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國陸軍

美軍下屬軍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陆军
Remove ads

美國陸軍(英語:United States Army縮寫USA),是美軍陸軍軍種,是八個制服部隊的其中之一。現代美國陸軍起源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大陸軍邦聯議會在1784年成立美國陸軍取代解散的大陸軍。美國陸軍由文職的陸軍部長和軍職的陸軍參謀長領導,而陸軍參謀長也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作為最大的軍事部門,美國陸軍在2020財政年度擁有正規軍480,893人、國民兵336,129人、預備役188,703人,綜合兵力1,005,725人。

快速預覽 美國陸軍, 成立時間 ...
Remove ads

任務

美國陸軍是合眾國軍隊的地面分支,美國法典第10卷第3062條將陸軍的目的定義為:

  • 維護和平與安全,並為合眾國、聯邦、屬地以及合眾國占領的任何地區提供防禦
  • 支援國家政策
  • 執行國家目標
  • 克服任何需對危害合眾國和平與安全的侵略行為負責的國家[4][5]

《2018年陸軍戰略》闡明2028年陸軍願景的八點目標,雖然陸軍的使命不變,但陸軍戰略將建立在陸軍旅現代化英語Brigade Modernization Command的基礎上重點關注軍級和師級編隊,該戰略增加現代化、高強度衝突改革和多域聯合作戰,將於2028年完成。

歷史

美國歷史上第一支統一的職業軍隊是1775年為在獨立戰爭中抵抗英軍而成立的大陸軍(在此之前各殖民地分別管理著自己的民兵武裝),喬治·華盛頓為其統帥。不過因為美國獨立後各州的共和主義情緒以及對國家常備正規軍的不信任,這支軍隊在戰爭結束後不久便解散了。

接替大陸軍的聯邦級(即國家級)軍隊是美國正規軍英語Regular Army (United States),起初正規軍的規模很小,美國主要的武裝部隊則繼續依靠各州自己的民兵武裝。但隨著美國向西擴張,與印第安人的衝突越來越頻繁,正規軍在1791年不得不擴充並改名為合眾國軍團英語L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796年又正式更名為合眾國陸軍United States Army),即如今人們平時所說的「美國陸軍」。在美國接下來的一系列軍事衝突中(1812年戰爭印第安戰爭美國內戰美西戰爭等),美國陸軍的規模也隨著聯邦政府的權力擴張而變得越來越大。

儘管如此,由於美國悠久的共和主義民兵傳統,直到美西戰爭時,美軍作戰都還主要依賴著各州民兵或甚至民間武裝為聯邦臨時提供的志願部隊,而不是聯邦政府本身常備的正規陸軍。這些平時不屬於聯邦政府管轄,只是在戰時自願「為國效力」而聽從美國陸軍指揮的部隊,統稱為合眾國志願兵英語United States Volunteers。日常人們則以「志願軍」(volunteers)和「正規軍」(regulars)區分二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美國第一次完全依靠聯邦政府正規軍參加的大型軍事衝突。起初,政府臨時徵召來的義務兵和自願報名的志願兵還與美國陸軍的正規軍分開,單獨稱為「美國國民軍英語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World WarI」,但在1918年(美國參戰一年不到)時美國戰爭部便取消了這個劃分,宣布所有原國民軍部隊均為美國陸軍的一部分。

一戰結束後,孤立主義盛行的美國又開始削減聯邦軍隊規模。美國國會通過了1920年國防法英語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重組美國陸上武裝力量,確定了其三大組成部分:正規軍(即美國陸軍的常備部隊)、陸軍國民兵美國陸軍預備役

美國自1910年後開始使用飛機,起初隸屬陸軍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7年,美國陸軍航空軍正式從美國陸軍中分離,成為了獨立的美國空軍。美國陸軍則又先後參加了韓戰越南戰爭。隨著美軍在越戰中的參與不再為人民支持,志願役陸軍計劃英語Project VOLAR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發起,力求廢除義務兵役制。聯邦政府終於在越戰後在事實上廢除了義務兵役(不過並未正式立法),美國陸軍也成為了一支全志願兵役軍隊,官兵全部由自願入伍者組成。[6]

1990年代初,冷戰結束使得美國進行裁軍政策[7],解散了許多單位。之後在1990年代末期推動了「美國陸軍轉型英語Transform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計劃」,以使美國陸軍從冷戰時期的架構轉型為新型態的組織。當中一項顯著的改變,就是時任陸軍參謀長艾力·新關上將提出的、重新編組一些獨立旅,使其能擁有自己專屬的支援單位,而得以獨立自主的行動。這種部隊在之後稱作「旅級戰鬥隊」(BCT[8]。2006年12月,接替新關的下屆陸軍參謀長彼得·斯庫梅克英語Peter Schoomaker以「包含了現代化、模組轉換、現役與預備役單位間的重新平衡,以及一個可以持久作戰的新世代」一句話,概括了這次美國陸軍轉型的內容[9]

Remove ads

組織

指揮

在1947年以前,美國戰爭部負責管轄美國陸軍並處理其一切事務。

1947年9月18日美國戰爭部更名為美國陸軍部,與美國海軍部美國空軍部一起向國防部負責。陸軍部長是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確認的文職官員,負責領導和處理陸軍的所有事務。由一名陸軍副部長擔任副手。

陸軍參謀長,則是陸軍中最高階的軍官。 作為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向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和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提供建議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指導下處理軍事行動事宜。由一名陸軍副參謀長擔任副手。

陸軍總士官長美國陸軍參謀長的顧問。具體的職責因參謀長而異,通常是負責爭取士兵的權益。

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案》(Goldwater-Nichols Act)規定,對部隊的作戰控制應從總統到國防部長,再到統一戰鬥指揮官的指揮鏈,他們在其負責的地理或職能區域內控制所有武裝部隊,因此陸軍部僅負責組織,培訓和裝備其部隊。

結構

美國陸軍的組織結構可由大到小排列如下:

Remove ads

組成

陸軍以專業來區分人員組成,每種兵科佩戴不同的徽章。

根據2010年2月1日發布的美國陸軍手冊600-3則可區分為:

  • 作戰兵科(Operations Division): 步兵、裝甲兵、航空、網路、防砲、工兵、化學、憲兵、特種部隊、心理、民政。
  • 作戰支援兵科(Operations Support Division)通訊、情報。
  • 部隊保障兵科(Force Sustainment Division)軍需、軍械、運輸、後勤、行政、財務、醫療、軍牧、軍法。

陸軍國民兵

陸軍國民兵在50個州、3個地區和哥倫比亞特區分別佈署部隊,並由各自的地方政府管理。

陸軍國民兵在根據《美國法典》第10篇由聯邦指揮。若在州政府的指揮則根據《美國法典》第32篇和適用的州法律。陸軍國民兵可以在總統或州長的指揮下應變國內突發事件和災難,比如由颶風,洪水,地震,以及內亂。在哥倫比亞特區特區陸軍國民兵英語District of Columbia Army National Guard陸軍國民兵(District of Columbia Army National Guard)則是聯邦民兵,由美國總統管轄。

在1933年之前,國民兵的成員一直被視為州民兵,直到他們通常在戰爭爆發時由聯邦指揮。1920年國防法英語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修訂,所有國民兵士兵都享有雙重身份。他們在州或地區的州長的領導下擔任國民兵,在總統的授權下在美國陸軍國民兵中擔任美軍的預備役成員。

陸軍國民兵和空軍國民兵皆直屬於美國國民警衛局

截至2017年,歷任44位美國總統中,有21人曾在民兵單位或陸軍國民兵服役。

Thumb
馬里蘭州陸軍國民兵第175步兵團進行城鎮作戰演習
Remove ads

美國陸軍預備役

1908年4月23日,國會成立了美國陸軍預備役的前身醫療預備部隊(Medical Reserve Corps)。根據1920年國防法英語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國會授權改編軍官預備部隊(Officers Reserve Corps)、士官兵預備部隊(Enlisted Reserve Corps)及預備役軍官訓練團,成為美國陸軍預備役。

單位

主要司令部

美國陸軍部[10]

更多資訊 陸軍司令部, 總部所在地 ...
Remove ads

戰鬥部隊

戰區軍團

野戰軍團

機動戰鬥部隊


特種作戰部隊

裝備

Thumb
美國陸軍各時期作戰服
Thumb
美國陸軍新舊兩版常服——綠常服(AGSU)跟藍常服
Thumb
一名穿著OCP迷彩陸軍作戰服的士兵
Thumb
M1A2艾布拉姆斯主力戰車AH-64阿帕契
Thumb
CH-47直升機準備吊運M777榴彈砲
Thumb
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UH-60黑鷹直升機

個人武器

更多資訊 型號, 圖片 ...

火砲

車輛

艦船

軍服

單兵裝具

  • 美國 ESS Crossbow護目鏡
  • 美國 Revision Sawfly護目鏡
  • 美國 Revision Desert Locust防風鏡
  • 美國 Gatorz Magnum護目鏡(特種作戰部隊使用)
  • 美國 Blackhawk CQC
  • 美國 Safariland快拔槍套(更換M17後Safariland III級槍套將成為一般配發槍套)

瞄具

鐳射指示器

軍階

軍官

更多資訊 國防部階級, O-10 ...
Thumb
陸軍制服

准尉

更多資訊 國防部級別, W-5 ...

士官與士兵

更多資訊 國防部級別, E-9 ...

士兵升遷系統

在美國陸軍內部,一名士兵的升遷通常與軍齡和表現有關。在無軍法及行政處罰的情況下,一名現役陸軍新兵完成基礎訓練後即可升遷成一等兵,一等兵服役滿一年後能自動升遷成上等兵,上等兵服役滿一年後即可升遷成技術士。

滿足一定條件的新兵可以以高於新兵的軍階進入部隊:

  1. 若該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至少24個大學學分或者在高中時期參與至少2年的少年預備軍官訓練團(JROTC),則該新兵入伍時會直接授階為一等兵;[26]
  2. 若該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至少36個大學學分或者在高中時期參與至少3年的少年預備軍官訓練團(JROTC)或是擁有副學士學位,則該新兵入伍時會直接授階為上等兵;[26]
  3. 若該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大學本科及以上的學位,則該新兵入伍時會直接授階為技術士。[26]

而從基層士兵升遷成士官則須通過多項考核。一名技術士若要升遷成中士,則必須滿足以下所有條件:[27]

  1. 至少17個月的總服役時間以及5個月的技術軍士服役時間;
  2. 通過陸軍體能測試以及射擊考核;
  3. 通過營/旅級晉升委員會的考核(promotion board);
  4. 陸軍士官學校基礎領導課程畢業;
  5. 滿足每個月的升遷分數指標。

通過以上1-4的技術士則會稱為待晉升軍士(promotion status, P Status),在某些條件允許的單位,待晉升軍士會晉升下士。下士可以行使基礎士官的職權,但是下士軍階不可轉換單位。若該士兵在離開單位前未晉升為中士,則該士兵在新單位的軍階會回退為技術士。[28]

一名中士若要升遷成上士,則必須滿足以下所有條件:[27]

  1. 至少47個月的總服役時間以及6個月的中士服役時間;
  2. 通過陸軍體能測試以及射擊考核;
  3. 通過營/旅級晉升委員會的考核(promotion board);
  4. 陸軍士官學校高級領導課程畢業;
  5. 滿足每個月的升遷分數指標。

而上士以上的士官軍階升遷,一切考核及晉升的權力由陸軍部統一行使,營、旅一級單位僅能行使推薦權。

另外具有大學學歷的軍官預選學校學生在入伍訓和新兵訓練(BCT)期間亦視同技術士,在軍官預選學校訓練期間則會晉升至等同中士(E-5)薪酬等級的特殊軍階 「軍官候補生」(OC)。

美國陸軍預備役以及美國陸軍國民兵的士兵升遷不適用本升遷系統。

流行文化

電影

電視劇

小說

參見

·美國三軍部隊
美國陸軍
US Army
美國海軍
US Navy
美國空軍
US Air Force
美國海軍陸戰隊
US Marine Corps
美國海岸防衛隊
US Coast Guard
美國太空軍
US Space Force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