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焦散 (光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光學中,焦散現象(caustic[1])是被彎曲的面或物體反射或折射後,出現光線的包絡,或包絡在另一面上的射影。[2]焦散現象會形成焦散線或焦散面,每條光線都與之相切。[2]如右圖所示,可見明顯的焦散線。這些形狀通常有尖點。



解釋

集中的光線(如陽光)會灼傷人。「焦散」(caustic)一詞來自希臘語καυστός「燒焦」,途經拉丁語causticus「燃燒」。
光線照射在酒杯上時,就會出現焦散現象。玻璃杯會投射出陰影,也會產生彎曲的亮區。在理想情況下(包括平行光射入時)會產生腎形光斑。[3][4]光線穿過波浪照射在水體上時,通常會形成波紋狀的焦散線。
計算機製圖
計算機圖形學中,大多數現代渲染系統都支持焦散效果,其中有些甚至還支持立體焦散。這是通過光線追蹤光束的可能路徑,並考慮折射與反射實現的;光子映射是其中一種實現方式。立體焦散也可以由體積路徑跟蹤實現。一些計算機圖形系統採用「正向光追」技術,將光子模擬為來自光源,按照規則在環境中反彈。在有足夠光子照射到表面的區域,就會形成焦散,使其比平均區域更亮。「反向光追」則是以相反方式工作,從表面開始,確定是否有通向光源的路徑。[7]這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可見一些三維光追焦散的例子。
焦散工程
焦散工程描述的是解決計算機圖形學中逆問題的過程。即,在給定圖像的前提下,確定折射或反射光形成圖像的表面。
在這問題的離散版本中,表面會被分為若干微表面,假定是光滑的,即每片微表面反射/折射的光線形成高斯焦散。這意味著,每個微表面都服從高斯分布。每塊微表面的位置與方向由泊松積分與模擬退火相結合的方法得到。[9]
解決連續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利用運輸理論中所謂最優運輸(optimal transport)的思想[10]尋找入射光與目標表面之間的映射。獲得這種映射後,利用斯涅爾定律反覆調整,從而優化表面。[11][12]
控制焦散圖案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因為表面的微小變化會嚴重影響圖案質量:光線方向在與材料反射/折射時可能會受到其他光線的干擾。這將導致圖案離散、不連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基於最優運輸的方法是現有的建議方法之一,它可以在光線穿過某種透明材料表面傳播時改變光線方向,從而控制焦散圖案。[13][14]給定物體/圖案的參考圖像,目標是描述光線折射通過的材料表面,並匯聚到參考圖像的類似圖案。具體方法是重新排列/重新計算初始光強,直到得到優化問題的最小值。
這裡進考慮折射焦散,對象可按如下方式確定(不同輸出的反射焦散也有類似原理):
輸入: 給定光源位置,燈光通過材料傳播後獲得的圖案圖像。
輸出: 接收面(平坦的固體表面,例如:地板、牆壁等)上的焦散圖形。
為實現目標圖案,須將光線射向外部環境的表面加工成一定形狀,以便在另一面實現所需的圖案。
如上述,在輸入圖像的情況下,該過程將產生類似的焦散圖案作為輸出。原則上,有兩個核心階段,又分成兩個子階段:
在透明表面發生折射的情況下,例如在清澈水面下出現的圖案,可以觀察到3種主要現象:
- 非常亮(凝聚光強)的點(所謂奇點)
- 連接各點的曲線狀對象
- 光強度較低的區域
未進行計算,我們引入以下3個量來描述圖案的幾何特徵:點奇異性(度量某些高度集中的點的光強)、線奇異性(度量某些較亮曲線附近的光強)、輻照度(測量某個光照不集中區域的強度)。把它們放在一起,下面的函數就定義了目標表面上某一部分Ω的總輻射功率:
這步之後,就有了兩個輻射通量測量值,分別是輻射源(由初始化均勻分布)與目標(上一步計算)。剩下要計算的是從源到目標的映射。為此要先定義幾個量,首先是兩個由概率取值的光強:(用除以之間聯合區域的通量)、(用除以之間聯合區域的通量)。其次,由多個點生成原網格,之後再變形。接著,在這組點上定義power圖(一組power元),由權向量加權。最後,我們的目標是決定要移動哪些power元。考慮面上所有個頂點,找到以下凸函數的最小值,就可得到目標的匹配power圖:
Remove ads

在解出最優運輸問題後,就得到了頂點。不過,這並沒有提供最終表面形狀的信息。給定入射光、出射光及上一步所得的power圖,根據斯涅爾定律可算出曲面法線:
其中
- :折射係數
- :解上述最優運輸問題所得目標位置
得到法線表示後,通過最小化以下複合能量函數,實現表面細化:
其中
- 是將最優運輸所得頂點法線與斯涅爾定律計算所得目標法線對齊,所得的積分能量。
- :最優傳輸所得網格無法適應不連續面的尖點,這一項用於懲罰這種點,使其不會隨入射光發生顯著變化。
- 是經過網格中三角形的能量通量。
- 是使三角形形狀規則化、保持形狀良好的能量。
- 是屏障能量,用於確保曲面變形不會超過一定距離的閾值。
Remove ads
逆圖形學是一種觀察圖像數據、推斷所有可能屬性(如三維幾何、光照、材料與運動)生成逼真圖像的方法。[15]傳統計算機圖形學中,為使圖像具有理想的外觀和效果,要賦予圖像所有相關屬性/特徵,這可以說是前向方法;而在焦散設計中,物體(尤其材料表面)的性質並不平凡。給定約束條件就是要獲得的目標圖像。因此,目標是通過觀察、推斷目標圖像,以獲得其性質。這可以視作反向方法。
下面是基本損失函數,解釋了如何優化參數:
其中
- :損失函數,渲染圖像與目標的均方誤差
- c:包含可能影響生成圖像的元素
- I:目標圖像
Remove ads

首先,設計目標圖案並計算前向傳遞,得到合成圖樣。然後與目標圖案比較,得到損失。 這是讓合成圖案儘可能與目標圖案相似。然後進行反向傳播,以獲得焦散製造中所需的優化屬性。
- 外觀(Appearance,):像素表面外觀建模為MipMap紋理與像素亮度之積。
- 幾何(Vertices,):假定三維場景由三角形近似,參數為頂點。
- 攝像機(Camera,):焦距、視點、攝像機中心。
引入U為中間變量,表示2維投影的頂點坐標。這些屬性的梯度可從鏈式法則推導出:
應用隨機梯度下降後,可得最優的。隨後,這些量將用於雕刻或銑削材料,以生成目標圖案。
一種常見方法是利用各種深度學習自動微分框架/庫(如TensorFlow、PyTorch、Theano)中執行微分運算的能力。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OpenDR[16]框架建立前向圖形模型,並自動獲取模型參數的導數,以進行優化。在獲得優化屬性後,就可以生成目標圖像。OpenDR提供的局部優化方法可納入概率編程框架,可以解決焦散問題。

計算設計出焦散圖樣後,處理過的數據將用作機械加工。
根據所需質量、製造所需工作量和可用的製造方法,可以用各種材料。

焦散圖樣設計有很多應用,如
- 燈具
- 珠寶
- 建築
- 裝飾玻璃生產
另見
參考文獻
閱讀更多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