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國黨
伊隆·馬斯克宣布創立的政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美國黨(英語:America Party)是美國的一個政黨,最初於2025年6月5日由美國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提出,並在與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發生爭執後於7月5日宣布成立,但尚未確定是否在聯邦選舉委員會正式註冊。
![]() |
Remove ads
背景與歷史
伊隆·馬斯克在唐納·川普再次贏得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3][4]。2025年6月,此時已經是前總統顧問的馬斯克與川普就當時提出的《大而美法案》中的條款發生爭執[5][6]。6月5日,川普在會見德國總理弗里德利希·梅爾茨時公開批評馬斯克,爭端進一步升級[7]。在X上發表一系列譴責川普的帖子中,馬斯克提議成立一個代表「中間80%」的政黨[8],並附上一份允許用戶投票「是」或「否」的調查問卷[9]。次日,民意調查結束,約80%的受訪者投了贊成票。在宣布應該根據民意調查成立一個政黨幾分鐘後,馬斯克將其命名為「美國黨」[10]。在該黨成立之前,一些反對兩黨制的政黨和個人曾試圖爭取馬斯克的支持。在接受《政客》採訪時,楊安澤尋求與馬斯克合作,共同建立一個政黨,或支持楊安澤的前進黨。馬斯克此前曾在2020年總統競選中支持楊安澤[11]。自由意志主義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文·內哈伊拉於7月提議與馬斯克合作[12]。
據路透社報道,儘管馬斯克尋求與川普達成解決方案並與川普政府進行接觸,但他對成立美國黨的態度是「認真的」[13]。當月晚些時候,隨著《大而美法案》在參議院接近投票,他發誓如果該法案獲得通過,他將組建美國黨,並承諾支持向投票支持該法案的共和黨人發起初選挑戰[14]。數天後,《大而美法案》回到眾議院投票,並於7月3日獲得通過[15]。馬斯克概述了一項潛在的選舉策略,並於次日進行第二次民意調查[16]。他將共和黨和民主黨都稱為「單一政黨」,批評他們未能提供真正的替代方案[17]。
人們普遍認為,馬斯克建立一個可行的第三黨派的可能性很小[22]。《華盛頓郵報》指出,儘管馬斯克擁有足夠的財富來建立一個政黨,但他商業生涯的複雜情況、他無力影響2025年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選舉,以及他在政府效率部工作導致的支持率下降,都可能阻礙他的努力[18]。此外,美國黨還面臨著選票獲取問題[18]。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黨的幾天前,他曾與盟友進行過概念性(而非務實性)的會談[21]。7月4日,馬斯克在X平台上進行了第二次民意調查,詢問美國民眾是否希望「擺脫兩黨制(有人稱之為一黨制)」。民意調查於次日(7月5日)結束,約65%的受訪者投票支持新政黨[23]。同日,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24]。
合眾國際社7月5日報道稱,馬斯克並未透露他是否已向負責監督美國聯邦選舉的聯邦選舉委員會登記該政黨。此後,該政黨並未立即在聯邦選舉委員會的網站出現有關信息[25]。7月6日,馬克·庫班和安東尼·斯卡拉姆齊宣布「有興趣」支持該政黨,並提供援助以使該政黨進入州選舉[26]。同一天,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表示:「我猜想那些董事會不喜歡馬斯克昨天的聲明,並將鼓勵他專注於商業活動,而不是政治活動。」貝森特此前曾在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時與他發生過爭執,據稱還發生了肢體衝突[27]。
唐納·川普在7月7日發布於Truth Social的帖子中表示,他「傷心地看到伊隆·馬斯克徹底『脫軌』,在過去五周里基本上變成了一場車禍[28]。」此前的第二天,馬斯克尚未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交組建政黨的申請,也未採取任何實際步驟來組建政黨[29]。
Remove ads
政黨理念
馬斯克表示美國黨的核心理念是削減國家赤字[20][30]。同時也專注於去管制化、自由貿易以及引進人才,主張該黨在財政上採取保守主義[1]。紐約時報的社論認為其政治理念被輿論認為是同時批評了民主與共和兩黨,因此不能簡單將其理念歸類為全球主義或新自由主義。[30][31]
組織
馬斯克出生於南非,是歸化美國公民,因此並無競選美國總統的資格。他也沒有透露美國黨將由誰領導,以及美國黨的結構性質[32]。
選舉策略
評論家內特·科恩認為,如果唐納·川普和喬·拜登造成的慘澹經濟狀況加劇了人們對兩黨制的不滿,那麼美國黨可以在2028年選舉中獲得合法性[30]。Vox認為,馬斯克可能會在2026年選舉中對共和黨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他將重點放在眾議院和參議院的競爭席位上,從而獲得傾向於未來主義者和自由意志主義者的選民聯盟[33]。
Quantus Insights七月份的一項初步調查顯示,如果伊隆·馬斯克成立第三個政黨,約40%的美國人會支持馬斯克。14%的人表示他們「非常有可能」投票支持,26%的人表示「有點可能」,38%的人表示不太可能支持,其餘的人則表示不確定。調查顯示,男性共和黨人和近一半的獨立男性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而年齡較大的選民和民主黨選民則持懷疑態度[17]。
然而,《紐約時報》也指出,儘管「民意調查早已表明,美國人渴望在兩大政黨之外找到一個選擇」,但這並未轉化為對第三黨的真正支持。該報指出,一些理想主義改革派人士試圖創建第三黨,但都以失敗告終,包括20世紀90年代羅斯·佩羅領導的改革黨,以及近期的「團結美國」和「無黨派聯盟」,以及楊安澤領導的「前進黨」。文章還強調,馬斯克聲稱將通過第三黨從根本上重塑美國政治的不著邊際的說法「表明他幾乎沒有花時間研究州選票獲取和聯邦競選財務法律」,並指出,在單個州獲得選票都需要經過「錯綜複雜的程序」,更不用說在所有50個州了。此外,紐約州還禁止所有政黨在其名稱中使用「American」一詞。《紐約時報》得出的結論是,對於馬斯克來說,劫持自由黨比成立自己的政黨更容易、更便宜,因為自由黨中已經有忠於馬斯克的分子[34]。
MSNBC還就馬斯克的政黨表示「無限的金錢也無法彌補對選舉法、政治學或美國歷史的不了解」。文章還指出,近年來表現最好的第三黨是2016年的加里·詹森,但他僅獲得了3.7%的選票。MSNBC還指出了楊安澤和前進黨、佩羅和改革黨以及無黨派人士,同時指出Unity08和2012年Americans Elect的失敗,以及小羅伯特·F·甘迺迪2024年競選總統的失敗。MSNBC的結論是,馬斯克正在將整個政黨的重心放在贏得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的支持上,而如果川普是他的主要對手,這種情況就永遠不會發生[35]。
為《政客》撰稿的艾力克斯·伯恩斯仍然樂觀地認為,如果馬斯克避免試圖尋求真正的「中間派」觀點,他最終或許能擺脫其他第三方所受制於的平庸。他認為,馬斯克和他的政黨應該在問題上表明明確的黨派立場,但要將傳統的右翼觀點與左翼觀點融合在一起。伯恩斯認為,馬斯克的三大政策應該是:專注於反對川普的關稅並倡導自由貿易、推行財政保守主義以及維護技術官僚的利益[36]。
7月初,馬斯克表示美國黨將專注於「兩到三個參議院席位」和「八到十個眾議院選區」,作為「對有爭議的法律的決定性投票」,並代表公共意志[16]。馬斯克後來表示,該黨將參加2026年選舉[37],並將他的策略與希臘將軍伊巴密濃達在留克特拉戰役中使用的策略進行了比較,即「在戰場上的精確位置集中兵力」[38]。他還表示,該黨將與民主黨和共和黨分開舉行黨團會議,之後將與「兩黨進行立法討論」[39]。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