、人文交流日漸頻繁;為了加強與東協國家的友好交往,學校開設了一些東南亞語言專業;自1964年開設越南語泰語專業以來[5]:444,也不斷增設了寮語高棉語緬甸語印尼語等本科專業。[13][25][26]

廣西民族大學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確定為「海外漢語教師來華培訓資助項目執行學校」,學校也是HSK考試的考點之一,自1997年至今,一些國家的學生也在廣西民大參加了HSK考試;學校也長期承擔對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等邦交國華語教師的培訓任務,為這些國家培訓了不少華語教師。[11]廣西民族大學還利用地緣優勢,在泰國寮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相繼設立孔子學院,以推廣中文及中華文化;至2022年,這些孔子學院已經有26萬餘人學習中文,其中也不乏參加各類漢語水平考試的學生,而寮國國家大學孔子學院還在2021年開設了中文師範類本科專業,實現了孔子學院辦學的一大突破;學校累計招收了來自世界82個國家或地區的2.2萬餘名留學生,成為在中國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國—東協人才培養基地」。[27][28]因廣西民大在培養東協人才的重要性不斷增加,泰國詩琳通公主、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國家主席通倫·西蘇里柬埔寨首相洪森及其夫人文拉妮等一些東協國家領導人也曾訪問學校,並獲得了學校的名譽學位。[29][30][3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