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總參謀部大樓 (貝爾格勒)

南斯拉夫及塞爾維亞國防部總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總參謀部大樓 (貝爾格萊德)map
Remove ads

總參謀部大樓塞爾維亞語Зграда Генералштаба羅馬化:Zgrada Generalštaba)是一組政府建築群,曾為南斯拉夫人民防衛聯盟秘書處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部的辦公地點。現時,其未受損部分(即「B座」塔樓)由塞爾維亞國防部使用。大樓位於貝爾格勒薩夫斯基韋納茨區。

快速預覽 總參謀部大樓, 概要 ...

這座建築群在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時遭受嚴重損毀,自此多數部分一直荒廢至今。

Remove ads

名稱

該建築的正式名稱為人民防衛聯邦秘書處大樓塞爾維亞語Зграда Савезног секретаријата за народну одбрану羅馬化:Zgrada Saveznog sekretarijata za narodnu odbranu)。它原屬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人民防衛聯邦秘書處,並以此名稱登錄於文化遺產名錄。自1992年至1999年間,該建築曾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國防部所用。

歷史

這組建築群最初為南斯拉夫人民防衛聯邦秘書處及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部而建,建造工程於1955年至1965年間完成[2]

Thumb
2013年的建築群

在1999年4月29日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期間,該建築群在十五分鐘內遭受兩次空襲[3][4]。由於當時大樓內並無人員,這次轟炸普遍被視為象徵性行動,旨在打擊代表國家權力的象徵,而非出於直接的軍事目的[5]。9日後,即5月7日午夜前後,該建築再度成為轟炸目標[4]

除於2014年拆除「B座」的入口附樓外,整個建築群至今未曾修復,成為貝爾格勒最具代表性的廢墟之一。

2015年,當局開始清理「A座」的廢墟,以穩定建築結構[6]。約5000平方米的中央部分被完全拆除,而臨街一側的混凝土支撐樑亦重新澆築[7]

2017年,塞爾維亞政府提出計劃,打算拆除「A座」餘下部分,並按原貌重建[8]。不過,塞爾維亞建築師協會隨即發起倡議,呼籲將該建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該協會指控政府曾計劃將其從文化遺產登記冊中除名,但因法律程序繁複,最終選擇改以重建方式處理[9]。協會強烈批評政府決定,指拆除「A座」將是「對我國文化的永久損失」,並稱這座建築是「北約暴力與苦難的象徵」[9]。同年,在北約轟炸塞爾維亞十六週年之際,塞爾維亞政府在大樓前舉行紀念儀式,一些觀察者認為,這表明該廢墟已成為事實上的戰爭紀念地[10]

此後,關於建築再利用的構想不斷出現,其中包括將其改建為酒店[11][12]。當時的塞爾維亞總理亞歷山大·武契奇曾宣佈,擬在「A座」原址興建斯特凡·尼曼雅雕像及一所中世紀塞爾維亞博物館[13][14]。然而,這一計劃最終被擱置,雕像改於薩瓦廣場落成[15]

2024年3月,亞歷山大·約萬諾維奇·丘塔披露,政府正準備發佈一份備忘錄,內容實際上將把總參謀部大樓群的使用權轉交予兩間美國離岸公司——Kushner Realty與Atlantic Incubation Partners LLC。這兩家公司均登記在強納森·庫什納名下,他是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女婿賈里德·庫什納的堂兄[16]塞爾維亞建設及基礎設施部長戈蘭·韋西奇其後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證實,他已獲政府授權簽署相關備忘錄,計劃將整個建築群租予這兩家公司,租期長達99年[17]。貝爾格勒市文物保護研究所隨後表示,該建築仍被列為文化遺產,至今並未收到任何建議撤銷該地位的官方文件[18]。不久之後,賈里德·庫什納發佈了多張設計效果圖,顯示該地將改建為一個高級綜合發展項目[19]。對此,政黨生態起義宣佈展開聯署運動,反對政府出售建築,並倡議在原址興建紀念轟炸受難者的紀念中心[20]

2024年5月,塞爾維亞政府批准與庫什納及理察·格雷內爾合作的協議,計劃投資5億美元在原址興建一座豪華酒店[21]。同年11月15日,政府決定將該大樓自中央不動產文化遺產登記冊中除名,為開發計劃鋪路[22]。該決定於11月23日正式生效[22]。2025年1月16日,庫什納宣佈,原南斯拉夫國防部大樓的所在地將興建一間川普酒店[23]。翌日,塞爾維亞共和國文物保護研究所發聲明指,根據文化遺產法規,該大樓不會被移出登錄名錄,除非其已完全毀壞或不復存在[24]

2024年10月,歐洲文化遺產組織歐洲遺產因塞爾維亞政府有意拆除大樓遺留部分,將其列入「歐洲最受威脅的七大文化遺產與紀念地」名單[25]

Remove ads

建築

總參謀部大樓由塞爾維亞建築師尼古拉·多布羅維奇設計[5]。建築群位於貝爾格勒市中心,被涅曼尼納街一分為二。設計靈感源自蘇捷斯卡河峽谷,那裏曾是南斯拉夫在二戰中最具象徵意義的戰場之一。設計構想中,街道象徵河流,兩側宏偉的建築群則代表峽谷兩岸。由於涅曼尼納街自貝爾格勒火車總站一路向上延伸,兩翼建築於山坡交匯處形成一道象徵性的「城門」[5]

建築以層疊的結構設計為特色,外牆材料形成強烈對比,粗獷的紅褐色石材取自科謝里奇,而白色大理石則來自布拉奇島[26]。其中最具辨識度的細節是外牆上以晚期現代主義風格設計的窗格柵條,成為整體視覺的核心元素。

建築群北側為「A座」,位於克涅扎·米洛沙街政府大樓對面,面積12654平方米[4]。南側為「B座」,位於涅曼尼納街對面,面積36581平方米[4]

Thumb
現時,「A座」已成廢墟(見圖左),而「B座」則部分受損,其塔樓現為塞爾維亞國防部總部所在地(見圖右)。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