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木蘭圍場圍座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木蘭圍場圍座列表列出歷史上木蘭圍場所屬的小圍場。
木蘭木場的小圍場,或稱圍[1]:208[2]:6、圍場[3]:76、小圍[4]:18[3]:76、圍座[5]:19、處[1]:208,即獵場[2]:6。小圍場之間以自然山川地形為界[3]:76,並沒有明顯的界限[5]:19,相互之間相距數十里或數里。每一圍以岡阜為依,周圍為林草[2]:6。每一圍大多以當地的自然特徵命名[5]:19。除滿語命名的永安莽喀圍、永安湃圍[2]:7,藏語命名的達顏德爾吉圍[3]:82外,閻崇年指,「69個圍場,因原是蒙古放牧之地,故多用蒙古語稱呼[2]:7。」
小圍場的數量,有說法最初為67處,後增加5處,即俗稱「圍場七十二圍」[6][1]:208。北京圖書館保存的清朝官方滿文版木蘭圍場地地圖中,以滿文標註了72處小圍場。同時,該地圖上沒有標註嘉慶年間興建的東廟宮(興安大嶺神祠)、西廟宮。當代研究者孫果清據此推測地圖繪製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前[4]:18—19。
道光《承德府志·卷首二十六》載,「凡圍場六十有七」[4]:18。該書的說法是因西界圍場在統計總數時少算一圍,故將總圍數六十八說成六十七[1]:209。光緒《大清一統志》載六十七處。孫果清認為,道光年間開始,一些小圍場因「日久也就荒廢消失了」。所以道光之後文獻記載圍場數量減少[4]:18。光緒二年(1876年)八月,熱河都統瑞聯奏摺稱:「合計一圍必須二三十里,統計七十二圍。」光緒六年(1880年)十二月,熱河都統崇綺奏摺:「查圍場原設七十二處,分隸八旗……」。研究者王清華認為,兩位熱河都統的說法,是因為他們「習慣了山莊御定的七十二景」[1]:208—209。
1978年、1979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等單位進行實地考查,證實清初有小圍場72處[4]:18。研究者王志偉指出,可以確定名稱的小圍場有80處[5]:19。
Remove ads
諸圍座
諸圍座資料來源於王志偉《肄武習勞的王朝遺產 清帝木蘭秋獮大典》一文的「附表:木蘭圍場各圍座一覽表」。該表參考《避暑山莊大辭典》、《木蘭圍場風情史話》製作[5]:20—21。
王志偉文章中沒有說明圍座名是蒙古語,還是滿語[5]:20—21。依閻崇年的說法,「69個圍場」中,除永安莽喀圍場、永安湃圍場外,均是蒙古語命名[2]:7。此外,研究者王飛飛提及,在今新撥鄉的達顏德爾吉圍為藏語「會吉祥」[3]:82。
研究者胡汝波指出,小圍場的名稱通過簡化、翻譯、轉音成為今鄉、鎮、自然村的名稱。雖「和原稱有別,但間接地將72圍場名稱繼承下來[7]:33」。
Remove ads
備註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