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池州市

中國安徽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池州市map
Remove ads

池州市,簡稱,古稱秋浦貴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南岸,西南與江西省接壤。市境北隔長江與安慶市相望,東北臨銅陵市蕪湖市宣城市,東南接黃山市,西南鄰江西省景德鎮市上饒市九江市。地處皖南山區與長江沿江平原結合帶。北部九華山與南部牯牛降仙寓山相望,形成山區、盆地、低山、丘陵、河谷相間的地形,北部為沿江沖積平原。秋浦河由南往北縱貫市境中部,青通河沿九華山東麓往北而流,均注入長江。長江沿岸分布有升金湖等眾多湖泊。全市總面積8,399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133萬,市人民政府駐貴池區百牙中路1號。池州市是首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擁有九華山牯牛降升金湖等著名風景名勝,池州市亦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員。

快速預覽 池州市 池, 國家 ...
快速預覽 漢語, 正體字 ...
Remove ads

歷史文化

早在石器時代,池州境內即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痕跡,留下了華龍洞七星墩等遺址。[2][3]

西漢設石城縣,位於今貴池區殷匯鎮長莊村。[4]

三國時,吳國出於江防需要,在今池州境內築南陵戍與虎林城,前者在今池州城區西南十二里處,後者位於梅街鎮烏石村。[5][6]嘉禾五年(236年),諸葛恪搬遷石城縣至江邊的烏沙鎮蓮花村。[4]

西晉滅吳後,江防重要性下降,石城縣遷往牛頭山鎮前江村。東晉偏安江南後,石城縣再度遷回烏沙鎮蓮花村。[5]

南梁天監二年(503年)設南陵郡,治於以南陵戍所設南陵縣,轄南陵、石城兩縣。[7]

南陳北江州,與南陵郡同治於南陵縣,南陵郡轄南陵、石城、臨城、故治、定陵五縣。[7]

滅南陳後,撤銷北江州、南陵郡,所轄各縣轉隸宣州開皇九年(509年)廢石城縣,地入南陵縣。開皇十九年(599年),分南陵縣設秋浦縣[7][8]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迄今有近1400年的歷史;至貞觀元年(627年)撤,領地還隸宣州,池州屬宣州之地。永泰二年復置,郡望池陽。[8][9]

楊吳順義五年,秋浦縣改為貴池縣[8]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為池州路,隸屬江浙行中書省[10]

龍鳳七年(1361年),朱元璋改池州路為九華府,旋改池州府

清朝,池州府先後隸屬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10]

1965年5月設立池州專區,文革期間更名為池州地區。[10]

1980年1月撤銷池州地區,轄縣分歸安慶徽州宣城三地區。[10]

1988年8月復設池州地區。[10]

2000年6月撤池州地區建地級池州市。原縣級貴池市改設貴池區[10]

晚唐杜牧、北宋包拯等歷史名人曾先後任池州刺史、知府,李白、蘇軾等眾多文人雅士都曾駐足尋芳,留下了千餘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為池州贏得了「千載詩人地」的美譽,始於母系社會的池州儺戲更被譽為「戲曲活化石」。

Remove ads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池州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種類多。迄今已發現礦種:40多種,有探明儲量的礦產32種。礦山:300多處。主要礦種:鉛、鋅、銅、錳、銀、金、硫鐵、鉬、鎢、石灰石、白雲石、方解石、花崗岩等。

林業資源

池州市五年累計完成人工造林面積59.8萬畝,其中退耕還林37.6萬畝,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5.2萬畝,中德合作皖南生態扶貧項目造林3.2萬畝。新建國省道線路綠化237公里,林帶112公里,農田林網4萬畝,城鎮綠化8481畝,村莊綠化13278畝,封山育林84.1萬畝,實現了全市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持續增長。

截止2005年,全市有林地面積達681.9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2163萬立方米,竹林42萬畝,蓄積量10942萬株,森林覆蓋率57%。在有林地中,用材林446.1萬畝,經濟林9.3萬畝,薪炭林1.7萬畝,防護林193.3萬畝,特種用途林31.5萬畝。杉類面積143萬畝,蓄積704萬立方米;松類面積143萬畝,蓄積591萬立方米;闊葉類面積343萬畝,蓄積830萬立方米。全市區劃界定國家公益林160萬畝,並列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資金試點。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牯牛降、升金湖),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貴池老山和十八索),縣級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110萬畝,占國土面積的8.8%,九華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東至天台山省級森林公園2處,面積5萬畝。

Remove ads

土地資源

池州市土地資源類型多樣,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中的8個一級類型都有,46個二級類型中該市有40個,僅「橡膠園」、「改良草地」、「鹽田」、「鐵路」、「冰川永久積雪」、「鹽鹼地」等六個二級地類沒有。土地利用類型的多樣性為經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39173.00公頃,其中農用地675740.00公頃,建設用地45231.00公頃,未利用地118202.00公頃。

動植物資源

池州地處亞熱濕潤氣候,亞熱帶典型植物群落類型在這裡都很齊全,且生長發育得很好,是常綠闊葉林向落葉林過渡地帶,常綠樹與落葉樹混生,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等,還有一些栽培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全市境內有高等種子植物153科676屬1557種(含種及其以下等級,其中野生1430種,栽培127種),其中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有26種。組成森林植被的主要種子植物有杉科、松科、柏科、楊柳科、胡桃科、樺木科、殼斗科、榆科、桑科、木蘭科、樟科、山茶科、金縷梅科、漆樹科、楝科、茜草科、木犀科、薔薇科、冬青科、豆科、毛茛科、山茱萸科、虎耳草科、柿樹科、大戟科、蝶形花科、忍冬科、山礬科等千餘種。山區丘陵,竹類資源廣泛分布,主要有毛竹、桂竹等十餘種,其中毛竹資源最多,且大片成林。重點保護樹種有連香樹、紅豆杉,永瓣藤、香果樹、金錢松、黃山木蘭、香榧、銀鵲樹、蝟實、青錢柳等。

池州是安徽重點林區,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是全省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區。境內有水生、陸生脊椎動物556種,占全省種類的88%,其中獸類83種,鳥類285種。兩棲爬行類78種,魚類11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9種,占全省的77%。

Remove ads

水利資源

池州市域地形為東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階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長江流經池州145km,岸線長162km,上起江西省彭澤縣接壤的東至縣牛磯,下訖銅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內有三大水系十條河流,長江水系有堯渡河、黃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華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陽河、喇叭河;鄱陽湖水系有龍泉河。流域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七條河流,河長618km,其中秋浦河為境內流域中最長的一條河,流域面積3019平方公里,河長149km。池州市地表水資源豐富,全市水資源總量為63.7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11%,人均水資源量4326 立方米,分別是安徽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另外,長江多年平均過境水資源量9317億立方米,枯水年也達到7064億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為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可靠的用水保障。

政治

Thumb
池州市人民政府舊址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池州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池州市現轄1個市轄區、3個

此外,池州市還設立以下行政管理區國家級九華山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池州市平天湖風景區池州市火車站站前區)、安徽省江南產業集中區

更多資訊 池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5]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2.8萬人,[19]比上年末減少0.3萬人。 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2.8萬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342,764人[20]。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402,518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59,754人,下降4.26%,年平均增長率為-0.43%。其中,男性人口為671,596人,占總人口的50.02%;女性人口為671,168人,占總人口的49.9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06。0-14歲的人口為209,142人,占總人口的15.58%;15-59歲的人口為837,841人,占總人口的62.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95,781人,占總人口的22.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24,777人,占總人口的16.7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801,379人,占總人口的5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41,385人,占總人口的40.32%。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337,228人,占99.5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536人,占0.4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61,355人,下降4.39%,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601人,增長40.69%,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3個百分點。

氣候

更多資訊 池州市 (1981–2010), 月份 ...

經濟

  • 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0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5320元(約合5749美元),比上年增加2779元。
Thumb
高層建築區
  • 三大產業全面增長: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1.7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44.5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87.5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4.2:48.6:37.2。
  • 工業生產增長穩定:全部工業增加值19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0戶,規上工業總數達483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66.3億元,增長12.5%。
  •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38億元,增長16.6%。
  • 對外貿易保持增長:全市進出口共完成4119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
  • 旅遊業蓬勃發展: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133.4萬人次,同比增長20.1%,其中接待入境遊客79.1萬人次,同比增長15.3%;實現旅遊總收入421.9億元,同比增長22.3%。全市擁有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7個,安徽省星級農家樂200個,各類星級賓館35家,旅行社76家。旅遊景區創建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32個,其中5A級旅遊景區1個,4A級旅遊景區15個[22]

交通

  • 水運:長江流經池州境內160公里,航道達國家一級。池州港屬國家一類口岸,岸線長24.5公里,現有泊位17個,常年可停靠3000-5000噸級船舶,外貿出口運量連續5年居安徽省沿江五大港口之首。目前,池州港正在擴建新港區,並申報了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 公路: 318國道 206國道滬渝高速濟廣高速均穿越池州,已形成南北貫通、東西便捷的快速通道。此外,池州長江大橋於2019年8月31日建成通車。
  • 鐵路:銅陵-池州-九江段鐵路已開通。寧安客運專線全長250公里,投資估算257億元,由鐵道部、安徽省和江蘇省共同出資建設,建設工期4年零6個月。其線路始於南京南站,向西經板橋、江寧區進入馬鞍山市,再經當塗縣進入蕪湖,由蕪湖樞紐引出,沿長江南岸經過銅陵市、池州市,跨長江後止於安慶市。全線設11個車站,分別為南京南、新江寧、新馬鞍山、新當塗、蕪湖、新蕪湖南、新繁昌、銅陵東、九華山、池州和安慶,2015年12月6日開通,預留新鐘鳴、晏塘兩個車站。
  • 航空:池州九華山機場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梅龍鎮(E117°41′12″、N30°44′25″),機場磁航向(即飛機跑道方向)為130°~310°,距池州市區、銅陵市區、九華山風景區柯村基地均約為20公里,北距長江約3公里。池州九華山機場為國家「十一五」期間規劃新建的民用機場建設項目,總投資為6.09億元,占地3200畝,飛行區規劃等級為4C,建成後可開闢至北京、上海、廣州和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內外航線。現已通航。池州周邊分別有合肥、安慶、黃山、南京民航機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Thumb
九華山

池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理想的旅遊休閒度假勝地。

  • 全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九華山不僅自然景色秀美,而且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廟百座,僧尼千人,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著名的佛教勝地。
  • 境內擁有被稱為「華東動植物基因庫」的國家級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古木參天、千溝萬壑、山水相映,素有「第二黃山」之稱。
  • 被譽為「中國鶴湖」的亞洲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鏡,沿湖煙樹迷濛,一派江南水鄉好風光。

友好城市

池州已與以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具體如下表:

更多資訊 友好城市, 結好時間 ...

能源

池州將建設裝機容量為4X100萬千瓦的吉陽核電站,由中核集團控股,聯合安徽皖能公司參股投資。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