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堡-阿爾托納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堡-阿尔托纳车站map
Remove ads

漢堡-阿爾托納車站(德語:Bahnhof Hamburg-Altona)是德國漢堡的一座鐵路車站,位於漢堡火車總站以西的阿爾托納區。作為德國鐵路盡頭式車站,大多數通往德國南部的ICE列車都在此始發及終到;它同時也是漢堡快鐵的一座經停站,並開行有多班S-Bahn列車。憑藉著日均10萬旅客的到發量,阿爾托納車站被德國鐵路納為全德的21座一等站之一。

快速預覽 漢堡-阿爾托納車站, 位置 ...
Remove ads

歷史背景

早在1840年12月,來自阿爾托納基爾商人們便在丹麥國王的個人領地——霍爾斯坦公國內成立了阿爾托納-基爾鐵路公司德語Altona-Kieler Eisenbahn-Gesellschaft。該公司的成員致力於通過開辦在北海波羅的海之間的運輸服務以改善其商品的市場潛力,而為了實現這該目標,他們開始修建一條由阿爾托納至基爾的鐵路德語Bahnstrecke Hamburg-Altona–Kiel。隨後,為了向丹麥國王表示致敬,這條鐵路遂以「克里斯蒂安八世國王波羅的海鐵路(König Christian VIII. Ostseebahn)」的名稱於1844年建成通車,成為丹麥主權下的第一條鐵路。作為鐵路的南端終點,阿爾托納及其設於易北河港口附近的盡頭式車站從一開始便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霍爾斯坦公國(連同什列斯威公國)被吞併以及普魯士王國在1867年接管了鐵路全線後,該車站得以進一步成為普魯士鐵路重要的經濟和戰略終端,由於線路的走向會經由非普魯士轄下的漢堡,因此它會作為普魯士列車的基地,服務於什列斯威-霍爾斯坦省[1]

Remove ads

1844年的首座車站

Thumb
阿爾托納的首座車站(1844年)

阿爾托納的首座車站是在1844年始建於城市西緣、易北河畔的一個陡峭山坡上。但由於其迅速發展帶來的交通噪音引起了居民的反對,當時的阿爾托納市長卡斯帕·貝恩德語Carl Heinrich Behn遂下令建造一條與車站縱向平行的站前大街(現馬克斯·布勞爾大道)[2]。1866年,該車站還作為漢堡-阿爾托納聯絡線德語Hamburg-Altonaer Verbindungsbahn的西端終點與鄰近的漢堡相連,並在1867年成為阿爾托納-布蘭克內塞鐵路德語Altona-Blankeneser Eisenbahn的起點。此外,一條沿車站東側伸展的阿爾托納港口鐵路德語Altonaer Hafenbahn也自1845年將阿爾托納漁港(Altonaer Fischereihafen)接入鐵路網絡。貨運車廂起初是通過一個坡道的滑車組進行上、下傳輸,自1867年起,它們已經可由鐵路機車牽引通過一條所謂的「黑鱈魚隧道德語Schellfischtunnel」進出車站[3]

隨著鐵路運輸量在19世紀60年代的增長,該車站亟需進行擴建。然而與此同時,阿爾托納和奧滕森德語Hamburg-Ottensen附近的建築物已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得密集,它們毗鄰鐵路設施限界,並對車站形成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於相同的位置對車站開展擴建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車站應該在原址以北500米處進行重建,而在這一地點中將會有約3條出站線路被迫分離[4]

在新車站和舊車站之間騰出的鐵路用地被用於構建一片巨大的綠地,即如今的共和廣場(Platz der Republik)。廣場兩側在隨後的幾年間憑藉眾多的代表性建築(鐵路管理局、凱撒霍夫酒店、阿爾托納博物館斯圖爾曼噴泉德語Stuhlmannbrunnen)而發展成為新的城市中軸線。廣場的南端則保留了古典風格的舊車站建築。北翼則增加了新阿爾托納市政廳德語Altonaer Rathaus,這是由原諾比斯門德語Nobistor附近搬遷至此的市政辦公地點。該建築如今是阿爾托納區公所(Bezirksamtes Altona)的總部[5]

Remove ads

1898年的第二座車站

Thumb
阿爾托納火車總站的軌道布局圖(1894年)
Thumb
阿爾托納總站(1912年),右側為凱撒霍夫酒店及斯圖爾曼噴泉德語Stuhlmannbrunnen

在經過對新車站高度進行的一些初步考慮後,人們根據由赫爾曼·艾格爾特德語Hermann Eggert所設計的法蘭克福火車總站中得到積極啟發,於1888年決定將新建築建在與街道平行的高度上。因此,新設施的鐵路運輸服務可以在1893年至1898年之間、在舊設施分階段關閉之前同時維持運營。作為新設施的一部分,漢堡-阿爾托納聯絡線在阿爾托納貨運站德語Güterbahnhof Altona的路段由原沿拉因徑(Rainweg)延伸改為如今的高架通過哈爾科特大街(Harkortstraße)。這個高架橋彎道至今仍然維持以單線形式接入聯絡線。此外,黑鱈魚隧道也被延伸至新的車站[6]

新車站被稱為阿爾托納火車總站(Altona Hauptbahnhof),並於1898年1月30日建成開放。其多艦船式的大堂橫跨了11個站台,其中西側的3個站台是預留用作郊區鐵路和S-Bahn服務。車站大樓採用早期羅馬復興風格的磚牆,並輔以阿爾托納的市徽,提醒人們這是阿爾托納的地標性建築。由於保留了盡頭式車站的樣式,蒸汽機車到站後進行換掛是不可避免的。而由於漢堡市內僅在柏林車站德語Hamburg Berliner Bahnhof前的空地上設有車輛段,並因空間原因無法擴建,因此當漢堡-阿爾托納聯絡線在完成複線改造後,從南部駛來的列車均被轉移至阿爾托納終到。在1960年代實現電氣化改造後,漢堡-阿爾托納聯絡線可以經由拉因徑分支點通往北部,而阿爾托納車站內的非電氣化鐵路則僅供貨運列車使用[4]

1938年,普魯士城市阿爾托納根據《大漢堡條約德語Groß-Hamburg-Gesetz》被併入漢堡,阿爾托納火車總站也隨之更名為漢堡-阿爾托納車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車站遭到嚴重破壞,但至1950年代又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了重建[7]

隨著漢堡城市快鐵線路德語City-S-Bahn Hamburg於1979年4月1日在漢堡火車總站投入運營,在阿爾托納車站的西側和站前廣場的地下也興建了一座四站台的隧道車站。但由於原有的車站大樓無法承受施工過程中的震動,它在隧道建成後即進行了拆除,儘管此舉受到大規模的公眾反對[4]

1979年的第三座車站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採用灰色混凝土材質的兩層建築,其中東南側的兩層場地被租賃給了考夫霍夫百貨公司德語Kaufhof使用。

1995年的信號所

Thumb
翻修後的車站外觀(2005年)
Thumb
城際列車及NOB列車(2006年)

作為德國鐵路規劃的約35個電子聯鎖信號控制基站網絡的組成部分,漢堡-阿爾托納車站在1995年3月11日至13日期間建成了一個價值6,260萬德國馬克信號所德語Stellwerk。新的信號所取代了在1911年至1952年設立的8個信號裝置。它包括4個在車站內的調度員崗位和1個在一公里開外的貨運站調度員崗位,並可藉此總共節省49個就業崗位。信號所可對當時包含160個轉轍器、250個鐵路信號機和215個免檢軌道裝置德語Gleisfreimeldeanlage的列車服務進行控制。但由於軟體缺陷,它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隱患。因此信號所的開關在啟用了12小時候便首次自行關閉。經過近3天的原因排查,它被發現為是由於2個位元的錯誤設置導致緩衝區溢出,從而造成設備關閉。但由於舊的信號所已被拆除,人們無法重新啟用之前的調度模式。因此從1995年3月28日至5月27日(運行圖調整)之前,阿爾托納車站都只能啟用緊急運行模式。作為這一事件的結果,電子信號所德語Elektronisches Stellwerk的製造商西門子阿爾卡特被迫建立起測試中心,以使新的信號所在投入運營之前能夠進行模擬最大載荷測試以及對未來的操作人員進行培訓[8][9][10][11]

Remove ads

2005年的站房翻修

在考夫霍夫百貨公司於21世紀初撤離其站點後,阿爾托納車站在2006之前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工程。考夫霍夫在一層和二層的原址如今成為了電器連鎖店MediaMarkt的賣場,地下一層設有Lidl超市以及旅遊用品專賣店、烘焙糕點商店和快餐外賣店。地面層則可以見到德國鐵路的旅遊中心、租車公司羅斯曼超市德語Dirk Rossmann GmbH以及其它專賣店和數家餐廳[12]

車站大樓北部是一個緊鄰站台的停車場;東部的對面則是一個樓高5層、擁有133間客房的漢堡-阿爾托納城際酒店德語InterCityHotel[13]

運營

長途運輸

阿爾托納車站是大量ICE列車的始發及終到站。從這裡可直接通往漢堡以北,而往其他方向的線路則需要首先途經漢堡達姆門車站和漢堡火車總站,往南還需途經漢堡-哈爾堡車站德語Bahnhof Hamburg-Harburg

長途運輸和區域運輸主要使用四個中間站台(5-12道)。基本上所有的軌道都可供各個方向的線路使用,但駛往南部、並以阿爾托納車站作為始發的ICE列車通常會使用編號較大的軌道發車(例如9-12道)。而從南部駛來、並以阿爾托納車站作為終點的ICE列車則會被引入編號較小的軌道終到(例如5-8道)。前往北部的區域運輸服務通常使用編號居中的軌道(例如7-10道)。由於操作上的原因,這些編排也會出現例外的情況。直至1990年代,幹線軌道的編號仍然處於較小的水平,因為在1979年興建快鐵隧道車站時,只有3個當時仍處於地面的快鐵軌道可用,但舊的幹線軌道編號(4-11道)在最初仍然得到保留。因此4道被劃分為兩半,它可同時作為隧道車站的S-Bahn軌道以及幹線軌道使用。直到多年以後,軌道編號方案才發生了改變,以使每個編號都具有唯一性[14]

Remove ads

汽車列車

Thumb
正進行裝卸的人車同行列車,左側為黃色坡道

阿爾托納車站是德鐵長途運輸的7個汽車列車裝運站之一。在這裡開行有發往羅拉赫慕尼黑菲拉赫維也納亞歷山德里亞波爾查諾以及納博訥人車同行列車。它也是德國唯一可在客運站內進行汽車裝運的車站,這種情況與其它的汽車列車裝運站完全不同。當汽車列車駛入相應的軌道後,其接觸網會被斷電,因為此時需要供旅客乘降。裝載汽車則需要來到車站東部入口的一個特殊坡道,並通過人車同行車廂的兩個裝卸端部來實現。這一場所是不對公眾開放的。在完成汽車裝載後,乘客可以進入客運車廂,接觸網被重新開啟,並且列車可以出發[15]

更多資訊 線路, 走向 ...

區域運輸

更多資訊 線路, 走向 ...

快鐵運輸

自1979年起,在阿爾托納車站的西南側設立了一個獨立用於S-Bahn(快鐵)運輸的隧道車站(1-4道)。其北側的軌道是通過一個露天的斜坡與幹線軌道分隔,其背後還設有大量的鐵路停車設施立體交匯建築,主要用於前往布蘭克內塞、易北高大街(Elbgaustraße)和達姆門方向的軌道分支。南側的站台則有一個單線的轉向裝置,其背後的城市快鐵隧道可經由漢堡市中心一直延伸至漢堡火車總站[16]

西站台——入城往漢堡總站方向

東站台——入城方向

  • 3道:S31線在此終到,S11線前往布蘭克內塞。
  • 4道:S1線前往布蘭克內塞-韋德爾,S2線在此終到,S3線往前往平訥貝格

根據列車運行圖,S1線和S31線之間的列車可在同一站台進行換乘。

更多資訊 線路, 經由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