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朝鮮總督府

朝鮮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鲜总督府
Remove ads

朝鮮總督府(日語:朝鮮総督府朝鮮總督府ちょうせんそうとくふ韓語:조선총독부朝鮮總督府)是大日本帝國統治朝鮮期間,在朝鮮京城(現韓國首爾景福宮內設立的最高政府機構。

快速預覽 朝鮮總督府, 機構概要 ...
快速預覽 韓語名稱, 諺文 ...

1910年(大日本帝國明治43年,大韓帝國隆熙4年)8月22日,《日韓合併條約》簽訂,大韓帝國覆滅,主權歸日本所有。旋即,日本於朝鮮所置之韓國統監府更名為朝鮮總督府,受屬日本天皇直轄。其掌握朝鮮殖民地的軍事、立法、行政、司法。全權總督下設置政務總監、總督官房、五部(總務部、內務部、度支部、農商工部、司法部)。另外,設有中樞院、警務總監部、法院和鐵路司等機構。

1945年9月,最後一任朝鮮總督阿部信行受降於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朝鮮總督府旋即廢止。美軍接管佔領朝鮮半島南半部原日軍受降區以後,美軍政廳以及後來成立的韓國政府繼續使用原朝鮮總督府廳舍,將其改為韓國政府的中央行政機關중앙행정기관)辦公大樓,稱之為「中央廳」(중앙청),1948年8月15日,首任韓國總統李承晚的大韓民國成立宣言也在此發表。後改為國立中央博物館館舍。1995年,朝鮮總督府建築在韓國總統金泳三令下,以「清除日本統治時期的象徵」為由拆除。朝鮮總督府原址現為已復建的景福宮的一部分。

Thumb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朝鮮總督府管轄範圍圖

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朝鮮半島的分裂,朝鮮總督府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個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政府機關。

Remove ads

廳舍建築

1910年日韓合併後,景福宮部分被拆除。目的是讓與總督府當作建地,佔有當年正宮的位置;1995年之前的舊朝鮮總督府廳舍坐落在景福宮[1]前面,相較後方的建築偏斜3.5度,於1926年建成,聘請了在日本開辦事處的德國建築師格奧爾格·迪·拉蘭德設計,1924年,原建築師死後,日本建築師(野村一郎國枝博等人)完成,這座鋼筋混凝土的五層建築高54.5米。建築物的造型是歐洲的學院派,占地7055平方米。上有圓頂、下有列柱的官府建築,建築外壁由全部出產自朝鮮半島的花崗岩組成,而內部的257座房間則採取磚砌。[2]

朝鮮總督府廳舍在宮殿正門的光化門上建築[3]、朝鮮王朝的正宮——景福宮周圍的建築物被拆掉不少(一説八成以上[3]),但保留了正殿——勤政殿、慶會樓等大部分具象徵意義的建築物。落成後成為朝鮮行政中樞地帶。廳舍完成後從街道方向就看不到宮殿,因此朝鮮民族認為總督府大樓是屈辱歷史的象徵

Remove ads

建築概要

  • 層數:5層/構造:鋼筋水泥
  • 面積:2,1341合6勺(約7,055m²)/總樓面面積:9,619坪7合5勺(約3萬1,800m²)
  • 高度:75(約22.7m)、中央塔高180尺(約54.5m)
  • 房數:257室/大房間:210坪(約694m²)/大會議室106坪4合(約351m²)/樣式:復興式
  • 外牆:花崗岩(取自漢城東大門外)、內部牆壁鋪上煉瓦
  • 費用:636萬4,482圓(其他外圍倉庫及內部整理費38萬7,500圓)

獨立後的廳舍

Thumb
國立中央博物館,攝於1995年(舊朝鮮總督府廳舍)後方

1948年8月大韓民國政府成立的同時,舊總督府廳舍變成政府辦公大樓,稱為「中央廳」,大韓民國的成立宣言也在此發表。

自此韓國內部對此廳舍存廢意見分歧,雖然改為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館址,依然有人認為是屈辱歷史的象徵,爭論不休。最後因為政府決定要修復景福宮,故此決定拆卸廳舍。政府曾經考慮整棟建築移走,可是因為費用過於高昂,所以於1995年8月15日開始拆卸整座廳舍,其中尖塔部分被率先移除,放在天安市郊外的「獨立記念館」展覽。原被遷移他處的景福宮正門光化門,因此得以在此原地重建。

警察機構

日韓併合前的1910年7月,韓國統監寺內正毅任命明石元二郎憲兵隊司令官兼任警務總長,從此憲兵與普通警察一體化,稱為憲兵警察制度日語憲兵警察制度 (朝鮮総督府)。韓國併合當年「憲兵警察」與「一般警察」合共7,712名(當中韓國人4,440名)。「憲兵警察」有2,019名(當中韓國人1,012名)[4]

日本軍和警察派駐韓國各地,憲兵以外的軍人也擔當統治的角色與執行警察的工作,因為在同時期開設的西大門刑務所負責囚禁不少獨立運動家並執行處刑而為人所知。[來源請求]。他們也嚴重鎮壓朝鮮爭取獨立的運動和抵抗日本支配的運動[5]。後來憲兵警察隨著改用文化政治而廢止。雖然朝鮮總督府警察轉變普通警察,但仍然擁有連日本本土的警察都沒有的機槍野砲等重型裝備,保留著準軍事組織的作風,以對付從大日本帝國統治範圍以外的中國境外獨立派武裝勢力[來源請求]

職員

朝鮮總督府完全接收大韓帝國的政府機構,最初開始就已經有很多韓國人官僚,跟其他外地政廳,例如台灣總督府從零開始有所不同。

王公族、韓國貴族

設有具特權的身分制度,韓國的舊皇族成為王公族日語王公族,併合韓國有功者成為朝鮮貴族

朝鮮總督府組織架構

朝鮮總督府的組織自1910年設立以後經過幾次改編。其中以1919年8月與1943年12月的官制改正的規模比較大。

1910年10月

  • 朝鮮總督府
    • 總督官房
    • 總務部-人事局、外事局、會計局
    • 內務部-地方局、學務局
    • 度支部-司稅局、司計局
    • 農商工部殖產局、商工局
    • 司法部
  • 朝鮮總督府所屬官署(主要)

1919年8月

撤銷總督府的「部」、內務部所屬的學務局改為總督直屬的同時,撤銷憲兵警察制度及獨立官廳的警務總監部,改設屬於總督府內部部局的警務局。

  • 朝鮮總督府所屬官署(主要)

1943年12月

撤銷總督府屬下的總務局、司政局(內務局的後身)、殖產局、農林局、鐵道局、專賣局等6局,新設農商局、礦工局、交通局等3局。終戰時朝鮮總督府由總督官房及內部部局6局、外局2局構成。

年表

Thumb
朝鮮總督府向盟軍投降,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成立,1945年9月9日
Thumb
大韓民國政府在中央廳正式成立,1948年8月15日
Thumb
景福宮正前方的舊總督府大樓,1950年
Remove ads

歷代朝鮮總督

相較於台灣,大日本帝國政府比較注重朝鮮[來源請求]。出任韓國統監、朝鮮總督的官員都是地位相當高的政治家、軍人,相對於出任台灣總督有部份文官,朝鮮歷任總督全為軍人出身,當中更不乏出任此職前或後擔任日本首相者。總督中除了齋藤實是海軍大將以外全是陸軍大將。

韓國統監

更多資訊 代數, 姓名 ...

朝鮮總督

更多資訊 代數, 姓名 ...

相關條目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