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

已撤销军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區之一,是戰略區域內合成軍隊的最高領導指揮機關,負責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海南等5個省級行政區內陸、海、空軍部隊作戰指揮和所屬部隊的軍事、政治、後勤工作,領導轄區內的民兵、兵役、動員工作和戰場建設。軍區機關駐廣州市。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撤銷[1][2],由新成立的中部戰區南部戰區接替。

快速預覽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 存在時期 ...
關閉
Thumb
廣州軍區管轄範圍
Thumb
大軍區撤銷前夕的大軍區劃分與陸軍集團軍分布

沿革

Thumb
寺右村附近廣州軍區司令部衛星圖(1966年)

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同年5月,第四野戰軍領導機關同中原軍區領導機關合併,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6月上旬,第四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9月中旬,第四軍野戰軍並指揮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分三路迂迴包抄南撤的國軍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集團以及在廣東的華南軍政長官余漢謀集團,10月中旬和下旬分別在湖南衡陽、寶慶(今邵陽)地區及廣東廣州陽江陽春地區殲滅其10萬多人;到12月中旬,又在粵桂邊地區殲滅其17萬多人[2]

1950年1月1日,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直屬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領導機關駐湖北省漢口,是中南地區最高軍事領導機關。下轄河南軍區湖北軍區湖南軍區廣西軍區廣東軍區(後華南軍區)、江西軍區共6個軍區,4個兵團部16個軍,及工兵、炮兵、鐵道兵等部隊和中南軍政大學(一至六分校)等,共153萬人。1950年10月1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署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軍陸軍部隊暫行編制表》,規定國防軍以軍為指揮單位,撤銷兵團一級機構;撤銷野戰軍一級番號,野戰軍機構同軍區機構合併。此後,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逐步按《暫行編制表》整編。1952年7月,軍區機關移駐廣州市。同年12月,轄河南軍區、湖北軍區、湖南軍區、江西軍區、廣西軍區、海南軍區兼第四十三軍,粵中、粵東、粵西、粵北軍區,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炮兵司令部、公安部隊司令部、廣東武裝工作部,第四十一、四十二、五十四、五十五軍[2]

1955年2月11日,國務院國防部命令:中南軍區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領導機關駐廣州市。4月15日,依據國務院2月11日的決定,中南軍區改編為廣州軍區,即日起啟用新番號,撤銷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番號。原轄的江西軍區劃歸南京軍區建制;以湖北軍區為基礎組成武漢軍區兼湖北軍區,轄河南軍區。廣州軍區下轄湖南軍區、廣西軍區,廣州軍區公安部隊部兼廣東軍區,海南軍區兼第四十三軍,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七、五十五軍,廣州軍區防空部隊司令部,廣州軍區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司令部和院校。1969年增轄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後經多次整編和調整,到1985年10月精簡整編後,廣州軍區轄湖北省軍區湖南省軍區廣東省軍區廣西軍區海南軍區桂林陸軍學院及53010(陸軍第四十一集團軍)、53200(陸軍第四十二集團軍)等部隊[2]

廣州軍區成立後,結合本戰區的作戰任務,開展了亞熱帶山嶽叢林地作戰、抗登陸作戰、渡海登陸作戰、戰區防禦作戰等演習。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指揮本戰區陸海空軍部隊、民兵擊敗了台灣中華民國國軍、武裝特務對東南沿海地區的進犯,並取得了西沙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還擊戰的勝利。廣州軍區部隊及其五省(區)的民兵先後參與完成了架設第一座黃河浮橋,修築湘黔鐵路枝柳鐵路雷州青年運河大亞灣核電站等重點建設工程。支援地方搶險救災,植樹造林,圍海造田。發展生產經營,減輕人民負擔。湧現出「法卡山英雄營」等先進集體以及歐陽海等英雄模範人物[2]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撤銷廣州軍區,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善後工作辦公室

編制

軍區領導機關和直屬隊

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領導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幹部管理部、後方勤務部。另外軍區直屬部、處有軍法處、營房建築部、廣東武裝工作部、直屬政治部、財務部(由後勤部財務部改隸)、中南軍區工程兵部、中南軍區裝甲兵部、防化學兵處[2]

1955年4月,廣州軍區領導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幹部部、後方勤務部、財務部、軍械部、營房建築部、軍事訓練處、防化學兵處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後經多次整編,到1958年10月,廣州軍區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將軍事訓練處、防化學兵處編入司令部;將幹部部、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編入政治部;將財務部、軍械部、營房建築部編入後勤部。此後機關三大部體制沿襲至1997年[2]

1998年,各大軍區成立裝備部。1998年11月,各大軍區後勤部改為聯勤部,對轄區內的陸海空軍和二炮部隊實行聯勤保障[3]

所轄部隊

1950年1月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下轄:

  • 軍區6個:河南軍區湖北軍區湖南軍區廣西軍區廣東軍區(後為華南軍區)、江西軍區
  • 兵團部4個:第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轄第四十、第四十五、第四十六軍),第十三兵團兼廣西軍區(轄第三十八、第四十七、第四十九軍),第十五兵團兼廣東軍區(轄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八軍),第二十一兵團(轄第五十二、第五十三軍)。
  • 直屬部隊:第三十九、第四十一、第四十二、第五十、第五十一軍,兩廣縱隊,騎兵第五師,第一五三、第一五五師。
  • 其他:特種兵司令部、鐵道運輸司令部、中南軍政大學(一至六分校)[2][4]

此後先後成立:

  • 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1952年7月由華南軍區防空司令部改稱。
  • 中南軍區公安司令部:1950年11月成立,1951年1月授予番號,1952年10月改稱中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部,1954年9月改稱中南軍區公安部隊部兼廣東軍區。
  • 中南軍區炮兵司令部:1952年7月成立,1954年12月改稱中南軍區炮兵部。
  • 中南軍區工程部隊司令部:1952年7月由荊江水利工程部隊司令部改稱,1953年3月撤銷。
  • 林業工程師:1952年6月,中南軍區成立兩個林業工程師,同年10月集體轉業歸華南墾殖總局建制[2]

1955年中南軍區改為廣州軍區後下轄:

  • 湖南省軍區:初為湖南軍區。1955年7月改稱湖南省軍區。
  • 廣西軍區:初為廣西軍區。1955年改稱廣西省軍區。1958年改稱廣西軍區。
  • 廣東省軍區:初為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軍區。1956年分編為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和廣東軍區。1960年6月改稱廣東省軍區。
  • 海南省軍區:初為海南軍區兼第四十三軍。1961年8月撤銷第四十三軍番號,海南軍區免兼第四十三軍,改稱海南軍區。2004年11月改稱海南省軍區。
  • 湖北省軍區:原隸武漢軍區。1985年武漢軍區撤銷,轉隸廣州軍區。
  • 廣州軍區炮兵司令部:1955年7月中南軍區炮兵部改稱廣州軍區炮兵司令部。1959年2月擴編為廣州軍區炮兵,直屬廣州軍區。1975年12月改為廣州軍區炮兵司令部。1982年12月縮編為廣州軍區司令部炮兵部。
  • 廣州軍區工程兵:1955年4月中南軍區工程兵部改稱廣州軍區工程兵部。7月改稱廣州軍區工程兵司令部。1976年1月縮編為廣州軍區司令部工程兵部。1978年11月擴編為廣州軍區工程兵,直屬廣州軍區。1982年12月又縮編為廣州軍區司令部工程兵部。
  • 廣州軍區裝甲兵司令部:1955年4月中南軍區裝甲兵部改稱廣州軍區裝甲兵部。7月改稱廣州軍區裝甲兵司令部。1958年4月縮編為廣州軍區司令部裝甲兵處。1959年5月恢復廣州軍區裝甲兵司令部。1970年1月縮編為廣州軍區司令部裝甲兵部。
  • 廣州軍區防空軍司令部:1955年4月中南軍區防空司令部改稱廣州軍區防空部隊司令部。原河南省、湖北省防區劃歸武漢軍區,江西防區劃歸南京軍區。7月改稱廣州軍區防空軍司令部。1957年5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廣州軍區防空軍與廣州軍區空軍合併的指示,將廣州軍區防空軍司令部所屬機關、部隊全部併入廣州軍區空軍,撤銷廣州軍區防空軍司令部番號。
  • 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1955年7月中南軍區公安部隊部兼廣東軍區改稱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軍區。1956年6月,根據國防部4月20日指示,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兼廣東軍區分編為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和廣東軍區。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管理湖南省、廣東省、廣西省邊防、內衛部隊及一切邊防公安業務。1957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1月22日決定,撤銷廣州軍區公安軍司令部番號,原轄的邊防檢查處、邊防偵察處、海上巡邏處及4個海上巡邏隊撥歸廣東軍區建制領導;其他駐廣西省、湖南省、廣東省大陸及海南島的部隊分別就地劃歸廣西省軍區湖南省軍區廣東省軍區海南軍區兼第四十三軍建制領導。
  • 陸軍第四十一集團軍(0494部隊,後為53010部隊,又改為75100部隊):第四十一軍原隸中南軍區,1955年4月中南軍區撤銷,改隸廣州軍區。1960年改稱陸軍第四十一軍。1985年改為陸軍第四十一集團軍。
  • 陸軍第四十二集團軍(0952部隊,後為53200部隊,又改為75200部隊):第四十二軍原隸中南軍區,1955年4月中南軍區撤銷,改隸廣州軍區。1960年改稱陸軍第四十二軍。1985年改為陸軍第四十二集團軍。
  • 陸軍第四十七軍:第四十七軍原隸中南軍區,1955年4月中南軍區撤銷,改隸廣州軍區。1960年改稱陸軍第四十七軍。1970年移防陝西,轉隸蘭州軍區
  • 陸軍第五十五軍(0476部隊,後為53500部隊):第五十五軍原隸中南軍區,1955年4月中南軍區撤銷,改隸廣州軍區。1960年改稱陸軍第五十五軍。1985年10月撤銷番號。
  • 萬山要塞區:前身是海軍南海艦隊萬虎要塞區。1960年1月11日中央軍委批覆海軍,同意將萬虎要塞區自2月1日起歸廣州軍區建制領導。6月18日,總參謀部電復廣州軍區,同意將海軍萬虎要塞區改稱萬山要塞區。1980年12月改稱守備第十一師。
  • 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969年成立,歸廣州軍區建制,受廣州軍區和廣東省革命委員會雙重領導。1974年6月撤銷番號[2]
  • 駐香港部隊[3]
  • 駐澳門部隊[3]

接受軍兵種機關和廣州軍區雙重領導的有:

歷任領導

廣州軍區善後工作辦公室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