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特爾古穆列什

罗马尼亚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特爾古穆列什羅馬尼亞語Târgu Mureș,德語:Neumarkt am Mieresch,意思為穆列什河畔諾伊馬克特)是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穆列什縣的一座城市,位於穆列什河畔,面積49.3平方公里,人口約14.6萬(2006年),其中匈牙利人約占一半。

快速預覽 特爾古穆列什, 國家 ...

名稱與詞源

Thumb
Târgu Mureș 的三語地名標識。匈牙利語為 Marosvásárhely,德語為 Neumarkt am Mieresch。頂部是1993年前的拼寫 Tîrgu-Mureș。

Târgu Mureș 的現用羅馬尼亞語名稱與匈牙利語 Marosvásárhely 含義相同,均意為「馬羅什河上的市場」(Mureș 即馬羅什河)。其中,羅馬尼亞語中的 「târg」 意為「市場」,匈牙利語 「vásárhely」 也意為「市集地」。當地匈牙利人常簡稱 Marosvásárhely 為 Vásárhely。

耶穌會神父馬爾頓·森蒂瓦尼(Márton Szentiványi)在其1699年用拉丁文撰寫的著作《Dissertatio Paralipomenonica Rerum Memorabilium Hungariae》中首次提及該地名為 Asserculis,並解釋為 「Asserculis, hoc est Szekely Vasarhely」,即「這就是 Székely Vásárhely」。該著作將這一稱謂追溯至1230年。[1][2]

他在1702年的另一部著作《Curiosiora Et Selectiora Variarum Scientiarum Miscellanea》中也再次提及 Asserculis 一名。[3]

1332年,該城市在教皇登記冊中以拉丁語 「Novum Forum Siculorum」(錫凱伊人的新市場)被提及;1349年文獻中則以 「Székelyvásárhely」(即今 Marosvásárhely 的前身)為名。[4]

在1616年,特蘭西瓦尼亞王公加布里埃爾·貝特倫(Gabriel Bethlen)正式將該地命名為 Marosvásárhely,並提升為皇家自由城市。[5]

早期羅馬尼亞語名稱還有 Oșorhei、Mureș-Oșorhei、Târgul-Mureșului 等;德語則稱其為 Neumarkt am Mieresch,意為「馬羅什河畔的新市場」,也簡稱為 Neumarkt 或 Marktstadt,在特蘭西瓦尼亞薩克森方言中稱為 Nai Mark 或 Nai Muark。[6]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特蘭西瓦尼亞劃歸羅馬尼亞王國,城市一度稱作 Oșorheiu,至戰間期普遍改稱 Târgu Mureș。1953年拼寫改革後曾改為 Tîrgu Mureș;1993年再度拼寫改革,將「î」恢復為「â」,自此該地正式拼寫為 「Târgu Mureș」。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1735年時的「Maros Vásárhely」
Thumb
約瑟夫二世地圖中的「Marus-Vasarhely」
Thumb
1860年繪製的堡壘內改革宗教堂
Thumb
19世紀,市中心的天主教與改革宗教堂
Thumb
1911年的市中心,可見彼得·博多爾的音樂噴泉
Thumb
1960年代的特爾古穆列什

該城市最早見於1332年教皇檔案,以拉丁語「Novum Forum Siculorum」記載,意為「新錫凱伊人集市」;1349年又以「Székelyvásárhely」(錫凱伊人集市)之名出現在匈牙利文獻中。[來源請求]

1332年前,一座多明我會教堂位於現今堡壘教堂位置,但在蒙古入侵歐洲時被毀。約1332年,方濟各會在此以哥德式風格新建了教堂。[7]

1405年,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授予城市集市權。自1439年起,該地共舉辦特蘭西瓦尼亞議會36次。1470年,馬加什一世授予該市司法特權;1482年宣布其為皇家城市。[8]

1492年,伊什特萬·巴托里親王對當地修道院實施軍事加固。1506年,帕爾·托莫里率軍遭到反對徵稅的錫凱伊人擊敗。1557年,創建了改革宗學院,是特蘭西瓦尼亞最早的匈牙利學校。1571年,約翰·齊格蒙德·薩波爾亞領導的議會接納包括一位論派教會在內的講道自由。

1600至1601年,魯道夫二世喬治·巴斯塔圍攻該市,致使堡壘毀損。1602年,博爾紹什·陶馬什市長建議重建,最終於1614–1653年間完成。1603年,塞凱伊·摩西短暫收復特蘭西瓦尼亞,並訪問該城。1616年,該市獲加博爾·白特倫封為「Maros-Vásárhely」,成為自由皇家城市[9]

1658年,鄂圖曼帝國及韃靼軍焚毀該城並擄走三千人。1661年,在土耳其施壓下,米哈伊·阿帕菲當選特蘭西瓦尼亞親王。1662年,土軍失管導致市區大火。1687年,遭德軍摧毀;1704年庫魯克起義軍占據堡壘,1706年被奧地利軍收復。1707年4月5日,拉科齊·費倫茨二世在此加冕。同年爆發瘟疫,致死三千五百人,1709、1719、1738–1739年均有反覆。[9]

1754年,該市成為特蘭西瓦尼亞公國最高法院所在地,推動社會與經濟發展。1802年,薩繆爾·特萊基創建特萊基-鮑堯伊圖書館,開放四萬冊藏書。[10]

阿夫拉姆·揚庫在成為1848年革命領袖前,曾在此執業。1848年11月4日,奧軍擊敗錫凱伊守軍並奪城。1849年1月13日被托爾奈少校部隊收復;7月30日,裴多菲·山多爾約瑟夫·貝姆從此啟程前往謝吉什瓦爾戰役,8月2日該市再次被卡爾·馮·烏爾班奪回,標誌戰事結束。

1854年,三名錫凱伊烈士於郵政草原遭處決,自1874年起立碑紀念。1861年成為馬羅斯塞克首府,1876年改設馬羅斯-托爾達縣。1880至1907年間,市區先後立貝姆科蘇特拉科齊二世塑像,後在1919–1923年間被拆除。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城市外觀顯著變化。1913年,在市長貝爾納迪·久爾吉主政下,建成文化宮與市政廳。[來源請求]一戰後隨特蘭西瓦尼亞併入羅馬尼亞,並改名「特爾古穆列什」;原有89%匈牙利族人口比例在20世紀後期逐漸下降。

1940至1944年,依據第二次維也納仲裁重歸匈牙利王國,德國占領後設有猶太人隔都。1944年10月歸屬羅馬尼亞。1944年11月12日,蘇軍弗拉迪斯拉夫·彼得羅維奇·維諾格拉多夫將軍因馬紐衛隊屠殺事件驅逐羅方政府,直至1945年3月彼得魯·格羅查政府成立才重掌權力。[11]

戰後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實施工業化政策,重塑城市面貌。1950–1968年間,特爾古穆列什為匈牙利人自治區首府(後改名為「馬羅斯-匈牙利人自治區」)。1959年9月7日,喬治·喬治烏-德治與基武·斯托伊卡視察城市,決定工業區選址於山丘而非穆列什河谷地。[來源請求]

1990年3月,該市爆發特爾古穆列什種族衝突,是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後最大規模的族群暴力事件之一。

進入21世紀後,多家投資企業入駐,帶動經濟復甦。2020年,佐爾坦·索什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當選市長,是20年來首位當選的匈牙利族市長。

Remove ads

地理

該市位於穆列什河谷地,城市中心的堡壘教堂建於14世紀,城市從此地向外延展,總面積為49.3平方公里(19.0平方英里)。特爾古穆列什處於歷史上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中心,地處特蘭西瓦尼亞平原、穆列什谷和尼拉日谷三大地理區域的交匯處,海拔為330公尺(1,080英尺)。

城市分布於穆列什河兩岸,但主要城區與大多數住宅區集中在左岸。科爾內什蒂高原(匈牙利語Somos-fennsík)是市內的最高點,海拔465公尺(1,526英尺),坐標為:46.5531°N 24.5984°E / 46.5531; 24.5984

特爾古穆列什與以下城市的直線距離如下:

該市周邊為以下鄉村和行政單位環繞:穆列什聖喬治(Sângeorgiu de Mureș)、利韋澤尼(Livezeni)、穆列什聖塔納(Sântana de Mureș)、穆列什聖克勞(Sâncraiu de Mureș)、科倫卡(Corunca)、克里斯泰什蒂(Cristești)以及喬阿舒·德·坎皮耶(Ceuașu de Câmpie)。此外,穆列什市還直接管轄兩個村莊:穆列什尼(Mureșeni,匈牙利語:Meggyesfalva)和雷梅泰亞(Remetea,匈牙利語:Remeteszeg)。

以下為該市與羅馬尼亞主要城市之間的鐵路和公路距離:

  • 布加勒斯特:鐵路448公里(278英里),公路330公里(210英里)
  • 布拉索夫:鐵路282公里(175英里),公路168公里(104英里)
  • 康斯坦察:鐵路642公里(399英里),公路548公里(341英里)
  • 克盧日-納波卡:鐵路127公里(79英里),公路101公里(63英里)
  • 雅西:鐵路505公里(314英里),公路310公里(190英里)
  • 錫比烏:鐵路189公里(117英里),公路112公里(70英里)
  • 蒂米什瓦拉:鐵路344公里(214英里),公路327公里(203英里)
Thumb
城市全景圖

氣候

特爾古穆列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暖乾燥,冬季相對寒冷。冬季氣溫經常低於0 °C(32 °F),全年約有38天降雪,其中超過60天地面有積雪覆蓋。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氣溫介於18 °C(64 °F)至19 °C(66 °F)之間,極端高溫可達36 °C(97 °F)。年均降水日數為143天,其中12月最為頻繁(16天),而8月、9月與10月降雨最少,僅有8天。全市年平均氣溫為8.6 °C(47 °F)。

該市歷史上記錄到的最低氣溫為−32.8 °C(−27 °F),出現在1942年與1963年,最高氣溫為39 °C(102 °F),記錄於1936年。

更多資訊 特爾古穆列什(海拔:320米或1,050英尺), 月份 ...
Remove ads

人口

Thumb
雙語街道標識

根據2021年羅馬尼亞人口普查數據,圖爾古穆列什人口為116,033人,相比於2011年羅馬尼亞人口普查有所減少。[14]該市擁有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最大的匈牙利族城市人口,超過瑟芬圖·喬爾蓋克盧日-納波卡奧拉迪亞。2002年普查首次顯示匈牙利族在該市成為少數民族。

該市官方為雙語城市,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同為官方語言,廣泛應用於公共標識、教育、司法及行政事務;然而,在商業標識和廣告中,通常僅匈牙利族擁有的公司使用雙語標識。羅姆人占市人口的2.97%,顯著低於他們在穆列什縣中9.68%的占比。

圖爾古穆列什人口民族構成(2021)

  羅馬尼亞人(54.83%)
  匈牙利人(41.81%)
  羅姆人(2.97%)
  德意志人特蘭西瓦尼亞薩克森人)(0.12%)
  猶太人(0.04%)
  其他(0.21%)

圖爾古穆列什宗教構成(2021)

  東正教(48.67%)
  歸正宗(27.02%)
  天主教(12.67%)
  一位神教派(2.50%)
  希臘禮天主教(2.44%)
  耶和華見證人(1.29%)
  其他(3.56%)
  無宗教無神論不可知論(1.86%)
Remove ads

民族社區

1850年至2021年的人口民族結構演變:[15]

更多資訊 年份, 總人口 ...
Remove ads

經濟

Thumb
Azomureș化工廠

目前,圖爾古穆列什擁有8,500多家私人企業及若干家國有企業。[17]

該市的工業領域多元化,主要包括:

城市各區

Thumb
圖爾古穆列什各區(羅馬尼亞語)
Thumb
圖爾古穆列什各區(匈牙利語)
更多資訊 羅馬尼亞語名稱, 匈牙利語名稱 ...
Remove ads

主要景點

宗教建築

Thumb
特爾古穆列什最古老的教堂——特爾古穆列什要塞教堂
Thumb
格雷修士教堂於1971年被共產黨政權拆除,僅存鐘樓(圖中)

特爾古穆列什要塞教堂是該市最古老的教堂。歷史記載顯示,方濟各會在14世紀中葉傳入特蘭西瓦尼亞後不久,修士便抵達此地。教堂的建設歷時約一百年,包括修道院、禮拜堂、主教堂與鐘樓。教堂於1400年至1450年間完工,原裝飾有濕壁畫,但在1557年被新教信徒接管後,壁畫大多被移除。

由於16世紀宗教改革浪潮,該市方濟各會勢力衰退,其教堂與財產被新教信徒接管,修士被驅逐。約兩百年後,在哈布斯堡王朝治下,他們重返城市,並於1777年在市中心建起新教堂與修道院,1802年增建鐘樓。1971年修道院被拆,1972年在自由大街新建教堂。

18世紀初,市內修建了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教堂——聖若望洗者教堂,內部裝飾精美,大祭壇由安東·舒赫鮑爾和約翰內斯·納赫提加爾於1755年建成,側祭壇繪畫則出自米開朗基羅·昂特貝格之手。彩繪玻璃由格羅陶的圖爾克公司於1898年製作。

大猶太會堂(Status Quo Ante)於1899至1900年建成,建築設計由維也納的雅各布·加特納負責,匈牙利工程師保爾·索什主持施工。其中央圓頂莊重,內部設有底層314個、上層238個座位,2000年進行全面翻修。

信義宗在該市的發展與其創始人費倫茨·戴維密切相關。1557至1568年間,特爾達議會賦予宗教信仰自由,信義宗隨之成為法定宗派。教堂本體建於1929至1930年,鄰接1869年的舊禮拜堂。

Remove ads

其他景點

Thumb
城市要塞正門背面
Thumb
現為穆列什縣議會駐地的舊市政廳
Thumb
文化宮建於1911年至1913年

城市最初的城堡建於1492年,由特蘭西瓦尼亞公爵斯特凡·巴托里下令修建。1602年至1652年間,在市長托馬什·博爾紹什任內擴建完成。該城堡為五邊形,圍有防禦牆與七座塔樓,其中五座以行會命名。奧地利軍接管後成為軍營駐地,18世紀後期還增建巴洛克式軍事設施。現今的特爾古穆列什日活動中心即位於此,博物館展館設於1613年建成的門樓塔內。

特萊基-博洛伊圖書館由匈牙利伯爵特萊基·山穆埃爾於1802年創辦,是特蘭西瓦尼亞最重要的公共圖書館之一,藏書超過20萬冊,包括「特萊基圖書館」(4萬冊)、「博洛伊圖書館」(8萬冊)以及多所宗教學校、私人藏書等組成的「雜項收藏」。

舊市政廳建於1906至1907年,由馬切爾·科莫爾與德熱·雅卡布設計。建築內部裝飾融合哥德式建築元素,尤其是星形穹頂與植物圖案彩繪。主樓梯欄杆飾有仿蛇形雕刻,外立面以多彩喬納伊陶瓷裝飾,正立面三扇半圓形窗戶即為雙層高「榮譽大廳」所在。原設有描繪貝特倫·加博爾、拉科齊·費倫茨二世科蘇特·拉約什費倫茨·戴克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玻璃畫,現已遺失。

文化宮是該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由市長喬爾吉·貝爾納迪推動建成,始建於1911年。外觀為不規則矩形,融合匈牙利新藝術運動風格,外飾馬賽克、雕像及匈牙利名人頭像。正立面馬賽克由聖多爾·納吉繪製,玻璃藝術部分多由羅特·米克沙完成,風格強調平面感與垂直韻律。

從科爾內什蒂高地(匈牙利語:Somostető)可俯瞰整座城市。

Remove ads

文化

Thumb
1973年建成的國家劇院

特爾古穆列什市中心坐落著著名的文化宮音樂廳,每周舉辦由特爾古穆列什國家愛樂樂團演出的古典音樂會。[18]

市中心另一側則是特爾古穆列什國家劇院,劇院下設兩個劇團:匈牙利語劇團「湯帕·米克洛什」(Tompa Miklós)與羅馬尼亞語劇團「利維烏·雷布列亞努」(Liviu Rebreanu)。[19][20] 除了這兩個主要劇團外,市內還有兩個活躍的非主流小劇場團體:「Yorick工作室」(Yorick Studio)與「劇院74」(Teatru 74)。

該市還曾是半島音樂節(Peninsula / Félsziget Festival)的舉辦地,該節日曾是羅馬尼亞規模最大的音樂節之一。

政治

Thumb
特爾古穆列什市政廳(2007年攝)

市長

更多資訊 政黨, 姓名 ...

多林·弗洛雷亞曾因涉嫌腐敗被國家反腐敗局調查三次。[21]他未在2020年參選連任。

在2016年市長選舉中,弗洛雷亞以42.95%的得票率擊敗了紹什·佐爾坦(Soós Zoltán)的40.23%。[22]

2020年,紹什·佐爾坦贏得50.53%的選票,當選為市長,這一比例高於羅馬尼亞匈牙利人民主聯盟在市議會的得票率(44.57%)。得票第二名的候選人得票率為17.06%。[23]

市議會

特爾古穆列什市議會共有23名議員:[24]

更多資訊 政黨 / 市議會席位(得票率), 2016年選舉[22] ...

2016年市政選舉的投票率為50.87%,2020年則為45.92%。

教育

Thumb
特爾古穆列什醫藥科技大學的醫學與藥學系

特爾古穆列什是羅馬尼亞重要的普通教育與高等教育中心。市內主要中學包括亞歷山德魯·帕皮烏·伊拉里安國家學院、烏尼雷亞國家學院,以及使用匈牙利語授課的博堯伊·法爾卡什理論高中。其中,博堯伊高中延續了1557年在特爾古穆列什創立的「Schola Particula」學堂的傳統,以及18世紀初從沙羅什帕塔克遷來的改革宗學院傳統。該校是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最早的改革宗教會學校之一,最初設於城堡中的方濟各會修道院舊址,由Baranyai Decsi Czimor János、Tordai Ádám、Laskói Csókás Péter 等教師授課。

在1601年和1602年兩次被焚毀後,學堂遷至現今高中所在位置的建築。幾個世紀以來,該地一直為改革宗學院與高中共用。學校現今的建築外觀形成於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面向博堯伊廣場的主雕像建於1908至1909年間,由建築師Baumgarten Sándor設計,採用匈牙利「新藝術運動」(Secession)風格。

此外,特爾古穆列什還設有一所「藝術高中」(羅馬尼亞語:Liceul de Artă;匈牙利語:Művészeti Líceum),創辦於1949年。該校是縣內音樂與視覺藝術教育的重要機構,為青少年提供系統的樂理、器樂(小提琴、鋼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長笛、豎琴、小號、大號、長號、巴松管、單簧管、雙簧管、圓號、打擊樂器等)與美術課程。[25]

市內的主要高等院校包括:

健康醫療

Thumb
默列什縣心血管疾病與移植急救研究所

特爾古穆列什擁有發達的醫療系統,包括:

  • 3 所綜合醫院:
    • 特爾古穆列什縣緊急臨床醫院(縣內規模最大),設有11個專業科室;
    • 默列什縣心血管疾病與移植急救研究所;
    • 默列什縣臨床醫院,設有7個專業科室;
  • 36 家醫療辦公室;
  • 9 家專科診所;
  • 超過 80 家藥房;
  • 提供救護車服務及SMURD(移動急救、復甦與營救服務)。

該市的醫療機構配備高效設備與高度專業化的醫務人員,其中包括:縣醫院、區域單位級別的緊急縣醫院、院前急救醫療服務研究所、SMURD(其設立初期為全國試點項目),以及由羅馬尼亞衛生部直接管理的心血管疾病與移植研究所。

特爾古穆列什的醫療服務輻射範圍超出市域與縣域。超過30%的特爾古穆列什縣緊急醫院住院患者來自其他縣。

此外,特爾古穆列什還是羅馬尼亞醫學領域的重要高等學術中心。特爾古穆列什醫藥科技大學(UMFST)的醫學與藥學系設有多個專業領域,包括普通醫學、軍事醫學、藥學、牙醫學、義齒技術、外科護理與急救護理等。根據國家教育法,該校具備多語言、多文化教學體制,課程提供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以及英語授課版本。研究活動不僅在校內開展,還與醫院協作,並與多個國外院校合作實施科研項目。

交通

公路

多條重要公路穿越或靠近特爾古穆列什市,包括:DN13、DN15、DN15E,以及E60公路。尚在建設中的特蘭西瓦尼亞高速公路(又稱A3)亦途經該市附近。

此外,東西高速公路(A8)(又稱「統一高速」)也將連接至該市。該高速公路起點為羅馬尼亞與摩爾多瓦邊境的溫蓋尼,將從雅西連接至靠近特爾古穆列什的A3高速。A8公路的兩個路段分別於2023年9月和2024年2月簽署設計與施工合同,其他路段則正在招標或規劃中。[26]

鐵路

羅馬尼亞的主幹鐵路主要由羅馬尼亞國家鐵路公司(CFR)運營。特爾古穆列什設有三座火車站,分別為南站(面向南方)、中央車站和北站(面向北方),提供國內與國際列車服務。

該市也是匈牙利國家鐵路(MÁV)多條線路的重要停靠站,例如「穆列什城際列車」和「哈爾吉塔城際列車」。此外,一條旅遊用途的窄軌鐵路在特定時段連接至班德(Band),為原90年代關閉的窄軌系統遺留線路的一部分。

航空

本市由Aeroportul Transilvania Târgu Mureș 特爾古穆列什特蘭西瓦尼亞機場提供國內與國際航班服務。該機場於2005年10月完成翻修,是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第二繁忙的機場,僅次於克盧日納波卡國際機場官方網站 克盧日-納波卡國際機場

公共運輸

城市公共運輸僅由公交車構成,運營方為SC Transport Local SA。自2020年以來,該市進行了多項公交系統改革,包括新增線路(其中三條為學生專用)、車隊現代化、以及電子票務系統的導入。[27]

在周六、周日及節假日,市內公交免費運營。此外,學生憑專用車票也可免費搭乘。

體育

Thumb
Trans-sil體育場,為CSM特爾古穆列什與ACS MSE特爾古穆列什足球隊的主場

特爾古穆列什在多個體育項目中均有代表隊,包括:足球手球籃球五人制足球排球等。

該市擁有兩支足球隊:CSM特爾古穆列什ACS MSE特爾古穆列什。歷史上,該市最具影響力的足球俱樂部為ASA特爾古穆列什 (1962年)與ASA 2013特爾古穆列什。前者於2007年解散,曾於1970年代三次參加歐洲聯盟杯。後者成立於2008年,雖然在2017年解散,但在較短的存在期間曾獲得2015年羅馬尼亞超級盃冠軍。

BC穆列什是該市的男子籃球隊,參加羅馬尼亞男子籃球甲級聯賽。在2012–13賽季,球隊取得歷史最佳成績,首次贏得常規賽冠軍,最終在總決賽中以2–4不敵CSU阿塞索夫特普洛耶什蒂,獲得亞軍。

「CSU Medicina」代表特爾古穆列什參加羅馬尼亞女子排球甲級聯賽,該隊在過去15年中一直活躍於國內頂級聯賽。

該市還擁有著名的保齡球隊「Electromureș」。

城市的五人制足球隊「City'us特爾古穆列什」曾三次獲得全國冠軍,並代表羅馬尼亞參加歐洲五人制足球冠軍聯賽

羅馬尼亞最大的賽車場——特蘭西瓦尼亞賽車場也位於該市附近。


友好城市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