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錦濤中共二十大離場事件
胡锦涛被中途带离中共二十大会场的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2年10月22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上,中共中央原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原主席胡錦濤在習近平示意後[2]被孔紹遜和另一名不明身分人員帶離會場。當時各國新聞媒體都已進入會場,事件成為國際報導的焦點[3][4][5][6][7],並在此後一段時間引發世界媒體各種討論與猜測[8][9][10][11][12]。
事件經過
據《阿貝賽報》記者拍攝的相片以及亞洲新聞台和Ruptly記者拍攝的影片[13][14][15]。在閉幕會中途(三項人事選舉投票結束,媒體進場後),中共二十大主席團常委胡錦濤正在檢視桌上的檔案,其中第一頁為人事選舉監票人、總監票人名單[9][16][17],名單下方另有三冊檔案,其中最上面一冊是二十大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18],而最底下一冊是二十大關於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19][20]。胡錦濤左手側的栗戰書先是將名單等檔案壓到紅色選票夾下,後直接將檔案從胡錦濤面前抽走,這些動向也引起胡錦濤右側的習近平注意[a][b][c][d]。在習近平示意後,習近平貼身秘書[21]、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秘書局局長、二十大代表孔紹遜(由中央和國家機關代表會議選出)[22][23]首先趕來,並在習近平對他進行吩咐後離去。
此後,根據前述媒體來源,以及《海峽時報》、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蓋帝圖像等其他媒體記者拍攝的現場畫面[24][25][26][5][27],一位戴著口罩的不明身分人員[註 1]也趕來。在習近平指著檔案對不明身分人員交代約20秒之後,此人試圖將胡錦濤帶走[e][f][g][h]。胡顯示出抗拒[i]。不明身分人員先是雙手伸到胡腋下,企圖抱起未果,胡反而伸手去拿習近平桌面上的檔案,被習近平親手壓住[j][30][31],在不明身分人員轉而與胡錦濤耳語並數次嘗試之後,胡錦濤才起身,但仍未立刻離開,而且多次試圖坐下[k][l][m][n]。此時,栗戰書已將胡錦濤的檔案放在選票夾下從後方交給不明身分人員[o],胡錦濤伸手去取此人手中自己的檔案,未果[p]。最後,胡錦濤終於離場,並在臨走經過習近平時,俯身向習近平短暫交代,又拍了拍坐在習近平右手位的李克強的肩膀,然後在不明身分人員和孔紹遜隨護中離場[q][r][s][t]。約半小時後,孔紹遜回到習近平身邊並在短暫交談後離去[26]。彭博新聞社、《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等媒體根據現場相片和影片對事件經過進行了詳細描述[9][16][8]。
新華社報導,11時9分,習近平宣布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通過選舉產生[32]。事發當日公布的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名單中[33],習近平和王滬寧當選新一屆中央委員,李克強、栗戰書、汪洋則不在委員名單中。[34][35][36][37]美聯社記者描述,胡錦濤離場時刻為11時19分[38];
事件發生後,大會表決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報告、十九屆中央紀委工作報告和中共黨章修正案,胡錦濤缺席表決過程。[39][40]隨後的正式投票結果顯示,所有決議均獲得一致通過,沒有棄權或反對票。[41]
Remove ads
反應
新華社在其英文推特帳號表示胡錦濤離場是因為「身體不適」(原文為"not feeling well")[42][43],但在中國大陸境內與其他中國大陸媒體則對此沒有任何正式報導[44][45]。
胡錦濤的名字受到了網路搜尋的嚴格審查,甚至間接評論也受到審查。中國大陸社群媒體上幾乎沒有直接討論這起事件的內容。[46][47]新浪微博全面封殺胡錦濤與其子、時任中共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中共二十大代表)的相關討論[48][49]。
中共中央組織部前幹部閻淮公開致信習近平,要求其就胡錦濤被帶離事件進行說明。[50]
美國《外交政策》發文稱「2013年左右,中國觀察家拿『胡錦濤領導下的自由主義黃金時代』開玩笑。在當時這種描述似乎是荒謬的。在接下來的十年裡,這變得不再是一個笑話。」[52]《外交政策》雜誌副主編詹姆斯·帕爾默將這一事件解讀為政治性的,暗示習近平可能有意「故意公開羞辱他的前任」。[53]
習近平代表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中,談到十年前(自己剛執政時)面對的形勢,「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問題」。[54][55][56]
在報告全文公布之前[註 2],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高樹超曾對法新社表示,胡錦濤離場事件應當與此報告中習近平對胡時代的尖銳批評放在一起看[59]。
報告在二十大期間經各代表團和列席人員討論回饋作出修改之後[60],於10月22日在閉幕會上經舉手表決通過[61],當時胡錦濤已經離場,並未參加舉手表決[24][62]。
10月25日,新華社受權發布的報告全文中,有一段話批評了「一系列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63]:
“ | 十年前,我們面對的形勢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們繼續前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一系列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黨主記憶體在不少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問題,存在不少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問題,有些黨員、幹部政治信仰發生動搖,一些地方和部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屢禁不止,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較為嚴重,一些貪腐問題觸目驚心;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突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利益固化藩籬日益顯現;一些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問題嚴重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網路輿論亂象叢生,嚴重影響人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境;民生保障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維護國家安全制度不完善、應對各種重大風險能力不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存在不少短板弱項;香港、澳門落實「一國兩制」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國家安全受到嚴峻挑戰,等等。當時,黨內和社會上不少人對黨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面對這些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敢抉擇,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 ” |
——習近平 |
與報告全文不同的是,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幕會上作兩小時口頭報告講到這一時期的矛盾和問題時,只用了一句話概括,沒有上面這段詳細論述[57]。
香港記者、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林和立在法新社的報導中表示,胡錦濤可能是對中央委員會的人員構成不滿,並與習近平發生了衝突[64]。
《紐約時報》記者Chang Che認為,就像中國政治中的許多其他事情一樣,真相可能永遠不會被揭露[65]。
旅美的中國作家方舟子推斷,胡錦濤原本想翻閱的可能是大會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習想阻止胡對黨章修正案發表不同意見,才命人架其離場[66]。
政論人士周曉輝認為:「就某項舉手表決時,胡已不在座位上。因此,胡被迫離場的最可能原因大概是,如果其投『反對』或『棄權』,會讓打破規矩、謀求連任的習十分尷尬。」[67]
美國之音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認為胡的離場是習近平對上一代領導人的「徹底羞辱」,是中共二十大留給世界最有記憶力的驚悚畫面。[68][69]
法國漢學家侯芷明對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表示胡錦濤被趕走的方式讓人想到黑社會[70],並稱習近平剝奪了中國人的面子[71]。
曾長期任職於朝日新聞社的記者峯村健司在《夕刊富士》發表關於此事的系列文章[72]。其中11月4日的一篇參照匿名美國政府官員的說法,稱胡錦濤在二十大閉幕日上午得知政治局委員從25人減少至24人,減少的一人為胡春華;此文還參照匿名台灣政治專家的唇語分析,稱當時栗戰書曾對胡錦濤說:「別看了,都決定了」[73][74][75]。
旅美政論家陳破空則不同意峯村健司的說法,他在自由亞洲電台發表系列評論,認為胡錦濤質疑或要求核對的是李克強和汪洋是否在中央委員會名單上,「胡春華說」和唇語分析都是「習派的障眼法」。[76][77]
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訪華前夕,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黨魁弗雷德里希·梅爾茨要求朔爾茨來到中國後應與胡錦濤會面。[78]
曾經擔任中國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59歲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沒有入選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被外媒視為對前領導人胡錦濤團派勢力的徹底「清洗」[79]。除習近平本人破例三連任外,被外媒認為是習近平親信的李強、蔡奇、丁薛祥等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中占據絕對優勢,被輿論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80]
Remove ads
後續
10月23日下午,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等領導人會見了二十大參會人員,曾出席開幕會和閉幕會的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成員中,胡錦濤和李瑞環缺席[81]。
12月5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為江澤民送別,胡錦濤也一同到場參與[82],這是胡錦濤在中共二十大後首次公開露面。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