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滄源設治局

云南省于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机构,位在今沧源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滄源設治局存在於1934年至1949年間,是由雲南省政府在今滄源佤族自治縣內設置的流官行政組織,作為改土歸流的過渡機構,以土流並治形式運作[1]

歷史

1934年,英屬緬甸派兵占領阿佤山區的銀礦,發動班洪事件。為保衛邊境,同年雲南省政府派龔月軒以委員身份赴猛董,後析瀾滄縣勐角董大蠻海岩帥等土司(瀾滄縣第八區)為滄源設治專員轄區,龔月軒任首任專員,然而龔月軒遭到勐角董土司的反對,地方政府實際由第二任局長楊虎生在1936年建立,1937年正式定名「滄源設治局」[2]:32。駐地初位於岩帥,後遷猛董,隸屬於雲南省第一殖邊督辦公署。1940年,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成立,滄源設治局隸屬第一區。第一區於1942年3月更名第四行政督察區,1946年改名第九行政督察區。[3]:316-320[4]:9-12, 641

滄源設治局成立前期,勐角董土司等地方勢力強於設治局,設治局對地方事務沒有過多干涉。直到第七任設治局長樊汝平利用岩帥部落的武裝力量攻下勐董,勐角董土司罕富民外逃,設治局的威望才得以建立。也因為設治局並無實際管轄地方的權利以及動盪不安的局勢,設治局下屬的機構直到1941年才趨於完善,共有5個科室14名人員。第八任局長梁得桂到任後,設治局人員增加到五十餘人,並且增設了參議會。[4]:517-518

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岩帥成立滄源縣臨時人民政府。5月6日,中共地下黨員李培倫迆南邊區人民自衛軍第一支隊佧佤山守備大隊長田子昌等人率200餘人的武裝部隊開進勐董,活捉滄源設治局第十任局長雷樹蒼,滄源設治局被臨時人民政府取代。1954年3月2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滄源設治局正式改為滄源縣[4]:12, 16

Remove ads

陳汝珍被害案

1940年3月13日,原第三任滄源設治局長陳汝珍因強征勒索以及宗教威脅,在岩帥班糯村基督徒刀砍身亡。瀾滄縣派肖百萬率300名武裝人員赴滄源解決陳汝珍被害案,遭基督教民聚眾反抗,遂折返瀾滄。4月,第一行政督察區派符繼桓率100餘人赴岩帥查處陳汝珍被害案,在山頭向岩帥寨內趕集的人群開炮,打死1人,三天後被岩帥居民聚眾反擊退回瀾滄。1941年,第一區調遣瀾滄雙江景谷三個縣的正規軍和民團2,000餘人圍攻岩帥,歷時四個月,戰死11人傷23人,平息了這場動亂,是為「大隊之戰」。1948年4月,因班糯村挑釁岩帥,加之岩帥頭人不滿1940年班糯人在岩帥殺害陳汝珍一事,岩帥出兵討伐班糯,將班糯下寨攻破燒毀。[4]:10-12

行政長官

更多資訊 局長, 任期 ...

行政區劃

1936年時,滄源設治區(設治局所轄政區)下轄3個區:勐角董、永和和岩帥,勐角董和永和的區長皆是勐董土司罕氏。原擬在班洪和大蠻海設區,但二地未歸服滄源。[1]

1939年,設治區共轄岩帥、勐董兩個區。[4]:519

1945年,滄源設治局廢區劃鄉,實行保甲制,規定10戶為甲,10甲為保,10保為鄉鎮。各鄉鎮設正副鄉鎮長,從當地居民中選舉產生,各鄉鎮村寨設保長、甲長[1]。第八任局長梁得桂到任後在設治局內設置了參議會,有兩名議長,各鄉鎮都有議員[4]:518。1945年設治區所轄鄉鎮:

更多資訊 鄉鎮名, 行政長官 ...
Remove ads

資料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