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秦山核電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山核电站
Remove ads

秦山核電廠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秦山街道,是中國大陸建成的第一座核電廠,在經過多次擴建後,現已發展成一處大型核電基地。

快速預覽 秦山核電廠, 國家/地區 ...
Remove ads

概述

秦山核電廠瀕臨東海杭州灣,並且鄰近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在秦山核電廠所在的浙江省目前有兩座可為核電廠安全穩定運行提供配套的抽水蓄能電站——天荒坪和桐柏。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位於浙江省安吉縣,安裝6台30萬千瓦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80萬千瓦。桐柏抽水蓄能電站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安裝4台30萬千瓦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

目前秦山核電廠的總裝機容量為654.6萬千瓦,已成為中國一處大型的核電基地。

秦山一期

秦山一期核電項目肇始於1970年2月8日周恩來視察上海,對上海市委提出要在核能源利用方面多點做貢獻。上海市委遵照周恩來指示組建了上海728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正副組長為馬天水(華東局科委原主任)和許言,組員有上海警備區、機電一局、冶金局、化工局主要負責人,設辦公室主持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朱東根。選擇了當時國際上公認熔鹽反應爐先進方案,由二機部國防科委上報國務院。

1970年9月周恩來主持中央專門委員會審定後開展初步設計,周恩來提出「安全、適用、經濟、自力更生」和「不污染國土、不危害人民」原則方針。這一堆型通過近一年的實踐碰到很多問題無法克服,推倒原方案重新選擇反應爐類型。

1971年8月,朱勝得任728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1971年9月,2.5萬千瓦熔鹽試驗堆核電廠方案的廠址選在安徽省寧國縣。從1971年9月到1972年2月,728工程在各個科研單位、設計單位布置的148項定點研製機器、儀表、儀器計劃全面收尾,總共耗資工程款800多萬元。聘請了二機部第二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歐陽予六機部核子動力研究所總工彭士祿擔任總設計師,至1972年10月初步確定採用壓水堆型技術路線,制定了15萬千瓦和30萬千瓦二個規模方案。15萬千瓦方案在設備製造上稍增加一些條件可以拿下,屬於保守型;30萬千瓦方案要增加較多投資,設備製造廠超過現有製造極限,同時廠房製造設備增添較多,屬於「跳一跳」能摘下果實更具挑戰性質,但是對今後核電全產業鏈有巨大長遠利益。計劃開工5年後完成基建併網發電。上海市抽調技術人員組成了「728工程設計隊」,抽調電廠行政、技術人員組成了「728工程建廠籌建處」。

1974年1月初,728工程初步完成了堆型篩選報告、規模供選的二個設計方案、設備製造廠的調研報告,廠址(站)初選方案。通過了六機部核子動力工程專家的技術評審。1974年2月由二機部、國防科委上報總理辦公室、中央專門委員會。1974年3月,上海市調艾丁任728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朱勝得為副主任。

1974年3月3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廳召開中央專門委員會會議,研究討論上海市申報的核電廠建設報告,批准了此項目,採用30萬千瓦壓水堆方案,廠址定在浙江富陽縣富春江畔長山弄,建設資金由國家財政投資,列為國家重點項目,由國家計委平衡資金,國防科委督促二機部歸口,上海負責落實建設。1975年春節前,國家計委撥付了728工程設備製造費和擴大廠房基建資金。1975年9月下旬,浙江省省委書記譚啟龍提出富陽江下游約有2700萬人口使用富春江水,請728工程再慎重研究。

1975年10月擴大初步設計完成。1978年2月,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廠廠址選在江蘇省江陰縣。1980年9月初選浙江省海鹽縣秦山、長山兩處的海邊。使用海水作為外冷卻迴路,在設備製造、材料使用上,難度大些、成本高一點。經兩年勘查,1982年11月,國家經濟委員會批准秦山廠址。

在起初的規劃中,秦山核電廠一期僅具有試驗性質,它採用了當時國際上成熟的壓水型反應爐技術,建設單台30萬千瓦發電機組,並由中國自主承擔整個電站的設計、建造、設備提供和運營管理工作。一期工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工業部主導推進,業主秦山核電公司,總體和一迴路設計單位上海核工程設計研究院,二迴路設計單位華東電力設計院,海水、淡水取、排水設計單位上海市政設計院,海堤勘察設計單位浙江省錢塘江工程管理局,施工單位中核建公司,裝備主製造商上海電氣集團,壓力槽日本三菱,RER700型軸密封主泵為德國凱士比公司英語KSB Company(KSB)設計製造,[1]堆內構件由上海第一工具機廠製造,磁力提升式控制棒驅動機構由上海先鋒電機廠製造,蒸汽發生器由上海鍋爐廠製造,飽和汽輪機由上海汽輪機廠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聯合設計。1983年10月完成初步設計。1985年6月1日破土動工。1985年5月20日澆搗第一罐混凝土,開始全面施工。1991年12月15日零時15分首次實現併網發電,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投產的唯一核電機組。機組在測試運行了兩年之後,1993年12月達到設計的年發電能力。1994年4月正式投入商業運營。1995年7月通過國家竣工驗收。年發電量17億千瓦時。

主系統為2條環路,每條環路有蒸汽發生器和主循環泵1台,2條環路共用1台穩壓器。

2021年11月5日,國家能源局批准了1號機組延續運行,有效期至2041年12月15日[2]

Remove ads

秦山二期

二期工程依然由中國自主承擔設計、建造和運營任務,採用壓水反應爐技術,安裝4台60萬千瓦發電機組。1986年1月18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造,1987年立項。1、2號機組先後於1996年6月2日、1997年3月23日開工,分別於2002年4月15日、2004年5月3日投入商業運行。業主單位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浙江省電力開發公司、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公司華東公司和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一迴路100D封式主泵由西班牙馬利諾西班牙語Maliaño核設施有限公司(Equipos nucleares S.A.),簡稱恩薩(ENSA),依據美國西屋公司1995年的設計標準而製造。每台機組配置兩套一迴路系統。[3]600千瓩機組的蒸汽發生器就是西班牙ENSA公司製造;反應爐上方的環形起重機是西班牙BWE公司製造,有190T與5T兩種起重鉤。

秦山二期核電廠擴建(3、4號機組)主體工程於2006年4月28日開工,分別於2010、2011年底併網。

秦山三期

三期工程由中國和加拿大政府合作,採用加拿大提供的加拿大重水鈾反應爐(CANDU)的重水反應爐技術,建設兩台70萬千瓦發電機組,於2003年建成。

每台機組安裝兩台蒸汽發生器,四台主泵。

方家山(一期擴建)

反應爐數據

更多資訊 機組名稱, 類型 ...
Remove ads

組織結構

秦山核電廠目前共有9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654.6萬千瓦。在組織結構上,分為三個實體。

秦山核電廠一期的業主秦山核電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股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100%)。

  • 一期機組裝機容量30萬千瓦,1991年12月併網發電。
  • 一期擴建工程2台100萬千瓦機組(方家山核電廠),為國家4萬億投資項目之一,總投資約460億。

秦山核電廠二期的業主為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股東有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50%)、浙江省電力開發公司(20%)、申能股份有限公司(12%)、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10%)、華東電網有限公司(6%)等。

  • 二期1號機組裝機容量60萬千瓦,2002年2月併網發電。
  • 二期2號機組裝機容量60萬千瓦,2004年3月併網發電。
  • 二期3號機組裝機容量60萬千瓦,2010年10月併網發電。
  • 二期4號機組裝機容量60萬千瓦,2011年12月併網發電。

秦山核電廠三期的業主為秦山第三核電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股東有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51%)、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20%)、浙江省電力開發公司(10%)、申能股份有限公司(10%)、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9%)。

  • 三期1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2年11月併網發電。
  • 三期2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6月併網發電。
Remove ads

圖片

中國大陸核電廠分布(瀏覽
 已投入運營  建設中  確認籌建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