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濛(855年—904年),字頂雲合肥人。唐末楊吳將領,早年追隨楊行密,其人驍勇善戰又有計謀,在田頵之亂中,一戰廣德、二戰黃池、三戰於宣州城下,三月而斬田頵,建有大功,史稱其「柔以禦彊」,「深得兵家虛實之秘」。

快速預覽 臺濛, 國家 ...

生平

力戰淮南

臺濛驍勇善戰,少時為金牛鎮將。楊行密合肥後前來歸附,隨之起兵廬州。光啟三年(887年)揚州大亂,淮南節度使高駢被殺,臺濛隨廬州刺史楊行密攻克廣陵。從征秦彥畢師鐸趙鍠,均破敵有功。

楊行密取揚州後,與秦宗權派來的孫儒展開了激烈爭鬥。在大順二年(891年)春正月,楊行密屢次為孫儒所敗之際,臺濛奉命率五百士,屯兵宣州東溪[註 1]西岸防備孫儒部將李從立,當時恰逢天色昏暗,臺濛令巡邏兵往返奔走呼喝,製造千軍萬馬前來的聲勢。令李從立心中起疑而退兵[1]。景福元年(892年)二月,孫儒圍攻宣州,在陵陽扎營和楊行密對峙,臺濛在溧水胥河作魯陽五堰[註 2],以輕舟運送糧食,軍無飢色[2]。六月,孫儒被斬,楊行密平定淮南。八月,楊行密受封為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臺濛因功官至楚州刺史、泗州防禦使[註 3]

爭奪蘇州

乾寧二年(895年)春二月[註 4]威勝軍節度使董昌稱帝,號「大越羅平國」。六月,鎮海軍節度使錢鏐奉命討伐越州董昌。八月,董昌求救於淮南弘農王楊行密[3]。九月,楊行密派遣臺濛圍蘇州以響應董昌[4][5]

乾寧三年五月癸未(896年6月17日),臺濛等已攻陷蘇州,生擒蘇州刺史成及,此時錢鏐也接近攻陷越州。錢鏐接受部將顧全武的建議,仍全力攻打越州,最終攻陷越州,平定董昌之亂。[6]

之後,楊行密和錢鏐間的戰爭仍在繼續。乾寧四年(897年)冬十月,臺濛留守蘇州,為蘇州刺史[7]。乾寧五年(898年)春正月,錢鏐攻蘇州,生擒李近思,殺死梁琮、張顒等將領,斬首一千餘級,並擊破駐在無錫李簡,俘虜偏將陳益[8]。三月,楊行密派遣周本救蘇州,卻在白方湖被顧全武擊破,楊行密部將秦裴率領兵三千攻陷崑山並駐扎於此[9]。九月甲申,蘇州城中和援軍的糧食已盡,臺濛、李德誠棄城而走,顧全武攻陷蘇州[10]。顧全武又追擊淮南軍,在望亭戰勝周本,又攻陷崑山,降伏秦裴[11][12][13][14]

轉任各地

光化二年(899年),楊行密取海州,以臺濛為刺史,漣水防遏使王綰為副使[15]

同年九月,淄青節度使王師範向楊行密乞師平定沂州密州的叛亂[16]。十月,臺濛、王綰奉命救援,攻陷密州,歸還給王師範,但未能攻陷沂州[17]

臺濛治郡苛酷,受到郡民控告,又被田頵陷害,最終降任爲漣水制置使

智平田頵

天復三年(903年)八月,寧國軍節度使田頵聯合潤州團練使安仁義奉國軍節度使朱延壽舉兵反叛,攻昇州並劫持昇州刺史李神福的妻兒。時李神福正與舒州團練使劉存率領舟師萬人討伐鄂州武昌軍節度使杜洪楊行密急召李神福回師討伐。李神福在吉陽磯、皖口兩次擊敗田頵將領王壇汪建的水軍,王壇、汪建僅以身免。田頵親率水軍迎擊李神福,李神福向楊行密請求發步兵斷其歸路。楊行密接到李神福的緊急軍報後,歷數諸將,認爲非臺濛不可抵擋,催促臺濛出兵,含淚説到:「眾人屢次警告田頵必反,我不忍負他,未料其果真負我。如今思來,能擔此平叛重任者非卿不可!」臺濛叩首受命,率騎兵渡江[18]。楊行密又命久攻潤州安仁義不下的潤州行營招討使王茂章與臺濛合兵,進擊田頵。

田頵此時正與李神福的水軍對峙,聽說臺濛至,便親率步騎逆戰,留其將郭行悰率領精兵二萬及王壇汪建水軍屯守蕪湖,抵禦李神福。田頵派人打探,得知臺濛兵營只可容二千人,於是輕敵大意。臺濛率軍初入宣州,立刻下令全軍番陣而進[註 5],士卒都譏笑其膽怯。臺濛回應說:「田頵乃宿將,我們自當額外提防」。次日十月戊辰(903年10月24日),臺濛與田頵在廣德遭遇,以田頵麾下都是楊行密原來的部曲,拿出楊行密的書信賜給這些部將,他們下馬拜受。臺濛趁機縱兵出擊,田頵敗走[19]

黃池交戰,臺濛又假裝撤退,以埋伏擊敗田頵,田頵逃回宣州,臺濛圍城。田頵緊急召回蕪湖兵,但不得而入,於是郭行悰、王壇、汪建和當塗、廣德諸戍皆率領其部衆投降[20]。楊行密以田頵敗勢已現,令王茂章回攻潤州。十月[註 6],田頵率敢死士數百出戰。臺濛再次示弱,伏擊田頵。田頵敗退回城,卻因橋陷馬倒,被臺濛部下所斬。田頵部眾尚在抵抗,臺濛向他們出示田頵首級,部衆均潰散。至十一月,宣州平定。

此役歷時三月(八月至十一月),此役臺濛以「率騎度江,一戰於廣德,再戰於黃池,三戰於宣州城下」,最終平定田頵[21]。戰後,楊行密表授臺濛為檢校太保、宣州觀察使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臺濛在任上去世,時年五十。楊行密任命其兒子牙內諸軍使楊渥代其為宣州觀察使[22]

Remove ads

評價

臺濛善用虛實戰術,尤以在平定田頵的過程中,先在廣德之戰中偽傳書信誘敵,後在黃池之戰佯敗設伏等計謀,被視為「以弱制強,以退為進」的經典範例,為當時言兵者所法。

  • 吳任臣十國春秋》評價其平定田頵的戰役的表現:「是役也,以弱爲彊,以退爲進,深得兵家虛實之秘,言兵者多取以爲法。」,又評價「張訓用兵以斷,陶雅輯民以寬,劉威靜以待動,臺濛柔以禦彊,視古名將何讓焉。」

景福元年(892年)[註 7],為轉運糧草,臺濛在溧水胥河主持修築魯陽五堰(又名臺濛五堰、銀林五堰)。該工程是江南最早用於節制水位、使利通航的堰壩之一,北宋單鍔繼承錢公輔的觀點,著《吳中水利書》,極力主張修整五堰,以緩解水患[23][24]。後人也有詩歌描寫臺濛創築五堰事。

  • 洪亮吉《過東垻》:「已斷中江路,銀林五垻長。水難歸震澤,波轉𦊅丹楊。別派分天塹,低圩減地糧。臺濛遺事在,三復感滄桑。」(《更生齋詩》)

家族

有人說他是前趙特進臺彥臯[註 8]的後人。

相關

故事

據傳臺濛曾在宣州城東舍宅為寺,寺名永慶[25]

乾寧二年(895年)三月,臺濛任泗州防禦使時,楊行密曾乘船巡視淮河途經其轄地。臺濛為迎接主公,大肆鋪設華美帷帳,反令崇尚節儉的楊行密心生不悅。待楊行密離去後,臺濛在其臥室內發現一件縫補過的舊衣,急忙遣使送還。楊行密笑言:「吾少時貧賤,不敢忘本。」臺濛聞之深感慚愧,自此縮減日常用度。[26]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