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嗣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胡嗣瑗(1869年8月21日—1949年)[1]晴初,亦字琴初,又字愔仲,別號自玉貴州省貴陽府開州人。清朝中華民國滿洲國政治人物。[2]

生平

胡嗣瑗的先祖來自廣東順德。胡嗣瑗生於清朝同治八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胡嗣瑗中進士,同年閏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3]。授翰林院編修。此後為候補道,任天津北洋法政學堂總辦,並曾任直隸總督陳夔龍的幕僚。[2]

中華民國初年,馮國璋任直隸都督時,胡嗣瑗任都督公署秘書長。此後,馮國璋轉任江蘇都督,他繼續在馮國璋手下任職。民國四年(1915年),他任江蘇金陵道道尹馮國璋任江蘇將軍時,他曾任將軍府諮議廳廳長,作為首席幕僚代行政務。民國六年(1917年),參加張勳復辟,任內閣閣丞。後來,被馮國璋免職,此後在杭州西湖建立了五峰草堂開始隱居。[2]

民國十一年(1922年)11月25日,溥儀傳旨賞胡嗣瑗在紫禁城內騎馬。民國十四年(1925年)3月8日,溥儀於天津張園成立了行在辦事處鄭孝胥和胡嗣瑗負責管理總務處。胡嗣瑗還出任清室駐天津辦事處顧問,負責行在的日常事務。後來胡嗣瑗隨溥儀從天津潛赴中國東北。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初,溥儀在板垣征四郎的壓力下同意任滿洲國執政。溥儀希望陳寶琛執政府府中令,但沒有成功。當時胡嗣瑗和寶熙均想獲得該職,寶熙最終獲得執政府府中令一職。胡嗣瑗則獲任執政府秘書處長。兩年後,滿洲國實行帝制,執政府改為宮內府,胡嗣瑗和寶熙又都想獲得宮內府大臣一職。不久二人都未能如願,而是皆被任命為參議府參議。 [2]

胡嗣瑗擅長書畫。1946年,徐操王雪濤等人合作書畫扇面,內鈐胡嗣瑗的印。[2]

1949年病逝[4]

Remove ads

著作

  • 《直廬日記》、現代版《胡嗣瑗日記》。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