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勉之
古琴演奏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勉之(1853年—1919年),江蘇江寧人,清朝古琴演奏家。曾在北京以「金陵琴社」為名教授古琴,自署「廣陵正宗琴社」。[1][2]
生平
早年經歷不詳,一說其原本姓童,因事改變姓名。[3]
曾學琴於蕭山陶夢蘭,後為了向廣陵派琴家枯木禪師學琴出家。由於枯木禪師頗具盛名,黃勉之常自稱自己的琴學得自「廣陵正宗」。[4][2]
在京師宣武門南自家設立「金陵琴社」傳授琴藝,「教人無倦容,課期既定,雖嚴寒酷暑大風雨不輟」。[2]教有弟子楊宗稷、賈闊峰、史蔭美、溥侗、張之洞、葉詩夢、李濟、桂伯鑄等人。[4][5][6]另外,他也結識張百熙、 王樹楠、閻錫山、馮恕、章華等達官顯貴,[5]以及陳寅恪等文化人。[7]
1917年曾應聘至長沙教琴,一年後回到北京。1919年病逝於宣武門南的家中,享年66歲,葬於北京龍樹寺張文襄公祠之西,墓誌銘由王樹楠撰寫。[4][1]
在黃勉之過世後,賈闊峰承接「金陵琴社」的招牌,傳有弟子樂瑛、溥雪齋等人。而楊宗稷則自立門戶,以「九嶷琴社」為名傳授琴藝,管平湖、彭祉卿、關仲航等人皆曾向楊習琴。[4]
琴藝
指下功力深,看起來雖不用力,但取音堅實明亮,能透過琴底,有金石之聲。對琴譜中的吟、猱、節拍(板眼)、呼吸、姿勢等要求嚴求。[4][5]教學採用傳統的口傳心授,師生二人面對面對彈,直到二人一致。常教的曲目有〈漁歌〉、〈平沙落雁〉、〈漁樵問答〉。[4]而據楊宗稷記載,他曾向黃勉之學的曲目有〈洞天春曉〉、〈羽化登仙〉、〈秋鴻〉、〈胡笳〉、〈水仙操〉、〈塞上鴻〉、〈瀟湘水雲〉、〈離騷〉、〈箕山操〉、〈釋談章〉、〈鷗鷺忘機〉、〈梅花三弄〉、〈石上流泉〉、〈山居吟〉、〈猗蘭〉、〈挾仙遊〉、〈漁歌〉、〈平沙落雁〉、〈陽關三疊〉、〈四大景〉等二十曲,黃勉之擅長的曲目之廣可見一斑。[2] [8]
軼事
據管平湖的說法,黃勉之武功很好,而且相當耐寒,一般人在北京的寒冬中穿上厚衣時,黃勉之卻穿得很單薄。平常不愛說話,表情也不多,但彈琴時精神好到簡直判若兩人。其墓碑文上則稱「雄峻凝整,若武夫按劍危坐,凜凜然不可肆以干。」[4]
延伸閱讀
- 《琴學叢書.黃勉之傳》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