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羊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羊肉是指從山羊或綿羊身上得出的肉,古時稱為羖肉、羝肉、羯肉,為全世界最普遍的肉品之一。小於一歲的羊稱為羔羊,其肉稱為羔羊肉。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12月22日) |
中文語境中對綿羊肉和山羊肉一般並不作區分,統稱為「羊肉」,而英語中的「lamb/mutton」通常僅指綿羊肉,山羊肉則稱為「goat meat」。
Remove ads
肉質
羊肉肉質與牛肉相似,但肉味較濃。羊肉較豬肉的肉質要細嫩,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少,然而由於市售羊肉多無部位之分,餐廳為減少成本而刻意選取肥肉較多的部位販售,因此在外用餐時,食用羊肉所攝取的脂肪往往反較食用牛肉或豬肉為高。由於羊肉有一股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接受的膻味,所以在炮製羊肉時可能會經過特別處理或加入某些食材以減低羊肉的膻味。
記載
《清異錄》:「馮翊產羊,膏嫩第一,言飲食者推馮翊白沙龍。」《清異錄》又載,武后喜歡吃冷羊肉,特賜張昌宗冷羊肉,並附札稱:「珍郎殺身以奉國。」。
羊肉有山羊肉、野羊肉、綿羊肉,全部都非常可口。
營養與功效
羊肉是冬季進補的重要食品。
唐代虛詵的中醫《本草食療》中,記載「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
中醫書籍《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羊肉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元陽、有益氣血的溫熱補品,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還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用於腎虛腰疼、陽痿精衰、性瘦怕冷、病後虛寒、產婦產後大虛或腹痛的輔助食療。其所含的賴氨酸、精氨酸、駔氨酸、絲氨酸等必需胺基酸也均高於牛肉、豬肉和雞肉。
羊肉的氣味較重,對胃腸的消化負擔也較重,並不適合胃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和豬肉牛肉一樣,過多食用這類動物性脂肪,對心血管系統可能造成壓力,因此羊肉不可食用過多。暑熱天或發熱病人慎食之。
使用方式與保存
羊肉一般以現購現烹為宜,如暫時吃不了的,可用少許鹽醃製2天,即可保存10天左右。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因此,吃羊肉時可以搭配一些涼性蔬菜。既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又能達到羊肉的補益功效。
相關食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