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葉錫恩

香港政治人物及教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葉錫恩
Remove ads

杜葉錫恩大紫荊勳賢CBE(英語:Elsie Tu,1913年6月2日—2015年12月8日[3]),原名愛詩·胡姆(英語:Elsie Hume,艾略特及是兩段婚姻的冠夫姓)是香港立法局議員、香港革新會成員,活躍於1960-70年代的香港社會活動。生於英國,但操流利粵語普通話。杜葉錫恩曾在1960年代直接到英國游說英國國會議員批准成立廉政公署,以打擊香港貪污行為。1995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委任為港事顧問,後於2002年時發表公開信支持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又在2014年撰文反對佔中運動

快速預覽 臨時立法會議員, 香港立法局議員 ...
Remove ads

生平

葉錫恩生於英國紐卡斯爾,名為Elsie Hume,並且於貧民窟地區長大,是家庭四個孩子中的第二個。她在1924年至1932年間就讀英國 希頓中學英語Heaton Secondary School[1],1933年至1937年修讀達蘭大學文學士學位[1],雙修歷史學及藝術[1]。在1932年,即大學一年級時,她成為一名基督徒[4]:3畢業後,她在西約克郡哈利法克斯當一名學校老師,二戰時期她亦參與民事防護成為志願者。

1946年,年屆32歲的葉錫恩與與威廉·艾略特(William 'Bill' Elliot)結婚,1948年,當時夫婦二人參信奉的教會普利茅斯弟兄會組織了一個名為「傳播福音於衆多大陸」的行動,二人因此被派往中國傳教,第一站在江西省宜豐縣,後轉至江西省南昌市[5]

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教會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驅逐,夫婦二人被迫南下香港,是傳教士中幾乎最後一批離開的。當時他們居住在香港黃大仙啓德一所非法公寓,葉錫恩在目睹遍地難民於貧富懸殊,自己又親身體驗向交黑社會交保護費後,不久便認識到香港嚴重的貪汙腐敗。在這之後,葉錫恩被香港的情況震驚,深深同情香港社會,立志幫助香港貧民並對抗社會的不公。她開始參與社會運動,為基層爭取權益。[4]:11

1954年,葉錫恩與杜學魁創立了慕光英文書院,為1950年代香港清貧子弟提供知識改變命運的教育機會。當時,她居住環境狹小,只有麵包與食水等基礎生活物資以維生,直至受聘於香港浸會學院教授英文英語文學法文課程後,狀況才逐漸改善。[6]

然而,1955年,因夫婦二人信奉的普利茅斯弟兄會不願意介入對抗社會的不公義、宗教信念不同,葉錫恩與艾略特離異,離開教會開始以香港為家。[4]:3-4當時她居住在九龍城寨的一間廚房。[7]

1963年,葉錫恩作為革新會成員被選入市政局。1963年至1995年,葉錫恩出任香港市政局議員。經常與殖民地政府對抗,在她眼中認為港英政府統治有很多不公地方,她利用傳媒的壓力逼使殖民地政府正視當時各政府部門日益嚴重的貪污問題;並且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8]

1960年代時,有小巴商會及司機向她投訴小巴職工與香港警察勾結收取保護費,其後杜葉錫恩明查暗訪之後,直接到英國游說英國國會議員批准成立廉政公署,打擊香港貪污行為,為香港的廉潔及法治奠定基礎。[來源請求]

1985年,年屆72歲的葉錫恩與杜學魁結婚,並改名為杜葉錫恩。1986年就任市政局副主席,1988年被選為立法局市政局功能界別議員。[來源請求]

1995年3月5日,杜葉錫恩參選市政局觀塘北選區,與司徒華競逐議席,最後杜葉錫恩得6,778票,42.3%得票落選。由於司徒華勝出與杜葉錫恩的選舉,杜葉錫恩失去循市政局界別進入立法局的途徑,遂參與立法局直選,二人在九龍東選區再次對決,最後杜葉錫恩得到23,855票,再以五千多票的差距不敵落選,可見其民意支持已不復從前。票站外,杜葉錫恩因為不認同民主派的立場而拒絕與司徒華握手,因杜葉錫恩認為民主自由的真正意義是要包容不同的聲音和政見,對泛民主派有關民主的立場並不認同,且對他們向其他國家發表對香港政府的不滿感到反感。此外,她亦質疑民主派為何在1960、70年代,香港社會仍然貧窮和貪污腐敗時沒有出來為基層市民爭取自由和權益;1980年代香港社會已經變得富裕和廉潔時才出來爭取普選,認為民主派為求目的,不擇手段。[9]此外,她對美國的民主和人權加以鄙視,批評美國人權紀錄差強人意[8][9][10]。自此其政治立場開始出現轉變。

1995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委任為港事顧問;1997年至1998年,獲委任為臨時立法會議員,在深圳及香港出席會議,曾在臨時立法會支持廢除集體談判權。直到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時,杜氏的一年臨立會任期完結,決定不連任並退出政壇。

1997年獲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授予大紫荊勳章(GBM),成為香港首批大紫荊勳章得主之一。

2001年11月,杜學魁病逝。

2002年12月9日,杜葉錫恩發表公開信支持《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指條例比美國新加坡寬鬆[10]

2007年11月,杜葉錫恩公開支持葉劉淑儀參加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並讚揚她正直誠懇[11][12]。同年12月,杜葉錫恩不但批評剛剛當選為立法會議員的陳方安生對民生一竅不通,也批評她出任布政司政務司司長期間對教育不聞不問;杜葉錫恩更力斥她在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期間便應掌握到基層市民的苦況,而不應在參選立法會時才了解到基層市民的苦況[13]

2012年淡出政壇多年的杜葉錫恩談國教爭議,她表示看過國教課程指引的綱領,看不到有「洗腦」的地方,直指反對者態度才是「獨裁主義」的根本,無法容讓異己,呼籲港人體現民主、包容多元意見。[14]2014年亦曾撰文反對佔中並批評香港追求西方民主制度。

2015年:杜葉錫恩健康一直無大問題,亦沒患高血壓或心臟病[15]。直至2015年10月,她健康開始轉差[15]。同年12月7日,因身體不適入住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16]。翌晨9時35分因肺部感染及年老機能衰退病逝[15]享嵩壽102歲[2][17]。包括時任特首梁振英、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時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建制、泛民政界人士均表哀悼[18][19]

Remove ads

榮譽

Thumb
深水埗公園啓用禮由葉錫恩議員主持

勳銜

榮譽博士學位

其他

參看

參考資料

  • 杜葉錫恩著、隋麗君譯,《我眼中的殖民時代香港》,香港:香港文匯出版社,2004年8月,ISBN 9623741448(本書2017年再版的ISBN為ISBN 9789888466078)。
  • Tu, Elsie Hume Elliot,Colonial Hong Kong in the Eyes of Elsie Tu,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2003年, 。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