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木里藏族自治縣
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的自治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木里藏族自治縣(藏語:སྨི་ལི་རང་བོད་རིགས་སྐྱོང་རྫོང,威利轉寫:smi li bod rigs rang skyong rdzong,藏語拼音:Mili Poirig Ranggyongzong;彝語北部方言:ꃆꆹꀒꋤꊨꏦꏱꅉꑤ,羅馬化:mup li op zzup zyt jie jux dde xiep /mu˨˩li˧ ʊ˨˩ʣu˨˩ ʦɿ˥ʨɛ˧ ʨu˦dɪ̈˧ ɕɛ˨˩/)是中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部所轄的一個藏族自治縣。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9月7日) |
Remove ads
宗教文化

康巴文化與彝族文化交匯,當地藏族多信仰藏傳佛教格魯派,傳入木里400多年。木里境內共有18座喇嘛寺,其中三大寺分別在木里、枯魯和瓦爾。瓦爾在木里寺以北25公里處,有寺僧270人;枯魯在木里寺東南40公里處,有寺僧300人。三大寺中木里寺最大,有寺僧700多人。木里寺也叫木里大寺。木里是一個宗教王國,瀰漫着神秘、濃郁的宗教氣氛。木里寺與藏族地區的多數寺院一樣,依山就勢而建,殿堂層疊,佛塔林立,經幡飄舞,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從結構和佈局上看,整座寺院錯落有致,雄奇壯觀。
「香格里拉」之名

1922年到1949年,美籍奧地利科學家約瑟夫·洛克三次經雲南麗江進入木里(當時稱為木里王國)和稻城亞丁,並撰寫了大量的考察遊記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稱木里王國是「一處沒有人知道的仙景勝地」,「上帝瀏覽的花園」。並與當時的木里土司合影,其探險路徑被稱為洛克線。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深刻領會了洛克的遊記,在其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首次將這塊神秘地域命名為「香格里拉」。由於雲南迪慶州中甸縣率先搶註香格里拉市,稻城縣亞丁所在的日瓦鄉亦更名香格里拉鎮,木里繼續掩映在神秘的群山之中。
地理
行政區劃
喬瓦鎮、瓦廠鎮、茶布朗鎮、雅礱江鎮、水洛鎮、列瓦鎮、博科鄉、寧朗鄉、依吉鄉、俄亞納西族鄉、氂牛坪鄉、屋腳蒙古族鄉、項腳蒙古族鄉、李子坪鄉、西秋鄉、克爾鄉、白碉苗族鄉、三桷埡鄉、倮波鄉、卡拉鄉、後所鄉、沙灣鄉、固增苗族鄉、麥日鄉、東朗鄉、唐央鄉和博窩鄉。
人口
木里藏族在當地漢人又被稱為「西番」。具體支系(包括一些被劃為藏族的未識別民族)包括普米、尼汝、詩亨、納木依、呷咪支係為主,部分支系語言屬羌語支和彝語支[3][4][5]。
木里縣的彝族於近百年從冕寧、鹽源、九龍、寧蒗等地遷入,由於當地已有藏族土司,因此當地的彝族社會只有諾合(黑彝)、曲諾(白彝)、阿加(安家娃子)和呷西(鍋莊娃子)四個等級。黑彝需向藏族土司申請土地並繳納租金,俗稱發「紅照」[6]。
木里縣的漢族包括「世居漢族」和1949年後遷入的黨政幹部及家屬。世居漢族主要是1900年左右從冕寧、鹽源、西昌和九龍等地因躲避戰亂遷入,部分則因經商、採金而定居。四川林業於1966年木里籌建林業局,調入和招收了大批漢族職工進入木里[6]。
Remove ads
參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