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明帝國IV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明IV
Remove ads

文明帝國IV(英語:Sid Meier's Civilization IV,中國大陸譯作「文明IV」,全稱「席德·梅爾之文明帝國IV」)是一個回合制策略電腦遊戲,它是遊戲設計師席德·梅爾文明系列作品。由主設計師索倫·詹森英語Soren Johnson在梅爾的指導下,由梅爾的工作室Firaxis Games開發。《文明帝國IV》於2005年10月25日和11月4日之間,在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發行。麥金塔版於2006年初發行。遊戲的第一個資料片——《戰神》(Warlord)和第二個資料片——《新世紀爭霸》(Beyond the Sword)分別於2006年7月和2007年7月在美國和歐洲上市。採用相同引擎而玩法差異很大的「獨立資料片」《殖民霸業》(Colonization)於2008年9月上市。到2007年初,《文明帝國IV》已經售出了超過150萬套。[2]

快速預覽 類型, 平台 ...

與其他文明系列的遊戲相似,《文明帝國IV》遊戲是由玩家從一個小城市開始來建立一個帝國的過程。一個標準的遊戲過程通常是玩家選定一個文明(每個文明對應一個帝國)後,遊戲從公元前4000年開始,玩家擁有一個「定居者」(settler),可用於建立一個城市;然後玩家通過內政、外交和戰爭來為自己的文明(即帝國)獲取資源和土地,與多個由電腦(單人遊戲中)或其他玩家(多人遊戲中)控制的文明競爭,以爭取最終的勝利。

《文明帝國IV》目前有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日語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波蘭語等多個語言版本。而其他一些語言也有非官方翻譯版,如俄語芬蘭語捷克語匈牙利語[3][4]

Remove ads

遊戲設定

文明和領袖

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領袖,玩家在選擇文明的同時,也要選擇該文明對應的其中一個領袖(如果該文明有兩個領袖)。由於不同的領袖具有不同的性格和偏好,因此在遊戲過程中要注意根據其性格和偏好來設計文明的發展路線。

更多資訊 文明, 全稱 ...

(在正式發行的簡體中文版中,對中國和蒙古的勢力名稱和領袖名稱全部作了修改,毛澤東的人物模型也被替換為李世民。)

Remove ads

領袖特性

每位領袖都有兩種性格,為對應文明提供加成。所有的特性如下:

  • 好鬥:自動晉升格鬥與火器部隊至「戰鬥I」。兵營船塢的建造速度加倍。
  • 創新:每個城市每回合+2點文化。劇院競技場的建造速度加倍。
  • 開拓:每個城市+2健康值。穀倉海港的建造速度加倍。
  • 理財:城市範圍內有2點商業點的地方會產生1點商業點或更多。銀行的建造速度加倍。
  • 勤奮:奇蹟建造速度增加50%。鑄造廠的建造速度加倍。
  • 組織:政體維護費用減少50%。燈塔法院的建造速度加倍。
  • 思辯:偉人出生率增加100%。大學的建造速度加倍。
  • 虔信:政府類型轉換時不會出現無政府主義。神廟的建造速度加倍。

在《戰神》等後續資料片中又增加了防禦、霸權、魅力3種性格。

  • 保國: 自動晉升投射與火器部隊至「操練I」和「城防I」。城牆城堡的建造速度加倍。
  • 霸權: 大軍事家出現機率增加100%。移民的訓練速度增加50%。
  • 魅力: 每座城市+1點快樂。單位晉升所需經驗點數減少25%。紀念碑廣播塔+1點快樂。

科技

《文明帝國IV》中總共出現了85種不同的科技。

內政

每個文明都要設定自己的內政政策,這些政策由以下五個方面組成,每一個方面都需要選擇一種制度。在任何一個方面更改內政政策都會導致「革命」,使該文明的所有城市進入「無政府主義」狀態(表現為生產停頓、無科技發展、人口增長率為零等),此狀態維持一至多回合。

更多資訊 內政政策, 政策選項 ...

^ 註解a:每一個文明都可以選擇一種宗教作為「國教」。

Remove ads

外交

《文明帝國IV》中的外交主要是進行物品(包括「資源」、「金錢」、「地圖」、甚至「科技」、「城市」和「內政政策的轉變」)交換。而某些物品交換需要獲得相應科技才可以進行,如金錢交換需要「貨幣」,而地圖交換需要「造紙術」。

外交中的操作還包括宣戰、簽訂外交協定(包括「開放邊境」協定、「共同防禦」協定、「停火」協定和「和平」協定等)、向其他文明贈送物品或要求物品。

在外交的操作面板中,不僅能夠檢視玩家所屬文明與其他各個文明之間的關係,還可以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其他文明的領導人與玩家之間的關係良好或惡化。良好的外交關係有利於外交交易的進行,反之則不利。

戰鬥

生產與貿易

在「文明帝國III」中,某些天然資源(比如石油等等)在被開發後會有機會殆盡。「文明帝國IV」中的天然資源則沒有機會殆盡,但它為城市提供的生產力會因為多種由電腦製做出來的事故而提高或降低。

既有的天然資源可以在新地點被隨機發現。此制度在「文明帝國III」已經出現,在「文明帝國IV」維持不變。

宗教

遊戲中出現的七大宗教如下,括號中為相應科技:

第一個發現某一宗教的相應科技的文明將有一座城市成為此宗教的「聖城」。例如,如果「中國」是第一個研發出「法典」的文明,那麼「中國」的一座城市就成為「儒教」的聖城。聖城的可以獲得文化和偉人指數的加成,而最大的好處是獲得更多的收入,這就需要在聖城建造「宗教聖壇」。宗教聖壇的建造只有通過大預言家來完成。

偉人

《文明帝國IV》中加入了「偉人」系統,遊戲中所有的「偉人」都代入了歷史人物的名字。這些「偉人」都是歷史人物。遊戲中,「偉人」分為七類: 大預言家、大商業家、大藝術家、大科學家、大工程師、大軍事家和大間諜;其中後兩類是在該遊戲的資料片《戰神》和《新世紀爭霸》中分別添加。每一類「偉人」都可以加速所屬文明的發展進程,並有各自的特殊作用,為玩家提供更多的文明發展途徑;[5]並且由於所有出現的「偉人」都是歷史上的名人,從而提高了玩家在遊戲中的沉浸感,給遊戲帶來了更多的樂趣。[6]

評分系統

勝利方式

遊戲常規的取勝方法有如下五種:

  • 征服勝利:征服所有文明,包括消滅或強迫成為自己的附屬國
  • 支配勝利:擁有世界大多數的領土和人口,根據選擇的遊戲難度的不同,要求程度也不同;
  • 外交勝利:在所有文明都參與的聯合國選舉中,成功當選「世界領袖」;
  • 文化勝利:本文明的三個城市達到「傳奇」等級;
  • 太空競賽勝利:成為第一個造好太空船並抵達半人馬座α星系進行殖民的文明。

如果到達預先設定的遊戲輪數(一般為2050年),而沒有任何文明能夠取得上述五種取勝方法中的任意一種,則以得分最高者為勝利者。

多人遊戲

新特色

相比《文明帝國III》,《文明帝國IV》有很多全新的遊戲特點,包括:

設定

  • 《文明帝國IV》採用《席德·梅爾的海盜》中所使用的三維引擎Gamebryo),它使得玩家能夠從世界地圖級別平滑的過渡到個別城市中的建築。
  • 18個文明中的13個有兩個領袖。每個領袖提供兩種特性,基於該領袖歷史上統治時期的突出的成就,而每個領袖做為不同的文明會有不同的行為和個性。
  • 有些前作中未使用的歷史人物在《文明帝國IV》中作為可供玩家選擇的領袖,包括:阿育王居魯士二世富蘭克林·羅斯福哈特謝普蘇特忽必烈高麗太祖王建秦始皇薩拉丁維多利亞女王
  • 有五類「偉人」:大預言家、大商業家、大藝術家、大科學家和大工程師。每個偉人給予一些獎勵的能力。偉人中包括柏拉圖威廉·莎士比亞米開朗基羅牛頓,和愛因斯坦
  • 遊戲中出現了31類資源,例如金子燃料鹿,等等,所有類型都可用於貿易。
  • 同一條河上或岸邊的城市自動有貿易通路產生。
  • 玩家不能從一個建造計劃中的生產轉換到另一個計劃,但某個特定建造計劃中的產量會保持下去。例如,如果玩家在建造神廟,但是決定切換到港口,新建築的生產會從頭開始。但是如果玩家換回生產神廟,則以前在神廟上的投入不會消失,但會隨著時間有所減少。而且前一個建造計劃中多餘的產量會轉移到下一個建造計劃中。
  • 前作中所見的遊戲初期的快速擴張變得更困難了。玩家的城市越多,他們就必須為他們的城市付出更多的維護費。所以遊戲初期龐大的帝國會奪走玩家可支配的金錢。但是,法院可以減少維護開支,而不是減少腐敗。
  • 一個文明的軍隊不能穿越其他文明的領地,除非他們開戰,或者有「通行權協議」(英語:Open Border)。
  • 特定城市有特定的特色,例如工業農業
  • 前作中的污染,城市動亂,和類似的乏味的方面被集成到「城市健康」系統中。某些資源或者建築,例如麥子和醫院,可以改善健康狀況,而過多的工業和人口惡化健康狀況。
  • 獨立的軍隊可以獲得不同類型的作戰經驗,例如對付特定種類的敵人的獎勵或者森林中快速移動的能力。總共有41種不同類型的戰鬥提升。
  • 軍隊不再有分別的攻防值。他們有唯一的基準戰力,隨著情況升高或降低。部隊的戰力也影響到它能產生的破壞。
  • 更靈活的技術開發。特定的技術可以通過不只一種方法發現,而技術樹不再分為各種時代。總共有85項科技。
  • 政府被更靈活的「民事政策」模型所取代,玩家可以設定公民的自由的程度(奴隸制言論自由,等等)。玩家的政府通過五類政策的選擇定義。
  • 宗教的新概念被引入。遊戲中有七大現實宗教,而文明的宗教影響其外交。而且,如果玩家是第一個發現科技樹中的特定宗教,他們可以"建立"一個新宗教並設立一個聖地。該宗教會逐漸傳播。如果玩家控制某個宗教的聖地,他們可以擁有該宗教影響到的城市的視野。
    • 所有七大宗教是泛指的,沒有任何宗教有更多的獎勵。但是,兩個同樣宗教的文明(也就是說玩家和一個AI文明)會在貿易和外交上更為友好。
    • 擁有某一宗教聖地城市的玩家,隨著該宗教傳播到更多的城市,玩家將獲得更多的金錢收入——這對於遊戲的初期發展尤為重要。
  • AI文明不再擁有整個地圖的知識;他們現在和玩家平等。
  • 外交系統作了改進,選項更多了。
  • 有些操作元素被引入,例如可以同時選中多個部隊並對他們下達指令。
  • 更多的重點也被放在音樂上;大量使用了巴洛克時期(巴赫),文藝復興時期(德普瑞帕萊斯特里納等),古典時期(勃拉姆斯貝多芬)和自創作的(主要由傑夫·布里吉完成)音樂,使得音樂在遊戲中使用的程度超越了所有前作。每個領袖(除了忽必烈)都有自己的外交音樂主題。

音樂與視覺效果

  • 《文明帝國IV》的主題曲《我們的天父》採用了一種非洲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斯瓦西里語,該主題曲備受好評。在第53屆葛萊美獎,《我們的天父》被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伴唱器樂編曲獎。成為第一首獲得葛萊美獎的電玩遊戲音樂。[7]
  • 自訂遊戲中廣泛採用了貝多芬交響曲作為背景音樂,如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第五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第六交響曲的第一、二樂章,等等。

資料片

戰神

「戰神」又譯為「戰爭之王」,是《文明帝國IV》的第一個資料片。在原版基礎上增加了6個新文明、10位新領袖、3座新奇觀、外交附庸條約、文明特色建築,偉人系統中添加「大軍事家」。

新世紀爭霸

「新世紀爭霸」是《文明帝國IV》的第二個資料片。在「戰神」基礎上增加了10個新文明、16位元新領袖、7座新奇觀、6個新科技,以及隨機事件、商業公司、間諜系統等新概念,偉人系統中添加「大間諜家」。

殖民霸業

「殖民霸業」實際上是94年老遊戲《席德梅爾的殖民帝國》的復刻版,安裝時無需《文明帝國IV》原版支援,可以當做一款獨立的遊戲。儘管使用了與《文明帝國IV》相同的繪圖引擎與技術,但遊戲規則、單位、特色等截然不同。玩家可以扮演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勢力,在新大陸建立殖民地,最終目標是使殖民地獨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