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勢區

臺灣臺中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勢區
Remove ads

東勢區,舊稱「東勢角」,前身「東勢鎮」[2],位於臺灣臺中市中部偏東,大甲溪中上游東岸[3]。全境面積約有117.4065平方公里,是臺中市的面積第三大區[註 1][4]。族群結構上主要為客家人,約佔八成左右人口,為臺中市最大的客家聚落,地方通行語為臺灣客家話大埔腔[2],現則轉為客家話與臺灣話並用[5]

快速預覽 東勢區Dongshih District(通用拼音)Dongshi District(漢語拼音) 舊稱:匠寮、枋料、寮下、東勢角, 國家 ...
快速預覽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 ...

由於位居平原與山地的交界處,早期即是山城地區的行政、交通與物資集散中心,其腹地包括石岡新社、和平等地,且為中橫公路東關路)、豐勢路、東蘭路與昔日的東豐鐵路(今東豐自行車綠廊)的端點,交通轉運地位重要[5]。而在經濟發展上,東勢區最早是發跡於以供應軍工料的林業,加上山間廣植竹林,竹編手工業相當發達,因此街區一帶早期即已設有不少金融商家,農業方面原以種植水稻為主,現則轉為水果種植居多,有柑橘高接梨等數種農特產[6]

2005年10月16日,東勢區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安全社區認證,是全球第92個安全社區、亞洲第6個安全社區、全臺第一個客家安全社區。但由於東勢安全社區未再持續發展且未申請再認證,WHO CCCSP已於2013年予以除名。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日治時期設於東勢的東勢郡役所

東勢區舊稱「東勢角」[2],係因當地位在豐原東邊偏僻地區。當地耆老指出,東勢最早稱為「枋料」,即木工做木板的工寮,後取「木工眷屬住進枋料下方」之意而改稱「寮下」。直到1920年改稱「東勢」,並沿用至今[7]:26

臺灣日治時期1895年劃歸臺灣民政支部(隔年改為臺中縣),1897年劃歸臺中廳葫蘆墩辦務署,1901年改為臺中廳東勢角支廳「東勢角區」,1913年12月,抗日人士羅福星發動起義苗栗事件賴來也在東勢響應,在格斃數名日警後也遭到日警格斃,史稱東勢角事件。1920年臺灣總督府將臺灣改成五州三廳制,再改制為設臺中州東勢郡「東勢庄」,1933年升格為「東勢街」。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東勢街改制為臺中縣東勢區「東勢鎮」。1950年8月廢區署,改為臺中縣東勢鎮。1999年921大地震,東勢鎮受到重創,322人死亡,死亡人數居全縣之冠[8]。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而改制為臺中市「東勢區」。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東勢市區全景觀天際線

位置

東勢區位於臺中市中部偏東,介於大甲溪大安溪之間,東鄰和平區,西連石岡區后里區,南毗新社區,北隔大安溪與苗栗縣卓蘭鎮為界[9]。行政區域東西相距4公里,南北相距20公里,呈狹長帶狀,土地面積117.4065平方公里,為臺中市面積排位第三的行政區[9]

氣候

東勢區受到複雜地形的影響,形成氣溫東西部相異的情形,西部地區多為平原,地勢較低並緊臨臺中盆地,氣溫較高而雨量較少;東部地區多為山地,海拔較高,年均溫不到攝氏20度且地形雨豐富[10]。全區年均溫約為攝氏24.1度,最熱為7月的攝氏29.9度,最冷為1月的16.9度;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254.6毫米,且集中於4月至8月,其中6月的502.4毫米最多,11月的15.3毫米最少[11]

人口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根據臺中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4年底東勢區戶數約1.8萬戶,人口計有47,088人。區內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里為新盛里,人口最少的里為埤頭里,人口密度最低的里為慶福里[12][1]。與臺中市山線其他行政區相同,東勢區的人口持續衰退[13],2019年底時東勢區尚有49,773人,至2024年底時已下滑至47,088人[1]。東勢區的人口老化少子化問題嚴重,老年人口比例在2020年1月達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14],老化指數逐年上升,在2021年達222.01%,已連續十年居臺中市最高[15]。2024年底時,東勢區人口中幼年人口佔比約有9.07%,青壯年人口佔比66.50%,老年人口則佔比24.43%,老化指數約為269.41%,是臺中市老年人口佔比最高的行政區[1]

Remove ads

政治

歷任首長

更多資訊 屆次, 姓名 ...

區政組織

Thumb
東勢區公所

東勢區公所臺中市政府在東勢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中市政府。區長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17]

行政區

現今東勢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東勢庄屬臺中州東勢郡[18]:270。東勢庄轄石壁坑、石圍牆、校栗埔、東勢、新伯公、大茅埔等6個大字[18]:272。1933年8月,東勢庄改制為「東勢街」。1946年,改為「東勢鎮」,屬臺中縣東勢區。1950年,裁撤區署,東勢鎮改直隸於臺中縣。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東勢鎮改制為市轄區「東勢區」,隸屬臺中市[18]:270

東勢區共轄25里,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

更多資訊 編號, 里名 ...

選舉

東勢區與豐原區石岡區新社區和平區劃分為臺中市第八選舉區,現任立委是江啟臣

金融

東勢區農會創立於1919年8月1日,名有限責任東勢角信用組合,1935年1月,改名保證責任東勢販賣購買利用組合,1944年2月,改組為東勢街農會,期間歷經東勢區各階段改制變更,經歷過東勢鎮農業會、東勢鎮合作社、東勢鎮農會[19],2011年4月21日,改名東勢區農會[20]。其業務及事務組織,設有推廣、會計、會物、企劃稽核、信用、供銷、保險、生命禮儀、蔬果截切、農民醫院等部門[21]

教育

公共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東勢分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許良宇紀念圖書分館(預計2023年興建)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東勢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中科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石城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明正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新成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中山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石角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成功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東新國民小學
  • 臺中市東勢區新盛國民小學

交通

公路

公車客運

東勢區境內的公車運輸多為豐原客運,提供交通運輸[22]。其中豐原客運東勢站是臺中市山城地區的交通樞紐,也是臺中市山線地區僅次於豐原的客運大站,通往臺中、豐原、卓蘭、谷關、新社等地及東勢、和平偏遠村落的路線皆有經過[23]

臺中市市區公車經過東勢市區主要的路線有153路(觀光公車-谷關線,高鐵臺中站至谷關)、206路(豐原至東勢高工)、208路(豐原至卓蘭)、270路(豐富公園至東勢,經大南)等4條路線,提供居民搭乘及豐原區、石岡區、新社區、和平區、卓蘭鎮等鄰近鄉鎮市區轉運之用。尚有數條路線僅行駛於東勢區內,作為境內聚落聯絡路線,如250路(東勢至中坑坪)、260路(東勢至水尾)、261路(東勢至明正里)等。208路、253路(東勢至士林村)、258路(東勢至卓蘭)駛入卓蘭鎮與泰安鄉,為臺中市市區公車少數駛入苗栗縣的路線。153路行駛國道四號、中山高速公路與台74線至臺中市政府、高鐵台中站,850路(臺中車站至谷關)則行駛國道四號與中山高速公路,可前往水湳、捷運文心中清站、臺中醫院及臺中車站等地[22],865路(豐原至梨山)則行駛臺8線臨37便道至梨山[24][22]

臺中市小黃公車是由臺中市政府交通局推動的公車系統之一,於2017年4月1日啟用,路線皆採固定時間發車且免費搭乘,乘車需於前一天預約,預約人數較多時則安排多輛計程車以提供載客服務,當中僅無臺中市市區公車行駛、停靠之路段可隨招隨停,以擴大公共運輸服務範圍至年長者、行動不便、偏遠地區、攜帶大型行李的民眾[25]。行經東勢區的小黃公車路線有黃2路(東勢至民安)[26]、黃9路(和平衛生所至福民國小)[27]等2條,提供北興、粵寧、下新、興隆、泰興、埤頭、慶福等7個里[註 2]的居民搭乘[28]

國道客運行經東勢區的路線有1617路(臺北至東勢,經豐原),可購票搭乘並前往分別位於桃園市龜山區新北市三重區臺北市大同區桃園長庚轉運站、重陽站、臺北轉運站等地[29]

公共自行車

臺中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iBike)是臺中市政府推動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2013年6月開始規劃建置[30],2014年7月18日開始營運,2017年5月16日使用次數突破一千萬人次[31],東勢區則於2018年4月12日正式引進YouBike1.0系統[32],並於2021年7月28日引進YouBike2.0系統[33],2023年6月28日全面停止營運YouBike1.0系統,改為僅營運YouBike2.0系統[34]。資料截至2024年12月31日,YouBike2.0系統已於東勢區設有10個站點[35],並可甲地租車、乙地還車,提供民眾租借使用[36]

旅遊

Thumb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Thumb
東勢本圳金門橋

人文景點

  • 東勢新丁粄節:每年元宵節,臺中市東勢區有一項流傳一百多年的新丁粄比賽,是東勢最富趣味的特殊元宵風俗。
  •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 東勢客家文物館
  • 梨文化館
  • 東勢巧聖仙師祖廟
  • 中嵙大願寺
  • 東勢文昌廟:於清嘉慶年間,廣東大埔漢學王懷盛,於鯉魚伯公廟前集資建廟,供奉文昌帝君、朱文公、韓文公等尊神,並成立文祠,招集學子敦聘教學,文風大開,應試中秀才者眾,其中邱逢甲赴京中進士,光耀鄉里。
  • 東勢復興宮(南片莊太子爺廟):位於南平里本街南片巷100之1號[37]
  • 義渡碑坊
  • 新伯公劉家古厝
  • 鯉魚伯公廟
  • 北興里雙福祠
  • 觀瀛橋:位於東勢區興隆里與茂興里之間,是早期唯一該地交通要道的吊橋,橫跨沙連溪,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該小溪中央突出一個土墩高約十餘公尺,上墩面積約二百平方公尺,溪水向墩之左右流。因而就利用該墩作基點,建 左、右各一橋,左橋長約二十八公尺,右橋長觀瀛橋約二十五公尺,橋寬約一三0公分。該橋因年代過久,現今支離破壞毀壞。
  • 石角國小天德大願化石館:位於東坑路西盛巷石角國小新校舍二樓,是一間由民間人士發起成立的化石館,目前館藏量約兩萬件,常設展出一次約一千餘件,每週一至週五開放參觀,週六則採團體預約制,歡迎市民蒞館參訪。
  • 寮下萬善祠大眾爺廟:主祀林爽文事件戰死者。

自然景點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