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特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特供是一種專門為特定人群供應有著特殊來源的優質物品,部分地區將其設置為成體系的制度,稱之為特供制度[1][2]。特供制度在歷史上由來已久。在封建時代的中國,凡是疆域內或藩屬國中的一方之土有任何特產或新奇之物,便要定期篩選當中最新、最良好的上品向朝廷按時交納,以供皇帝和皇室貴族使用並賜以下人,該制度被稱為「貢賦」[1][2][3]。本條目主要介紹各地特供的發展狀況。
各地特供制度

自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便有通過特殊渠道向黨和國家領導人、黨政軍各級官員以及其他具有特別身份或地位的人群供應優質特製物品的制度存在,這一制度被稱為「特供體制」[9][10]。該制度起源於中共延安時期,最初是為了在戰爭時期保證最高領導層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質量而設立,其所供應的物品也多僅限於食品和日用品,後來逐漸擴展至奢侈品、稀有物件、生活保障、乃至進口產品等在內的諸多方面並最終發展成一種特權待遇[11][12][13]。其中,在建國後的毛澤東時代, 巨山農場、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提供食品特供[9][10][14][15],東交民巷的「紅都服裝店」提供服裝特供[16][17],河北北戴河別墅區則專供中央領導及家屬暑期辦公休假[18][19],中南海附近的「132小組」提供香菸特供[20][21],解放軍305醫院提供醫療特供[6][7],等等。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還仿造蘇聯的小白樺商店,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設高級消費商店,成為「友誼商店」 的前身[22][23]。這種商店只有外國人和達到一定級別的政府幹部纔能進入,雖然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的物資並不寬裕,但是這些商店裏有質量很高而且十分廉價的貨物[22][23]。
中國大陸三年困難時期(1959-1961年)建立起了全國統一的面向高級幹部的特供體制,由中央政府正式施行[24][25]。除了針對幹部專員、高級知識分子及其親屬等重要人物的特供之外,還對運動員等部分其他特需人員給予副食品供應上的特殊照顧,譬如凡是達到國家「運動健將」一級水平的運動員,每人在北京進行比賽期間的每天均可獲得4兩鮮肉的供應,當時僅兩人享有這一特殊待遇:陳鏡開(舉重)和穆祥雄(游泳)[2][26]。此外,自1958年「大躍進」及三年困難時期起,許多省市大興土木,為毛澤東以及其他官員專門建造住宅甚至行宮[27][28][29][30],包括1958年起興建的湖北武漢東湖「梅嶺一號」[31]、1959年起興建的上海西郊賓館[32]、1960年起興建的湖南韶山滴水洞[33]、1961年興建的江西廬山蘆林一號別墅[34],等等。
1978年改革開放後,鄧小平、胡耀邦、項南等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員曾一度進行過特供制度改革,取消過部分特權[27][35][36][37][38]。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後發行的「外匯券」、毛澤東時代延續下來的「友誼商店」也有類似特供的性質[22][39][40],而隨著改革開放進程,友誼商店於1990年代已經全部轉型為一般百貨商店[39]。1989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布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要求取消對領導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等七件事[41],但特供制度事實上還在持續[35][42][43][44][45]。

2006年,據原中國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披露的數據,中國政府醫療投入的80%用於為850萬黨政幹部群體服務,高幹醫療特權在中國社會導致嚴重醫療不公[51][52][53]。2007年,時任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提出要改革高級幹部待遇終身制,但未獲響應[35][42]。2008年,中國大陸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引發中國公眾對政府和特供體制的強烈不滿和批評,特供制度也被認為是造成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25][54][55][56]。2011年11月起,美國《紐約時報》、德國新聞社等媒體報道,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等地特別安裝了200多個由遠大集團生產的空氣淨化器,以淨化中共高級幹部辦公場所和生活場所內的空氣,在北京的霧霾天時依然可以享用「特供空氣」[48][57][58]。2013年3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等五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的通知》,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自行或授權製售冠以「特供」「專攻」等標識商品[59];同年7月《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稱特供制度已經被取消多年,並將市面上特供商品的存在批駁為特權思維[60]。但部分商品改用「定製」等名義躲避監管[61],此外不少商品會標榜自己為特供商品以吸引眼球[2][62]。
Remove ads
蘇聯政府設立了使用外匯購買商品的商店,稱為「小白樺商店」。該商店一般僅為外國人服務,但也能給蘇聯政府官員等特權階層提供稀缺食品和外國享樂用品,是「紅色貴族」的象徵。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在其境內設立了名為國際商店(Intershop)的用於銷售高級產品的連鎖商店,這些商店禁止使用東德馬克支付,僅接受以外幣或名為Forumscheck的支票等硬通貨支付。最初是面向西方遊客開設的,以補充東德外匯儲備。1974年後,東德居民亦被允許在國際商店購物。
美國政府聲稱其從聯邦政府到各個州政府中的「任何政府機構都沒有所謂的『特供』食品」[63]。不過總統官邸內的庭院當中仍設有大範圍的園地(面積約2800平方英尺[64])被用於生產食材,以專供總統和第一家庭在國宴和私人宴會上的食材消耗[65]。總統府內設有為總統一家專門服務的廚房,廚房內的工作人員則被要求全天24小時內隨時待命以為總統家提供餐飲,這給了總統一家在飲食上相當大的選擇權,而這些食物在被端上總統一家餐桌之前便須經該廚房內廚師之手,通過嚴格篩選之後才能夠被烹飪供應,以保障第一家庭的絕對安全[66][67]。不過總統家庭在白宮外的飲食則相對受限制,美國特勤局需保障總統的安全,如需要外出用餐則必須事先與其協調,直到確認該餐廳的安全狀況才可前往。此外,在處理白宮以外來源的食物時,除非有官方的「食品鑑定家」來確保該食品的安全並可以食用,否則總統可能不被允許食用它[68]。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園地中的食物收成有時還可作為外交禮物用于贈送他國訪客,如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就曾經送出過該地蜂房產出的蜂蜜和用甘菊做的茶袋[64]。
除了食物之外,美國總統在衣食住行的其他領域方面亦享受特殊待遇,而美國特勤局則負責總統在所有場合下的安全工作[69][70]。如總統在出行時不被允許乘坐商業航空公司的航班,每次出行必有專門車隊/機隊跟隨[68]。包括空軍一號、陸戰隊一號等專機專車也全天待命隨時準備將總統運往全球任何一個地點[71],而法律甚至禁止總統拒絕來自特勤局的保護[69]。
Remove ads
參見
- 權貴
- 高官世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供體制
- 小白樺商店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