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里蘭卡
南亞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僧伽羅語: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坦米爾語: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英語: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通稱斯里蘭卡(僧伽羅語:ශ්රී ලංකාව;坦米爾語:இலங்கை;英語:Sri Lanka),1972年之前稱錫蘭,是一個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屬於亞洲。官方語言為僧伽羅語(Sinhala,約74%的人口使用)及坦米爾語(Tamil,約18%的人口使用)。
![]() |
Remove ads
斯里蘭卡有文獻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史前人類住區的證據可以追溯到至少125,000年前[4],它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已知最早的斯里蘭卡佛教著作,統稱為巴利經典,可追溯到公元前29年舉行的第四次佛教會議,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和深水港使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最早的古代絲綢之路貿易路線到今天的所謂海上絲綢之路[5][6]。因為它的位置使它成為一個主要的貿易中心,早在阿努拉德普勒時期,遠東人和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它了。該國的奢侈品和香料貿易吸引了許多國家的貿易商,這有助於創造斯里蘭卡的多元化人口。在僧伽羅科特王國發生重大政治危機期間,葡萄牙人抵達斯里蘭卡(主要是偶然),然後試圖控制該島周邊海域及其利潤豐厚的對外貿易。斯里蘭卡的一部分成為葡萄牙人的屬地。僧伽羅-葡萄牙戰爭後,荷蘭人和康提王國控制了這些地區。荷蘭的屬地隨後被英國人佔領,英國人後來擴大了對整個島嶼的控制,並於1815年至1948年統治錫蘭。1948年,錫蘭成為一個自治領。1972年,名為斯里蘭卡的共和國繼承了該領土。斯里蘭卡最近的歷史被一場26年的內戰所破壞,這場內戰始於1983年,並於2009年決定性地結束,當時斯里蘭卡武裝部隊擊敗了坦米爾猛虎解放組織伊蘭。[7]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其立法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簡稱「科特」)而行政、司法首都位於可倫坡。今斯里蘭卡是大英國協的成員。
Remove ads
名稱
- 斯里蘭卡梵語古名Simhalauipa,意為「馴獅人」,《漢書·地理志》稱「已程不國」[註 1]。《梁書》稱「獅子國」。《大唐西域記》作「僧伽羅」,即梵語古名Simhalauipa的音譯。在中文裏,至今稱斯里蘭卡的主要民族為「僧伽羅人」,其語言稱「僧伽羅語」。
- 斯里蘭卡古阿拉伯語Sirandib,宋代音譯為「細蘭」,明代稱「錫蘭」。
- 在佛教典籍中,斯里蘭卡古稱「赤銅鍱」。古代傳播到斯里蘭卡的佛教派別以地名命名,被稱為「赤銅鍱部」。這個部派是現代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始祖。《續高僧傳》中稱為楞枷山,梵文LANKA 之音譯,為斯里蘭卡島上之主峰
- 1815年起作爲皇家殖民地由英國統治,正式名稱為「Ceylon」,漢譯「錫蘭」。此英語名稱來自葡萄牙語的「Ceilão」。
- 1948年錫蘭獨立成爲「錫蘭自治領」。
- 1972年成立「斯里蘭卡共和國」。「斯里蘭卡」名稱來自僧伽羅語ශ්රී ලංකා(śrī laṃkā),讀音/ʃɾiːˈlaŋkaː/。在斯里蘭卡的另一官方語言坦米爾語中則稱爲இலங்கை(ilaṅkai),讀音/iˈlaŋɡai/。「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裡義爲「美好神聖的土地」,其中的「蘭卡」實際上即為佛經中的「楞伽」(Lankā),《楞伽經》即講述佛陀到達楞伽島教化說法。
Remove ads
歷史
公元前5世紀,僧伽羅人從印度遷移到斯里蘭卡。
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
公元前2世紀前後,南印度的坦米爾人開始遷入斯里蘭卡。
311年左右,佛教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
1796年2月15日,英軍占領可倫坡,荷蘭人統治時期結束。
1948年2月4日,斯里蘭卡正式宣布從英國獨立,成為大英國協的自治領,定國名為錫蘭。
1972年5月22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
1978年8月16日,新憲法頒布,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3年,由坦米爾人組成的猛虎組織以獨立建國為訴求,在普拉巴卡蘭的領導下襲擊政府軍,斯里蘭卡內戰爆發,戰事與恐攻甚至一度波及到可倫坡。印度出兵協助斯里蘭卡政府清剿猛虎組織,並迫使其簽訂停火協議。然而自1990年印軍撤離後,猛虎組織重新反攻,並迅速控制斯國北部廣大地區,在賈夫納半島建立起「坦米爾政權」,此後雙方衝突造成6萬餘人喪生。
自2000年起,在挪威等國斡旋下,猛虎組織與斯里蘭卡政府開始和談,在2002年2月,雙方在斯德哥爾摩簽署了一份永久性的停火協議,兩方代表亦前往泰國的梭桃邑海軍基地進行和談。然而雙方在此後六年先後進行了8輪直接談判,仍未取得共識,最終該停火協議名存實亡。
2006年7月開始,斯里蘭卡政府軍開始向猛虎組織控制區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收復了約1.5萬平方公里的猛虎組織控制區。2009年1月,猛虎組織的大本營基利諾奇被攻下。5月猛虎組織承認戰爭失敗,普拉巴卡蘭被擊斃,斯里蘭卡內戰結束。
Remove ads
2020年以來,因受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債務陷阱和國內經濟政策失敗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最終於2022年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並引發大規模騷亂,同年7月5日斯里蘭卡政府宣佈國家破產,[8][9]7月9日示威群眾佔領總統府,時任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逃離可倫坡,隨後總理與總統均宣佈辭職。
地理
-
斯里蘭卡地圖
-
斯里蘭卡省分圖
-
斯里蘭卡分區圖
斯里蘭卡島是梨形,又與眼淚的形狀相似,因此有「印度洋之淚」的雅稱。整個島嶼位於印度洋之中,東北邊是孟加拉灣;中部、南部是高原,多山地,北部和沿海是平原;有亞當峰、Pidurutalagala(直譯:皮杜魯塔拉加拉)和One Tree Hill(直譯:單樹山)。
斯里蘭卡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炎熱;西部年降雨量2,000-3,000毫米,東北部較乾燥,年降雨量約1,000毫米。
政治
斯里蘭卡目前實行傾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行政權由總統和總理分享。斯里蘭卡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由國民直選產生,斯里蘭卡總理是政府首腦亦是備位元首,由總統任命,總統的職權較總理大。2005年馬欣達·拉賈帕克薩上任後擴大了總統權力。2010年9月,斯里蘭卡議會通過的憲法第十八修正案,取消對總統連任的限制。2015年4月28日議會通過的斯里蘭卡憲法第十九修正案大幅限制了總統的權力,規定總統任期5年,最多可任兩屆,任命內閣官員前亦要咨詢總理意見[10][11]。總統僅可在一屆議會運行四年半之後有權解散議會,但解散議會需要獲得議會三分之二議員支持[12]。
行政區
斯里蘭卡劃分為9個省和25個行政區:
Remove ads
經濟

斯里蘭卡的經濟以寶石出口和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出口如稻米、橡膠、椰子、咖啡等許多熱帶地區代表性的經濟作物;而該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是錫蘭紅茶,斯里蘭卡是世界三大產茶國之一,也因此國內經濟深受產茶情況的影響。斯里蘭卡的觀光資源也相當豐富,但自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所引起的大海嘯以來,該國的海岸線被嚴重破壞,觀光業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出於戰略考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斯里蘭卡長期有多種合作關係密切,中國企業投資建造的可倫坡南港國際集裝箱(貨櫃)碼頭於2013年啟用,更早的2008年斯里蘭卡就在距離首都可倫坡50公里處為中國投資者建立了一個佔地150公頃的經濟特區,中國企業在此可享受許多優惠,也開始洽談自由貿易協定。南部城市漢班托塔的工業園區也幾乎交由中國大陸的國企和民企來開發基礎建設,並開發酒店度假村。
2016年,斯里蘭的債務飆升,國家瀕臨破產[13]。自2019年4月起,斯里蘭卡接連遭受恐怖襲擊、疫情爆發、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及美元美債收益率上漲的多重打擊,成為第一個暴雷的新興市場國家。至2022年4月未償政府外債約350億美元,其中70億美元將於2022年到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3月表示,其公共債務處於「不可持續的水平」[14]。斯里蘭卡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希望就貸款償還重新談判。甚至於2022年4月18日起暫停股票交易5天,望能暫緩斯里蘭卡的經濟危機。但斯里蘭卡總理威克瑞米辛赫在2022年7月5日對國會表示,斯里蘭卡已經破產,而這場斯國前所未見經濟危機帶來的劇痛至少將持續到2023年底。
Remove ads
人口及宗教
根據1981年的統計,斯里蘭卡人口約14,850,00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26.3人,主要民族包括僧伽羅族約佔73.8%、坦米爾族佔18%(其中印度移民佔5.1%)和摩爾人佔8.3%。77%屬於上座部佛教徒、15%屬於印度教徒、7.5%屬於穆斯林及基督徒。
文化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