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爾木市
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格爾木市(蒙古語:ᡎᡆᠯᡏᡇᡇᡑ
ᡍᡆᡐᡆᠨ,漢語拼音字母:Ĝôlmûûd hôtôn,中蒙托忒文轉寫:Golmuud xoton,西里爾字母:Һолмуд хотн,藏語:ན་གོར་མོ་,威利轉寫:na gor mo,藏語拼音:Nagormo),是中國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副地級市。總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23萬人。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市名是蒙古語,是河曲的複數形式(ᠭᠣᠣᠯ ᠤᠳ)在衛拉特方言中的讀法,但在胡都木蒙文中通過人為借入青海方言形式而寫作「ᠭᠣᠯᠮᠣᠣᠠ」。市人民政府駐八一東路001號。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歷史
- 古代是羌民族地區。
- 西晉末年,遼東鮮卑吐谷渾部遷入甘青地區,建立起以鮮卑人為中心與諸羌領袖聯合政權的吐谷渾國。格爾木地區成為吐谷渾國屬地。
- 663年吐蕃滅吐谷渾國,占吐谷渾故地,從此格爾木地區的游牧民族逐漸變成藏族。
- 13世紀中葉,元朝開始統轄整個藏區,元順帝時封蒙古貴族卜煙帖木兒為寧王,率蒙古兵士鎮守柴達木盆地。
- 明末1636年,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在其首領固始汗的率領下自今新疆伊犁進入青海,幾年後略定衛藏,統治了全藏區。清雍正帝1725年開始統治蒙藏地區,將青海各部劃定游牧地界,統一編為二十九旗,分左、右翼兩盟。
- 中華民國建立後,沿用盟旗制度。1946年裁通新設治局。台吉乃等旗仍歸都蘭縣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不久,活動在格爾木地區的主要是來自新疆的哈薩克族。
- 1949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了青海省大部分地區。1950年8月,中共青海省委派哈族代表哈里木等5人來到海西聯繫哈薩克族,爭取讓該地人民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理體制。
- 1953年9月11日,成立了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
- 1954年7月15日,正式成立了海西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 1956年3月1日,成立了格爾木工作委員會,為縣級領導機構。
- 1960年11月17日,撤消格爾木工委,設立格爾木市。
- 1966年3月27日,改設為格爾木縣。
- 1980年6月14日,成立格爾木市。
Remove ads
地理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轄區由柴達木盆地中南部和飛地唐古拉山鎮等區域組成,市區位於柴達木盆地中南部格爾木河沖積平原上,市區平均海拔2780米。面積為5856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因此格爾木也有中國鹽湖城之稱。
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日溫差較大,降水稀少。冬季漫長寒冷但嚴寒天氣較少,夏季短暫而涼爽,春秋季較為短暫。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在2859~3358小時之間。年平均降水量42.2mm。最低氣溫-33.6℃(1月),最高氣溫35.5℃(8月)。
行政區劃
下轄以下鄉級(含副縣級)機構:[4]
其中,五個街道和郭勒木德鎮可視為格爾木市區。
人口
2017年,格爾木市戶籍總戶數50,933戶,總人口137,570人,全年全市常住人口為240,494人。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占69.82%;各少數民族人口占30.18%。其中:蒙古族占1.77%;藏族占4.20%;回族占20.34%;土族占1.53%;撒拉族占1.02%;其他少數民族占1.32%。文盲人口9781人,文盲率4.5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格爾木常住人口為221863人。[7]
Remove ads
經濟
格爾木是新興的一座資源開發型的工業城市。近年來,第二產業在三個產業中的比例上升到60%以上。百萬噸煉油、百萬噸鉀肥和石油天然氣三項工程項目的投資和興建,形成了格爾木市的工業框架和基礎。特別是2000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一批資源開發型重點工業項目相繼在格爾木市建成投產,為推進格爾木市工業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格爾木市2004年生產總值為44億元,比上年增長16.1%。2004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為2.17億元。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158.8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3057.8元。
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億多噸,遠景儲量可達10億噸。澀北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3000億立方米,遠景儲量可達5000億立方米,被認為是中國四大天然氣田之一。
格爾木出產黃金,並在1989年爆出一時轟動全中國的「格爾木黃金風波」。[8][9]
格爾木出產的崑崙玉,作為2008年北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金鑲玉獎牌的原材料[10]後,獲國玉美譽,身價爆增。[11]
Remove ads
交通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格爾木是一座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是連接西藏、新疆、甘肅的戰略要塞和中國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青(海)(西)藏( 109國道)、敦(煌)格(爾木)(
215國道)、青(海)新(疆)(
315國道)三條公路幹線在此交匯。
青藏鐵路一期西寧站至格爾木站段年運輸能力已達到1000萬噸,年客流量達到200萬人次。青藏鐵路二期格爾木至拉薩站段已經完成施工,並於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
敦格鐵路(敦煌至格爾木)於2012年10月開工建設,已於2019年年底通車;格庫鐵路(格爾木至庫爾勒)已於2014年10月獲國家發改委批覆,於2014年開工建設,於2020年12月9號通車。
現在的格爾木,已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鐵路、民航和管道運輸等多種形式的十字立體交通網絡。
軍事
格爾木素有「兵城」和「汽車城」之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蘭州軍區、武警部隊和空軍在這裡的團級以上單位近30個,主要承擔著西藏方面的公路運輸、管道輸油、通訊及通信線路維護三大任務。
旅遊
屬區景點:
國外友好城市
1995年7月20日,格爾木市與以色列卡爾雅特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