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無人機作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無人機作戰(英語:Drone warfare)是一種使用軍用無人機或軍用機器人進行的作戰方式。這些機器人可能由遠程控制,或在執行任務期間具有不同程度的自主性。機器人類型包括無人戰鬥航空載具或武裝的商用無人航空載具、無人水面載具或無人水下載具,以及無人地面載具[1]。截至2019年,美國、英國、以色列、中國、韓國、伊朗、伊拉克、義大利、法國、印度、巴基斯坦、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波蘭[2][3][4]已知都製造了可投入使用的無人戰鬥航空載具[5]。
無人機通常用於情報收集、監視、目標獲取和偵察,並可對目標實施直接攻擊,但也可用於電子戰、爆炸物處理、戰場物流支援或當作靶機[6]。空中無人機攻擊可以通過專門製造的無人戰鬥航空載具在無人機打擊中投彈,或通過武裝的商用無人機空投彈藥或撞擊目標來實施[7]。重載多旋翼無人機也可用於向友軍地面部隊空運物資[8][9]。無人航空載具、無人水面載具和無人地面載具被廣泛用於偵察、自殺式攻擊、貨物運輸、醫療撤離,或執行防空、反裝甲或反人員任務[10]。較小的無人機,如小型無人機和微型飛行器,可由人員攜帶,並可用於低空、短程支援作戰。較大的無人機可以充當「母艦」或無人機載體,部署更小的子無人機,或配備電子戰功能,如信號中繼器,以支援次級無人機[11][12]。多個無人機還可以組成蜂群同時行動和攻擊[13]。
21世紀初期,大多數無人機打擊由美國軍方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敘利亞、索馬利亞、葉門和利比亞等國家執行,主要使用空對地導彈打擊地面目標[14]。近年來,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亞塞拜然、伊朗以及胡塞武裝等激進組織也日益頻繁地部署無人機作戰[15]。自2022年以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雙方廣泛使用了無人機作戰,包括遠程固定翼無人機和短程多旋翼第一人稱視角的FPV自殺無人機[16][17]。學者們將這場衝突稱為第一場「無人機戰爭」,因為其攻擊規模大、強度高,並同意無人機戰爭在現代正規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8][19][20]。
Remove ads
歷史

據估計,美國在巴基斯坦的無人機打擊共造成約2,000至3,500名武裝分子死亡,以及158至965名平民死亡[21][22]。巴基斯坦共有81名叛亂組織頭目死於無人機襲擊[21]。無人機襲擊在葉門估計已造成846至1,758名武裝分子死亡,以及116至225名平民死亡[23][24]。目前已確認被擊斃的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頭目有57人[25]。
2018年8月,半島電視台報道稱,由沙烏地阿拉伯主導的聯軍在葉門對抗胡塞武裝期間,與葉門的蓋達組織達成了秘密協議,並招募了該組織的數百名戰鬥人員。報道指出:「...參與達成協議的關鍵人士表示,美國知曉這些安排,並暫停了對這一武裝組織的無人機打擊,該組織由奧薩馬·賓·拉登於1988年創建。」[26][27][28]
唐納·川普在其第一屆任期內將無人機打擊次數提高了400%以上[29][30][31],喬·拜登在其任內改變了風格。據報道,拜登執政期間的無人機打擊有所減少[32][33][34][35]。2021年8月,拜登政府在阿富汗喀布爾發動的一次無人機打擊造成1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7名兒童[36]。此後的一次無人機襲擊擊斃了蓋達組織領導人艾曼·扎瓦希里[37]。
Remove ads
學界對無人機打擊的效果看法不一。一些研究認為,針對恐怖組織或叛亂組織領導層的斬首行動有助於削弱其未來的作戰能力,而另一些研究則對此提出質疑。無人機打擊在壓制武裝分子的活動方面是有效的,但這種壓制更多是源於對即將發生打擊的預期,而非打擊本身的直接效果。美國與巴基斯坦聯合反恐行動的數據表明,為了避免被發現和打擊,武裝分子會中止通訊和攻擊計劃[38]。
無人機打擊的支持者認為,這種方式在精準打擊特定戰鬥人員方面具有較高的有效性[39]。一些學者指出,與大規模炸彈等其他軍事手段相比,無人機打擊在減少平民傷亡和區域破壞方面更具優勢[39]。與無人機打擊相比,軍事替代方案如突襲和審訊往往風險極高、耗時且可能效果有限。然而,依賴無人機打擊也並非沒有風險,因為美國對無人機的使用在國際上首開了域外和法外處決的先河[39]。
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使用小型無人機和四軸飛行器發動打擊。這些無人機由經過專門訓練的操控員操作,通常以十二架或更多編組出動,用於向敵方部隊投擲彈藥,並能夠躲避地面防禦力量的攔截[40]。
在摩蘇爾戰役期間,伊斯蘭國通過多架無人機同時發動攻擊,從空中投擲輕型爆炸物或40毫米手榴彈,造成數十名伊拉克士兵死傷。無人機打擊還被用於摧毀軍用物資。伊斯蘭國發布的無人機影像顯示,其在敘利亞代爾祖爾地區對一座彈藥設施進行了無人機空襲,當時該地區正處於伊斯蘭國與敘利亞政府的爭奪之中[41]。
2017年,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福·雷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我們確實知道恐怖組織對使用無人機感興趣……我們已經頻繁地在海外見到這種情況。我認為可以預期,這種威脅很快也會在這裡(美國)出現。」[40]
無人機專家布雷特·維利科維奇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談到了伊斯蘭國利用現成無人機攻擊平民目標的危險性,他表示,極端分子利用無人機打擊平民目標的情況變得更加普遍和複雜只是時間問題[42]。
伊斯蘭國使用無人機打擊的整體成功率尚不明確。伊斯蘭國使用無人機收集影像資料,可能是為了宣傳目的,而非出於軍事目的[43]。
Remove ads

2018年1月6日,俄羅斯軍隊成功挫敗了一次針對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無人機集群攻擊,這也是戰爭史上首次出現此類攻擊[13]。
2020年,據聯合國利比亞問題專家小組於2021年3月發布的報告,一架裝載爆炸物的土耳其製造無人機利用人工智慧自主發現並攻擊了利比亞的哈夫塔爾部隊。這被認為是首次由人工智慧無人機執行的攻擊[44][45][46]。
在墨西哥,販毒集團培訓被稱為「droneros」的無人機操控者,他們知名於使用無人機向敵方目標投彈[47]。
《經濟學人》指出,亞塞拜然在2020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中對亞美尼亞對無人機的高效利用,以及土耳其在敘利亞內戰中對無人機的運用,預示著未來戰爭的發展方向。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由於無人機易受防空火力攻擊,無人機不會在國家間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該報道認為,這種看法對於擁有強大防空系統的大國可能成立,而對於實力較弱的小國則不然。報道指出,亞塞拜然的戰術和土耳其對無人機的使用體現了一種「新型、更經濟的空中力量」。此外,無人機能夠錄製打擊過程,這為亞塞拜然開展高效的宣傳戰提供了有力支持[15]。
2022年10月13日,一架烏克蘭米格-29戰機成為首架在戰鬥中被無人機擊落的有人機。據稱,飛行員用機砲擊毀了一架見證者-136無人機,但爆炸導致戰機墜毀,飛行員隨後被送往醫院救治[48]。
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約有30家公司開始大規模生產無人機以支持戰爭。烏克蘭政府數位化轉型部啟動了「無人機軍團」項目,計劃在2023年採購多達20萬架無人機,旨在利用相對廉價的無人機對抗俄羅斯在軍事裝備上的巨大優勢。2023年,政府還舉辦了多場比賽,邀請「遍布烏克蘭的數十家無人機開發者」進行模擬地面目標攻擊、追逐固定翼無人機,甚至參加無人機空戰比賽[49]。其中一款表現出色的新型無人機是「巴巴雅嘎」六旋翼無人機,能夠攜帶44磅(約20公斤)有效載荷[50][51][52]。
Remove ads
商用無人作戰飛行器可裝備制導炸彈、集束炸彈、燃燒彈、空對地導彈、空對空導彈、反坦克導彈或其他類型的精確制導武器、自動砲和機槍[53]。該飛行器可通過投彈、發射導彈或直接撞擊目標來實施攻擊[7]。商用無人機可被武裝化,通過裝載高威力爆炸物並撞向脆弱目標或在其上方引爆進行打擊。它們也可通過空投手榴彈、迫擊砲彈或其他自製爆炸物,對地面目標進行轟炸。其載荷可能包括炸藥、破片、化學品、放射性或生物危害物。在俄烏戰爭中,雙方都廣泛使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偵察和砲火校準[54]。
各國正在研發反無人機系統,以應對無人機打擊所帶來的威脅[55]。然而,這一任務被證明頗具挑戰性。研究無人機作戰的學者詹姆斯·羅傑斯指出:「目前關於如何應對這些小型無人機存在很大爭論,無論它們是由愛好者操作、造成一些騷擾,還是被恐怖分子用於更具威脅性的方式。」[56]

在第二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期間,亞塞拜然軍隊廣泛使用了無人作戰飛行器對抗亞美尼亞軍隊[57]。這些無人作戰飛行器包括以色列的哈洛普自殺式無人機和土耳其的拜拉克塔爾TB2[58]。由於拜拉克塔爾TB2使用了加拿大的光學設備和雷射制導系統,加拿大在2020年10月暫停了對土耳其的軍用無人機技術出口,此前有指控稱該技術被用於收集情報並引導砲火和導彈打擊軍事目標。事件發生後,土耳其阿瑟爾桑國防工業宣布將啟動CATS系統的批量生產與集成,以替代加拿大的MX15B系統[59]。


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雙方都在戰鬥和偵察中廣泛使用無人機,無人機在遠程轟炸和支援地面攻擊與進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烏克蘭軍隊在整場戰爭中頻繁使用土耳其製造的拜拉克塔爾TB2無人機對俄羅斯部隊發動打擊。與此同時,俄軍則在2022年10月對烏克蘭的導彈襲擊中投入了大量伊朗製造的見證者-136無人機[60]。然而,無人機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作用仍是執行偵察任務和砲火校準。俄羅斯消息人士聲稱使用「Stupor 反無人機步槍」干擾了烏克蘭無人機的無線電控制裝置[61]。
2022年10月13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上空發生了首次有記錄的無武裝無人機之間的空中對抗。一架隸屬於大疆御系列的烏克蘭四旋翼無人機被拍攝到撞擊了一架同型號的俄羅斯無人機,導致後者墜落至地面[62][63][64]。類似的空中撞擊戰術再次出現在2022年11月24日,一架俄羅斯同型號無人機在與烏克蘭無人機相撞後墜毀[65][66]。2023年5月9日,一名俄羅斯義務兵通過烏克蘭無人機投降[67]。平均一架伊朗製造的見證者-136無人機價值約2萬美元,而一枚IRIS-T短程空對空導彈的價值則約為43萬美元。根據公開來源的信息,從2022年9月13日至10月17日,烏克蘭在防禦這些無人機上的支出估計達2814萬美元[68][69]。
自2022年9月起,烏克蘭開始使用配備了星鏈衛星網際網路系統的黑色無人水面載具,對位於塞瓦斯托波爾的俄羅斯黑海艦隊基地發動攻擊[70][71][72][73]。這些無人水面載具起初被認為僅用於偵察,但後來發現它們實際上攜帶炸藥,充當水面炸彈[74]。有專家指出,這些無人水面載具前方的傳感器可能用於雷射測距,以協助瞄準目標[74]。2022年10月底,烏克蘭使用七艘無人水面載具對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發起了一次成功的無人機襲擊[70][75]。
2023年9月,有報道稱烏克蘭軍隊正在使用配備GoPro攝像頭的紙板無人機進行空中偵察[76]。
截至2024年4月,烏克蘭已開始部署有人機,如Aeroprakt A-22 狐蝠和雅克-52,上有狙擊手或機槍擊落以俄羅斯無人機[77][78]。烏克蘭針對無人機做了多種臨時改裝,專門用於攻擊和對抗俄羅斯無人機;2024年7月,一架裝有木棍的FPV無人機通過多次空中衝撞摧毀了一架ZALA 421-16E偵察無人機[79]。2024年,使用光纖連接的系留式無人機變得普遍,這類無人機可避免無線電干擾[80]。
2024年7月31日,一架俄羅斯米-8直升機在頓涅茨克被烏克蘭一架FPV無人機擊落,這是戰鬥中首次有直升機被無人機摧毀。據信,這架米-8直升機是在地面起飛或降落時遭到襲擊的[81][82]。
2024年11月25日,俄羅斯發動了開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無人機襲擊,共出動188架無人機。烏克蘭軍隊擊落了76架,但有96架因為可能的電子干擾而失去蹤跡。其餘無人機則襲擊了烏克蘭的電力系統和民用住宅[83]。
2025年2月8日,據報道,俄羅斯當局發現了一個陰謀,一批裝有炸藥的FPV無人機頭顯被送往俄軍士兵手中。每個頭顯內含有10至15克炸藥,並被設定在啟動時引爆。官員們將此事件與以色列在2024年對黎巴嫩發動的電子設備襲擊進行了比較[84]。後續報道稱,在2月4日至7日期間,有8名俄羅斯FPV飛手因爆炸失明。首次爆炸發生於2月4日,地點在別爾哥羅德州,隨後在庫爾斯克、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也發生了類似爆炸[85]。
Remove ads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南部發起突襲,利用商用無人航空載具轟炸以色列的瞭望塔,隨後突破邊境牆。網際網路上流出的視頻顯示,以色列士兵遭到無人機襲擊死亡,一輛梅卡瓦IV型主戰坦克被無人機摧毀[86][87]。
2024年4月14日,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約170架無人機。此次代號為「真實承諾行動」的襲擊是為了回應以色列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絕大多數無人機被擊落[88]。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