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二次松方內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松方內閣
Remove ads

第二次松方內閣(日語:第二次松方内閣だいにじ まつかたないかく Dainiji Matsukata Naikaku */?)是日本伯爵松方正義就任第6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後,自1896年(明治29年)9月18日至1898年1月12日組成的內閣。民間常取組閣成員中兩大領袖松方正義和大隈重信之名,稱其為松隈內閣

快速預覽 第二次松方內閣, 建立日期 ...

概要

儘管日本在對中國甲午戰爭中取得勝利,與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獲得了福建臺灣省遼東殖民地以及鉅額賠款,但是條約中割讓遼東半島的決定卻遭到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國的強硬反對,最終日本不得不放棄對遼東半島的永久占領權、與中國簽訂《遼南條約》讓中國贖回遼東,史稱三國干涉還遼[1][2]。此事使日本國內輿論譁然,當時主政的第二次伊藤內閣受到極大譴責,最終領導內閣的伊藤博文(同時也是《馬關條約》日方締約代表)被迫於1896年(明治29年)8月辭去內閣總理大臣一職,由班列日語無任所大臣 (日本)#旧憲法下における「班列」と「無任所國務大臣」黑田清隆臨時代理;後由曾籌組第一次松方內閣、擔任第二次伊藤內閣大藏大臣(1895年8月辭任)的松方正義繼任組閣[3][4]。在經明治天皇同意任命後,松方於1896年9月再度就任為內閣總理大臣[5]

1897年12月,因增稅法案問題,使松方內閣與國會關係驟降,同時內閣成員對於是否要為臺灣統治腐敗彈劾時任的臺灣總督乃木希典一事也意見分歧,導致以進步黨日語進歩党 (日本 1896-1898)黨魁大隈重信為首的數名閣員退任。松方不堪負荷,遂在解散眾議院之後率領內閣總辭,由伊藤博文繼任組閣[3][6][7]

Remove ads

內閣成員

除部分特殊情況外,本內閣閣員皆於1896年9月18日就任[5]

國務大臣

更多資訊 職位名, 任數 ...

其他

更多資訊 職位名, 任數 ...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