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爾沁左翼中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尔沁左翼中旗
Remove ads

科爾沁左翼中旗蒙古語ᠬᠣᠷᠴ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西里爾字母Хорчин зүүн гарын дундад хошуу)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下轄的一個,簡稱科左中旗。位於內蒙古東部、通遼市東南部,地處科爾沁沙地松遼平原交接地帶。總面積11570平方千米,旗人民政府駐保康鎮

快速預覽 科爾沁左翼中旗ᠬᠣᠷᠴᠢᠨ 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ᠤᠨ ᠳᠤᠮᠳᠠᠳᠤ ᠬᠣᠰᠢᠭᠤ, 國家 ...
Remove ads

沿革

「科爾沁」源自蒙古語,意為「帶弓箭的人」。明末屬科爾沁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置科爾沁左翼中旗,俗稱達爾罕旗,會盟在哲里木盟。漢民放墾後開始實行蒙漢分治,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遼源州於鄭家屯(今雙遼市)。1914年,民國政府在科爾沁左翼中旗巴林太來設通遼鎮,1918年改為通遼縣九一八事變後,屬滿洲國興安南省,此時封建王公制度也被廢除。1932年5月15日至1949年6月16日,該旗正式名稱為東科中旗

1945年8月12日,東科中旗公署參事官井手俊太郎等40多名日本人,乘坐7輛馬車連夜趕到臥虎屯站,乘火車逃走。8月14日,東科中旗旗長烏力圖在巴彥塔拉東科中旗公署(今巴彥塔拉鎮中學南側青磚瓦房遺址)召開會議,解散東科中旗公署,同時成立東科中旗及各「努圖克」(區公所)地方治安維持會。烏力圖自任維持會會長;副會長為薩拉哈旺珠爾、色旺道爾吉。維持會下設總務處、行政處、文教處和保安處4個處。

1945年,東科中旗受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東蒙本部領導,直屬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1945年12月,東科中旗政府在巴彥塔拉成立,烏力圖任新政權的首任旗長。1946年3月,哲里木省在巴彥塔拉成立,東科中旗隸屬哲里木省。6月,哲里木省改為哲里木盟,東科中旗隸屬遼吉省哲里木盟。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該旗組建了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二師十一團、東科中旗旗大隊和東蒙軍政幹部學校。1947年屬遼北省。1949年隨哲里木盟劃入內蒙古自治區,

1999年1月,哲里木盟撤盟改市,科爾沁左翼中旗歸屬通遼市。

2011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將科左中旗命名為革命老區[2]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科爾沁左翼中旗下轄11個、1個、5個蘇木[3]

保康鎮、​寶龍山鎮、​舍伯吐鎮、​巴彥塔拉鎮、​門達鎮、​架瑪吐鎮、​腰林毛都鎮、​希伯花鎮、​花吐古拉鎮、​代力吉鎮、​努日木鎮、​花胡碩蘇木、​協代蘇木、​白興吐蘇木、​圖布信蘇木、​敖包蘇木、​勝利鄉、​白音塔拉農場、​珠日河牧場和​豐庫牧場。

交通

Thumb
科左中旗與吉林省雙遼市接壤

新魯高速公路從科左中旗西側過境,大廣高速公路則在科左中旗南部穿過。

平齊鐵路過境,設保康站通讓鐵路亦從科左中旗穿過。

人口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科爾沁左翼中旗常住人口為399631人[4],男性人口占比51.35%,女性人口占比48.65%,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14.46%,15-59歲占比67.35%,60歲以上占比18.19%,65歲以上占比11.62%。

文化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哈民遺址:遺址距今約5500~5000年,為內蒙古及東北地區一處大型史前環壕聚落遺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