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團派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派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團派,又稱「共青團派」、「共青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代最高領導人胡錦濤掌權後,又稱「胡錦濤派系」,是中國共產黨內的一股政治勢力派別。團派最早起源於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時,當時有大量曾在其擔任第九屆中國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期間有過共青團職務背景的官員獲得提升[1],其中包括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胡啟立、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錦濤等。以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台之原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為首、自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出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與中國共產黨領導階層。
![]() | 此條目含有過多、重複或不必要的內部連結。 (2020年5月6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7月13日) |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之中曾有共青團中央書記處任職經歷者有李克強、汪洋、李源潮、劉延東、劉奇葆和胡春華[2]。習近平在2012年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逐漸提拔自己浙江幫人馬出任黨政重要職位。並在一系列反腐運動中查處、撤職或調職多位團派官員。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後,習近平人馬在中央政治局處於主導地位,團派勢力大為削弱,被視為胡錦濤隔代接班人的胡春華落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會議期間,發生了中共中央原總書記胡錦濤離場事件,李克強和汪洋兩位1955年出生的團派代表都沒有連任中央委員,不過同樣1955年出生、與習近平關係密切的王滬寧、蔡奇、何立峰都順利連任[3]。2023年3月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召開,原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僅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此前已經落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徹底失去隔代接班人地位[4]。團派作為中共一個主要政治派系,逐漸被習近平邊緣化,並淡出高層政治舞台。
Remove ads
特點
團派人物特點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謹慎且不張揚。在被認為是團派的成員中,除少數具有高幹子女背景或其他顯赫背景外,大多出身平民階層,因而比較貼近普通民眾。團派通過組織內部選拔推薦的形式,以取代及對抗在中國共產黨黨內長期存在的世系(如太子黨)與地域保護體系(如上海幫等)。就團派的定義尚未在官方場合進行公示或評論,就此是否形成派系仍有反對意見。譬如鍾沛璋、何家棟等,稱這些人物恰恰代表中國共產黨黨內幹部年輕化的自然趨勢,而非派系使然。政治作家何清漣認為「任職於共青團中央的官員之間既無共同的利益紐帶,也無一個願意維繫幫派利益的領袖,更無互為奧援的願望,將其稱之為政治幫派,實在有點勉強。」[5]
早期團派

第一代團派是70年代末隨著胡耀邦升任中共最高負責人的同時出任領導職務的改革派領導人物。同胡一樣,他們許多在50、60年代曾擔任共青團領導職務,並在青年時代參加了國共內戰中的中共武裝隊伍或反國民黨學生運動。與當時仍具幕後影響力的元老們相比,團派年紀較輕、政見偏向自由化、對規劃和實施政治經濟改革有積極性。他們中間許多在80年代胡耀邦領導的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胡耀邦在黨內保守派挑起的內部權利鬥爭失利被邊緣化後,團派勢力大幅削弱。他們有一部分繼續在胡的繼任、同樣是改革派的趙紫陽領導下工作,其他則被調任次要職位。1989年六四事件導致趙紫陽被撤職後,剩餘的團派也大多被清洗,團派作爲黨內派系來説不復存在。
胡錦濤派系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召開,胡錦濤接替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有共青團背景,但比胡耀邦的團派成員要年輕一輩。胡的任職產生了對中共領導層中的其他共青團背景人物的興趣。胡錦濤本人是在胡耀邦任期間提拔的,因此有時也被歸入第一代團派中,但胡後來執掌大權與鄧小平、宋平等元老的賞識關聯較多,而非胡耀邦的栽培,因此第一代團派和第二代團派之間沒有直接的政治聯係。
於2006年初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黃菊之健康問題引起外界關注,以至同年9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被捕,直至一個月後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涉及上海社會保障基金挪用案被查,此種種突然以反貪腐為由之調查與扣查被外間認為是團派大力削弱「上海幫」勢力的行為。
據歷年新聞綜合,自2007年曾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李克強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以來,2008年曾任共青團遼寧省委書記的駱琳出掌國家安監總局,2009年曾任共青團中央青農部和宣傳部部長的韓長賦出掌農業部,2010年曾任共青團山西省委書記的支樹平出掌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曾任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的楊傳堂與曾任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書記的楊晶交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職務之後,楊傳堂調任供銷總社黨組書記,而後旋即於2012年秋接任交通運輸部部長,標誌著團派已經開始大踏步進入中國權力核心。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之後,曾供職於團中央書記處的前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和前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1月劉奇葆被任命為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在2010年以來的各省市自治區的高層人物調整中,湖南省委書記和江蘇省委書記分別由兩省省長周強和羅志軍接任,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吉林省省長巴音朝魯亦為團派之列。在1960年代出生的、並且出身自共青團領導職務體系的中共高階官員中,胡春華和周強為職務最高者。
截至2010年的不完全統計,當時全國在職的1970年代出生的廳局級正職幹部至少33人(其中時任職務非共青團職務者有13人:含共青團事務工作出身者5人(如劉劍),政府建設或經濟部門出身者5人(亦含劉劍),以及當時擔任官方科學教研機構負責人者4人)[6],其中有25人都擔任過共青團領導職務體系的廳局級職務[6][7]。至2013年兩會之前,雖然成為第一位1970年代出生的省部級副職官員者是沒有共青團經歷的上海市官員時光輝[8],但作為唯一的1970年代出生的中共十八大當選之中共中央候補委員者,是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書記出身的劉劍。至2013年3月先後在北京市的順義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和田地區、阿勒泰地區、哈密地區擔任領導職務的劉劍,是目前中國共產黨最年輕的中央候補委員[9]。
至2013年3月為止,中國大陸31個省份中,擔任省級行政區黨委書記、省級行政區政府首長的同屬共青團出身之人物已有二十五位(其中省級行政區黨委書記15人,省級行政區政府首長10人)。
在經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的李克強政府的二十五位部長中,有七人曾經有擔任中國共青團職官經歷,分別是監察部部長黃樹賢、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司法部部長吳愛英、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文化部部長蔡武;而姜大明、韓長賦和蔡武三人分別是現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1990年代任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時的團中央組織部(姜大明)、宣傳部(韓長賦)、國際聯絡部(蔡武)的當時擔任部長者。
Remove ads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接替胡錦濤成為最高領導人。李源潮和汪洋在十八大未能「入常」,是團派在黨中央最高層占據高位的重大挫敗。五年間通過一系列反腐運動查處、降職或調離多名團派高級官員。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國務院秘書長楊晶、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等被公開查處撤職。江西省委書記強衛、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等未達標準退休年齡即被調離。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調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另外,沈躍躍由中組部常務副部長調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湖南省委書記周強調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雖然級別上升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但離開了實權部門。習近平本人也在講話中批評團派幹部的工作,團中央機關被嚴詞批評為「高位截癱」,脫離基層、脫離青年,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和娛樂化現象嚴重。一些共青團系出身的幹部也備受「缺乏基層經驗」「眼高手低」等質疑[10][11]。在之後的反腐運動中秦光榮被雙開並且判處有期徒刑。
2017年中共十九大產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中,習近平親信占據主導地位。在25人的政治局中,有明顯團派背景的僅剩李克強、汪洋、胡春華。本被視為第六代接班人選胡春華[12]未能進入政治局常委會。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兩位有團派背景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出局。
2018年3月全國兩會召開,汪洋出任僅作為參政機構的全國政協主席,主管統戰工作和分管台灣事務。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未滿68歲便退休。習近平的親信劉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普遍被認為將仿效朱鎔基模式,主管經濟、金融事務。李克強作為國務院總理的權力被限縮。胡春華接替汪洋出任副總理,主管農林、水利、商務、旅遊,成為總書記接班人選的可能性大為降低。與李源潮關係密切的袁純清提前退休,強衛和羅志軍並沒有得到二線副國級職務(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或全國政協副主席)。團派作為黨內派系從中央到地方勢力大為削弱。但有觀點認為,儘管共青團近幾年飽受詬病,但其作為中共後備軍的政治定位並未改變,這個定位決定了團派仍將是中國政壇一支重要力量。
2020年,孫金龍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調任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副部長,並未得到重用。
2022年6月,曾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黑龍江省長和自然資源部部長的陸昊調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成為繼秦宜智後又一位仕途明顯暗淡的前團中央第一書記。
Remove ads
2022年10月,胡錦濤於中共二十大閉幕式上中途被習近平指示的工作人員帶離會場。1955年出生的李克強、汪洋未當選中央委員(同樣1955年出生的十九屆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政治局委員蔡奇,副國級十九屆中央委員何立峰、王勇等皆得以連任中央委員)。年僅59歲的胡春華則只留任中央委員,甚至沒有連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團派作為中國政壇的一個派別在二十大後淡出高層政治舞台。[13][14][15]2023年1月17日,政協第13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25次會議通過了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名單,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兩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沈躍躍出現在名單之列,預示著三人會在2023年3月出任沒有實權的全國政協副主席。[16][17]
2023年4月,羅志軍在北京去世,有消息指他因罹抑鬱而輕生,此前在2023年3月的兩會上他剛剛卸任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的二線職務[18][19]。
2023年6月,前團中央第一書記、時任國家質檢總局正部長級副主任的秦宜智被進一步貶謫至國家民委任專職委員(國辦文件顯示,民委專職委員屬於編制正司局級,「也可配副部級」的職務)。[20][21]這一調動被視為對秦宜智本人以及團派的進一步羞辱。
Remove ads
由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當下被指控形成空前的個人獨裁體制,借反貪腐運動大量清除異己,例如當年7月和10月時任外交部長秦剛遭解職以及時任國防部長李尚福上任半年多即被解職,加上習近平任內一直打壓李克強所屬的團派,例如在中共二十大後將當時年僅59歲的胡春華清除出中共中央政治局[22]。同時身為自由派和改革派的李克強不支持習近平終結改革開放的倒退政策且權力被架空[23][24][25],所以有陰謀論觀點認為其死因和習近平有關,或者是「被心臟病」死亡[26][27][28]。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認為李克強之死是習近平對團派的政治清洗,更將胡錦濤二十大離場事件與李克強驟逝聯想在一起[29]。民運人士王丹在Facebook指出,李克強之死「正常死亡的可信度,小於非正常死亡的可信度」[30]。《日經新聞》前中國分社社長中澤克二稱得到消息:「如果習近平因為意外事件不得不提前退休,那麼李克強就會接替他的位置」;習對李始終沒有放鬆警惕[31][32]。新華社前廣東分社社長、退休記者顧萬明在網上發公開信要求調查死亡真相,於2024年11月被上海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1年徒刑,並被新華社剝奪退休金[33]。
Remove ads
胡錦濤派系主要人物
本表所說明信息,表示該官員曾有擔任過共青團組織相關職務並屬於團派。
其他主要黨團系統官員
本表所說明信息,僅表示該官員曾有擔任過共青團組織相關職務,並不一定表示該官員屬於團派。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