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瑞芳街
臺灣日治時期1920至1945年之行政區劃,1938年前為瑞芳庄,隸屬台北州基隆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瑞芳街為臺灣日治時期1938年2月至1945年10月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臺北州基隆郡,今新北市瑞芳區。瑞芳街在當時以礦業發達的九份、金瓜石著稱。

行政區劃
瑞芳街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屬石碇堡、基隆堡的街庄,在1896年3月隸屬「臺北縣基隆支廳」,在1897年6月隸屬「基隆辨務署」、「水返腳辨務署」,而水返腳辨務署在1900年9月18日被併入基隆辨務署[1]。1901年11月11日,基隆廳成立,瑞芳地區隸屬「基隆廳瑞芳支廳」。1903年11月1日,基隆廳實施街庄整併,瑞芳地區被整併為以下15個庄,並被劃分為第3、21區[2]。
- 石碇堡:𫙮魚坑、四腳亭庄、大坑埔庄、三爪仔庄
- 基隆堡:柑仔瀨庄、龍潭堵庄、深澳庄、鼻頭庄、焿仔藔庄、九份庄、九芎橋庄、猴硐庄、南仔吝庄、水南洞庄、草山庄[3]
1905年7月1日,瑞芳地區改劃分為瑞芳區、𫙮魚坑區[4]。1909年10月25日,基隆廳被併入臺北廳,瑞芳地區隸屬「臺北廳瑞芳支廳」。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前述15庄合併為臺北州基隆郡「瑞芳庄」,轄域內分為𫙮魚坑、四腳亭、大坑埔、三爪子、柑子瀨、龍潭堵、深澳、鼻頭、焿子寮、九分、九芎橋、猴硐、南子吝、水南洞、草山等15個大字。
- 𫙮魚坑大字下有「𫙮魚坑」、「八分寮」、「大寮」、「尫子上天」、「坑子內」、「頂坪」、「滴水子」小字名
- 四腳亭大字下有「四腳亭埔」、「楓子瀨」、「粗坑口」、「四腳亭坑」小字名
- 三爪子大字下有「堅石」、「三爪子坑」、「員山子」、「蛇子形」、「坪林」、「魚寮子」、「烏塗坑」、「柴寮子」、「中坑」、「新路尾」小字名
- 大坑埔大字下有「大坑埔」、「大坑內」小字名
- 柑子瀨大字下有「柑子瀨」、「薴子潭」小字名
- 南子吝大字下有「南子吝」、「哩咾」小字名
- 草山大字下有「草山」、「石梯坑」、「苦苓嶺」小字名[5]
昭和8年(1933年)12月16日「九分」大字改為「金瓜石」(府令143號)。昭和13年(1938年)2月11日,瑞芳庄升格為「瑞芳街」(府令7號)。二戰後,瑞芳街在1946年1月16日改為臺北縣基隆區瑞芳鎮。1950年8月,縣轄區廢止,瑞芳鎮直接隸屬臺北縣。
Remove ads
街庄長
人口
設施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