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宗稷

中國古琴演奏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宗稷
Remove ads

楊時百(1864年—1931年),名宗稷,字時百,又作詩百,原姓歐陽。自號九嶷山人湖南省寧遠縣清水橋平田村人,清末貢生[1][2]清末民初琴學大家,是當時的琴壇領袖。[3]

快速預覽 楊宗稷, 傳統音樂 ...

生平

在14至20歲之間從家族中人學古琴[1][4]1901年,張百熙聘其為京師大學堂支應襄辦。1908年從同事兼好友章華習琴。[1][5]同年底,師從黃勉之,「得吟猱之法」。36嵗入京為官。民國後,在北京以「九嶷琴社」招收弟子,弟子有彭祉卿管平湖關仲航等人。自創「九嶷派」。好收藏,收購古琴53張,輯成《藏琴錄》。編有《琴學叢書》。有子楊葆元[3]

音樂風格

  • 管平湖表示楊時百彈的〈漁歌〉已非黃勉之原法。[6]
  • 查阜西記述其「在演奏方面重規律,忽視情感,有人評他陷入了孤芳自賞之嫌」。[7]

論述

  • 《琴學叢書》中有不少古琴鑑定的論述,但鄭珉中曾多次指出其中的問題,例如:楊氏認為「鶴鳴秋月」琴(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為唐琴,但鄭認為「鶴鳴秋月」不具有唐琴的特徵。[8][9]
  • 楊時百曾在1911年所著的《琴粹》中表示唐琴「九霄環佩」是「最上古琴」,並表現出對該琴的愛慕,卻又在1925年的《藏琴錄》及其它文章中多次貶低「九霄環珮」,認為該琴不如自己新斫的「無上」,違反常理,前後矛盾。[10][11]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