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國—越南關係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越南—德國關係或德國—越南關係(德語:Deutsch-vietnamesische Beziehungen,越南語:Quan hệ Đức – Việt Nam)是指德國與越南歷史上與現代的雙邊關係,現階段則通常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雙邊關係。兩國皆有過因冷戰導致國土分裂的歷史,期間,同處於共產主義陣營的東德與北越於1954年12月8日確立正式外交關係;而處於西方集團的西德則於1955年12月5日承認越南共和國並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南越覆亡後當年的9月23日,西德與北越確立外交關係。兩德統一後,德、越雙邊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發展,2011年,兩國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3]
Remove ads
歷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協約國一員的法國與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處於敵對狀態。因此,位於今越南的法屬印度支那政府也驅逐了居住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所有德國僑民,並沒收了印度支那全境所有的德國企業。[4]與此同時,一些越南人也參加了法國外籍兵團,並被法國政府派到歐洲前線對抗德軍。[5]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納粹德國占領法國,一些留在法國的越僑也被迫為德國國防軍效勞,直到法國獲得解放。[6]
越南1945年脫離法國獨立後,因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導致分裂,北部由奉行共產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統治,而南部則先後由奉行反共主義的越南國及越南共和國(南越)統治;而德國則因為同盟國軍事佔領導致分裂,西部由處於西方集團的西德、東部則為東方集團的東德統治。北越得到了包括東德在內的東方集團各國承認,東德曾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向北越派出了軍事顧問,並於1954年12月與北越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7]在越南戰爭期間,東德政府支持北越抵抗美國的軍事行動,並為北越提供了資金、醫療援助,而北越政府也不承認西德,並支持東德對抗西德。[8][9]
1955年12月,西德給予南越外交承認,隨後兩國建交並互設大使館,在越南戰爭期間,西德總理路德維希·艾哈德拒絕向越南戰場派遣軍隊,而是給予南越一定的人道主義援助,德國醫療船「黑爾戈蘭號」曾在西貢與峴港停留數年;西德還在南越順化、崑嵩、會安等地建造了醫院,治療了數萬名越南平民。但一些西德青年反對美國在越南發動戰爭,他們走上街道抗議,譴責越南戰爭的野蠻性與納粹德國的罪行相當。[9][10][11]
1975年,南越覆亡,西德與南越的外交關係自然終止。當年的9月23日,西德承認北越並確立外交關係,這一天也被現代越南與德國視為兩國邦交開始之日。[3]不過因為西德在意識形態領域與越南相異,當時的越南政府仍然著力於發展與東德的外交關係,在1979年的中越戰爭期間,東德與其他蘇聯衛星國一同譴責了中國的軍事行動,並支持越南。[12]
隨著越南實施革新開放政策,以及兩德統一,冷戰結束,越、德雙邊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發展。2011年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出訪越南期間,得到了越南總理阮晉勇的接見,兩國還簽署了《戰略夥伴協定》並建立越、德「戰略夥伴關係」。[13]
Remove ads
經濟聯繫

德國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實力強勁,產業基礎雄厚;2021年,越、德雙邊貿易額已經突破110億美元,德國也是越南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並被越南政府視為本國產品進入歐洲的重要門戶。[3]德國也支持越南與歐盟簽署自貿協定;2020年8月,越南與包括德國在內的國家簽署的《歐盟與越南自由貿易協定》生效,越南媒體對此指出,越歐自貿協定將有助於越南應對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強與歐盟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並更加有效地吸引德國的外資和先進技術。[14]
自革新開放以來,越南經濟蓬勃成長,越南政府也致力於吸引外資,加之政局穩定;德國也視越南為東南亞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截至2022年8月,德國在越南共有431個投資項目,總額達23.1億美元。其中也不乏像西門子、博世及梅賽德斯-賓士之類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德國企業在越南設立項目。[3][15]另一方面,VinFast等一些越南企業也開始走出越南,在德國開展業務,並有興趣拓展銷售網絡。[16]
Remove ads
人文交流


基於促進本國旅遊業的發展的需要,越南政府單方面給予持德國護照的德國公民免簽證入境待遇,可停留最多15天。2023年8月,免簽停留日期從15天延長至45天。而越南公民則必須提前申請簽證方可入境德國。[17][18]
早在冷戰期間,東德就已經給予了當時的北越一定的人道主義援助,東德農業專家幫助越南開發了不少優良的農產品品種;西德與越南建交後,開始給以越南發展援助。[19]現今,德國已經成為越南重要的開發援助來源國之一,自1990年以來,德國已經向越南提供了超過20億美元的開發援助,更於2019年躍居越南第三大開發援助來源國,僅次於日本及法國。[3][20]

在冷戰期間,東德曾經接受不少越南留學生就讀。[21]兩德統一後,德、越兩國仍然維持著緊密的教育合作聯繫,德國政府定期向成績優異的越南大學生提供獎學金,並與越南一些省份簽署教育留學合作備忘錄,以支持他們前往德國深造,[22][23]截至2022年,德國國內約有7,000名越南留學生就讀;另一方面,在越南國內,德語不僅在大學被教授,自2007年5月起也開始被納入越南河內市、胡志明市及海防市等地的一些初、高級中學的教學體系,成為越南中學生的必修外語之一,2021年更列入越南小學教育的第一外語;兩國也擁有多個合作辦學項目,越、德兩國政府於2002年合作在河靜省創辦了越德技術高等專科學校;[24]2008年9月,兩國在胡志明市合辦了本科層次的越德大學,該大學採用德國教育模式,並被越南政府視為兩國教育合作的代表項目,2020年9月,兩國政府簽署協議,同意擴建越德大學。[3][25][26]2022年11月,德國總理蕭茲訪越期間,兩國簽署職業培訓領域的合作協議,德國將幫助越南培養應用型人才,並在越南的教育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27]
Remove ads
早在20世紀50年代,東德就開始接受北越的學生到東德接受培訓,1980年4月,東德政府與越南政府簽署協議,准許本國企業聘用、培訓越南籍員工,越南籍外勞開始進入東德工作,據1989年的統計,東德60%的外籍勞工為越南籍。兩德統一後,部分越南移工留在德國。[28][29]另一方面,在越南戰爭結束後,一些越南人逃離了被共產主義政權占領的南越,淪為難民,並得到了西德政府的收留,至20世紀80年代末,西德方面陸續接收了數萬名越南船民。他們被西德政府安置在各地,並得到了政府救濟與就業輔導,以幫助他們融入西德社會。[30]兩德統一前夕,西德大約有33,000名越南移民,他們後來大都較好地融入了德國社會,並建立了自己的社團。[31]
司法
2016年,越南公安部在通緝逃到德國的越南油氣安裝股份總公司原董事長鄭春青,並求助國際刑警組織追查。2017年,鄭春青返回越南國內,並在2018年2月因侵吞資產罪被判無期徒刑。德國外交部稱越南政府「綁架」鄭春青回國,並指責越南「侵犯了德國的領土權利」,同時下令驅逐多名越南駐德外國官員。但是越南方面則強調他是回國自首。[32][33]德國還禁止越南人前往德國調查。儘管其後緊張局勢有所緩和,但德國官員對越南同行仍持懷疑態度和不信任態度。[34]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