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尖山鎮 (磐安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尖山镇 (磐安县)map
Remove ads

尖山鎮,中國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下轄的一個

快速預覽 尖山鎮, 國家 ...

2018年1月,撤銷尖山鎮、萬蒼鄉胡宅鄉建制,合併設立新的尖山鎮。調整後,新的尖山鎮轄5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尖山村。[1]

沿革

尖山鎮位於縣境東北部。東接胡宅鄉天台縣,南鄰萬蒼鄉,西鄰嶺口鄉玉峰鄉,北接胡宅鄉東陽縣玉溪鄉,總面積37,08平方公里。1950年建立東陽縣尖山鄉。1951年,分設尖山鄉、新樓鄉、胡宅鄉、前山鄉。1953年7月,改為尖山鎮,1956年,新樓鄉併入。1958年,為玉山公社尖山管理區,1961年9月,改稱尖山公社。1983年,劃歸磐安縣管轄,為尖山鄉,1985年9月,改為尖山鎮,1989年2月,升格為縣屬鎮[2]

產業

尖山鎮為縣內茶葉主要產地之一。鎮內有高山雲霧茶以及白朮天麻等中藥材。古代陶瓷業享有盛名,1983年後塑料工業較發達。有五丈岩台地湖干丈岩瀑布夾溪等風景點,夾溪橋、夾溪寨等名勝古蹟[3]五丈岩水庫及二級電站均在鎮境內[4]

2010年後,尖山鎮瞄準「烏石小鎮」定位[5],用烏石元素,盤活發展整體旅遊和貿易行業,籌建新建農貿市場和再生資源收集站等主體工程[6][7]

轄區

2017年底,全鎮54個行政村,轄有斐湖村、栗嶺村、新樓村、光明新村、里光洋村、火爐嶺村、東里村、大元村、大山頭村、管頭村、林莊村、新宅村、外湖田村、里岙村、小坑姆村、水角村、樓下宅村、尖山村、塘頭村、陳村、滕潭崗村、陳界村、銀村[8]

現轄:[9]

栗嶺村、​新樓村、​光明新村、​里光洋村、​火爐嶺村、​東里村、​大元村、​大山頭村、​管頭村、​林莊村、​新宅村、​外湖田村、​里岙村、​小坑姆村、​水閣村、​樓下宅村、​尖山村、​東塘頭村、​陳村、​藤潭崗村、​陳界村、​銀村、​妙塘村、​後張村、​前山畈村、​嶺西村、​何家村、​榧里村、​胡宅村、​下周村、​岙里村、​楊樹塢村、​嶺頭村、​張斯村、​丁界村、​橫路村、​金村、​龍塘村、​梭里塘村、​塘田村、​培香村、​雅莊村、​大塢村、​樓界村、​自然村、​秧田坑村、​東胡莊村、​葛依尖村、​安宅村、​趙界村、​上東山村、​斐湖村、​孔界村和​潘界村、栗嶺村、​新樓村、​光明新村、​里光洋村、​火爐嶺村、​東里村、​大元村、​大山頭村、​管頭村、​林莊村、​新宅村、​外湖田村、​里岙村、​小坑姆村、​水閣村、​樓下宅村、​尖山村、​東塘頭村、​陳村、​藤潭崗村、​陳界村、​銀村、​妙塘村、​後張村、​前山畈村、​嶺西村、​何家村、​榧里村、​胡宅村、​下周村、​岙里村、​楊樹塢村、​嶺頭村、​張斯村、​丁界村、​橫路村、​金村、​龍塘村、​梭里塘村、​塘田村、​培香村、​雅莊村、​大塢村、​樓界村、​自然村、​秧田坑村、​東胡莊村、​葛依尖村、​安宅村、​趙界村、​上東山村、​斐湖村、​孔界村和​潘界村、栗嶺村、​新樓村、​光明新村、​里光洋村、​火爐嶺村、​東里村、​大元村、​大山頭村、​管頭村、​林莊村、​新宅村、​外湖田村、​里岙村、​小坑姆村、​水閣村、​樓下宅村、​尖山村、​東塘頭村、​陳村、​藤潭崗村、​陳界村、​銀村、​妙塘村、​後張村、​前山畈村、​嶺西村、​何家村、​榧里村、​胡宅村、​下周村、​岙里村、​楊樹塢村、​嶺頭村、​張斯村、​丁界村、​橫路村、​金村、​龍塘村、​梭里塘村、​塘田村、​培香村、​雅莊村、​大塢村、​樓界村、​自然村、​秧田坑村、​東胡莊村、​葛依尖村、​安宅村、​趙界村、​上東山村、​斐湖村、​孔界村和​潘界村。

中國傳統村落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