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神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神福(855年—904年),洺州人。唐末楊吳名將,在楊行密征服淮南的過程中屢立戰功,多次用疑兵迷惑敵軍,又曾生擒吳越名將顧全武、君山之戰以火攻破成汭、吉陽磯和皖口兩敗田頵水軍,史稱其「戰無不克」,為當時名將。
生平
李神福幼年執親喪禮,過於哀痛,同鄉人認爲他與衆不同。長大後沉穩勇敢,唐末天下紛亂,四方競相徵募勁卒,遂被編入上黨軍籍。
廣明元年(880年)三月,朝廷任命淮南節度使高駢為諸道行營都統以征討黃巢,各道之兵齊來淮南,李神福隨州將王重戍淮海[2]。李神福後藉機投效廬州刺史楊行愍為其親校。
中和四年(884年),高駢任命其從子左驍衞大將軍高澞知舒州事[3]。同安賊陳儒攻打舒州,高澞向廬州楊行愍求救,楊行愍深感其力不足,和李神福商議,李神福提出 「不用寸刃而逐之」的計策。李神福率少量兵力攜帶大量旗幟,從小道潛入舒州,隨後讓舒州守軍打著廬州旗號出城,在城外指劃地形,佯裝部署大陣。陳儒誤以為廬州援軍已至,連夜撤退,舒州之圍遂解[4]。
光啓二年(886年)冬十二月,壽州刺史張翱派遣部將魏虔率領一萬人馬侵犯廬州,楊行愍命令田頵、李神福、張訓率軍抵禦,在褚城擊敗了魏虔的軍隊[5]。
光啟三年(887年),淮南大亂,淮南節度使高駢被秦彥、畢師鐸所殺。楊行密接受謀士袁襲建議,加入對淮南地區的爭奪。李神福受派遣招降曲溪屯將劉金、盱眙人賈令威等義兵。秦宗權部將孫儒也趁機自立,在淮南地區和楊行密展開了數年的混戰。擊潰秦宗權、畢師鐸聯軍,李神福戰功居首。適逢整編精銳組建黃頭軍,遂遷任李神福為左右黃頭都尉。
龍紀元年(889年),涇縣王賞與太平縣嵇常滿各自聚集盜匪劫掠鄉里,李神福率軍擊潰賊眾,僅誅殺為首的惡徒,其餘黨羽一概不予追究。
大順二年(891年)春正月,孫儒率領全部淮、蔡的軍隊渡過長江,屢次擊敗楊行密部下田頵、安仁義的部隊,進駐溧水一帶。楊行密派遣李神福率軍抵禦。李神福佯裝撤退以示弱勢,孫儒軍隊誤判我軍確實膽怯,因而未加戒備。李神福趁夜率領精銳部隊發動突襲,攻破孫儒所據要山寨壘,生擒其部將李宏,俘虜及斬殺敵軍達千人之眾,因戰功擢升爲左游奕將[6]。五月,孫儒派遣部將康暀占據和州,安景思占據滁州,楊行密派遣李神福前往攻克和、滁二州,康暀投降,安景思逃跑。
景福元年(892年)正月,楊行密與孫儒交戰失利,想退到銅官固守,召諸將商議:「孫儒的兵力是我軍的十倍,我軍多次交戰都不利,打算退守銅官,各位覺得如何?」劉威、李神福進言:「孫儒傾巢而出遠道而來,利在速戰速決。我軍應當屯駐險要之地,加固壁壘、清除郊野物資以疲敝敵軍,同時派遣輕騎兵截斷其糧道,奪取他們擄掠的物資。如此敵軍前線無法交戰,後退又無糧草補給,就能輕易擒獲他們!」楊行密從其計,任命李神福為宣池兩路都游奕使,並採納戴友規「護民歸淮」之策,孫儒部衆果軍心渙散,漸漸落於下風[7]。六月,楊行密終於擒殺孫儒。八月,楊行密被受封為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李神福也因功升任左千牛衛將軍。
景福元年(892年)十一月,叛將廬州刺史蔡儔發掘楊行密父祖之墓,又和舒州刺史倪章聯合,對抗楊行密。蔡儔向朱全忠請求援軍,朱全忠厭惡蔡儔反復無常,拒絕援助,並將此情報告知楊行密。楊行密收到消息後,令行營都指揮使李神福領兵討伐蔡儔[8]。李神福在青斗山擊敗了來犯的蔡儔部下何瓖。
景福二年(893年)四月,李神福圍廬州城。同月甲午日(893年5月15日),楊行密親自率軍抵達廬州,宣州留後田頵也從宣州率兵前來[9]。七月丁亥(893年9月5日),楊行密軍攻陷廬州,蔡儔被擒拿後處斬[10]。李神福遷任左衙都校。冬十月,倪章棄城逃跑,楊行密任命李神福為舒州刺史[11]。
光化四年(901年)八月,弘農郡王楊行密聽聞流言說彭城郡王錢鏐已死,派遣李神福趁機征討杭州,浙軍將領顧全武等人列出八個營寨抵禦李神福。十月,李神福詐稱夜晚退軍,並釋放杭州俘虜以告知顧全武。當晚,李神福領兵先走,派遣行營都尉呂師造在青山下設伏。顧全武領兵來追,李神福、呂師造趁機夾擊,斬首五千,俘虜顧全武。李神福進軍臨安,浙軍將領秦昶率領三千人投降。[12]
十二月,李神福得知錢鏐尚未死亡,臨安難以攻克,想要撤軍,又擔心在千秋嶺等險要被浙軍伏擊。於是派人守護錢氏祖先墳塋,禁止砍伐採集,並允許顧全武與家人通信。彭城王錢鏐感念此舉,派遣使者致謝。不久後,李神福大量設置虛假營寨作爲疑兵,浙軍誤判吳軍主力抵達,遂請求議和,李神福接受對方犒勞物資後撤軍。[13]
天復二年(902年),武寧軍節度使馮宏鐸因爲昇州在宣州(寧國軍節度使田頵駐地)、揚州(吳王楊行密駐地)之間而心不自安,但仗著其強大的樓船水軍,不肯歸順二州,意圖保持相對獨立[14]。田頵意圖吞併昇州,故意製造事端。馮宏鐸決定先下手爲強,率先對宣州發起攻擊。楊行密調停未果。[15]六月辛巳(902年7月14日),馮宏鐸在曷山被田頵擊敗。楊行密勸降馮宏鐸,任命其為淮南節度副使,改派李神福為昇州刺史,提防宣州田頵和潤州安仁義[16]。楊行密把女兒嫁給李神福之子李承鼎。
天復三年(903年)正月,昇州刺史李神福被任命爲淮南行軍司馬、鄂兵行營招討使,舒州團練使劉存為鄂兵行營招討副使,率水軍萬人攻打武昌軍節度使杜洪[註 1],杜洪部將駱殷原駐守永興,此時棄城逃亡,縣民方詔佔據城池歸降,李神福說:「永興乃大縣,糧草補給皆仰賴於此,占據此縣可算已掌控一半鄂州。」[17]
三月,李神福包圍鄂州,望見城中堆積的荻草,對監軍尹建峯說:「今夜替您燒毀這些荻草。」尹建峯並不相信。當時杜洪向梁王朱全忠求救,李神福派遣部將秦皋乘輕舟至灄口,在樹梢高舉火炬;杜洪誤判援軍抵達,果然焚燒荻草以作呼應。[18]
朱全忠收到杜洪的求救後,派遣韓勍率萬人屯兵灄口,作爲杜洪援軍。又急遣使者諭令荊南節度使成汭、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武貞軍節度使雷彥威,命其出兵救援杜洪。成汭畏懼汴軍強盛,且欲趁機擴張江、淮之地,遂發水軍十萬順長江東下。成汭建造巨型戰艦,艙室完備,旗艦命名「和州載」,其餘戰艦尚有「齊山」、「截海」、「劈浪」等名號。掌書記李珽諫言:「我軍戰艦笨重難調頭,吳軍船速輕快,難以正面對決。且武陵(雷彥威)、長沙(馬殷)皆與我有舊怨,豈能不防後路?不如遣精銳駐守巴陵,主力與敵隔岸對峙,堅守不戰,不出月餘,吳軍糧盡自退,鄂州之圍可解。」成汭不從[19]。大軍行至公安,占卜得凶兆欲返,親信楊師厚勸阻:「主公舉全軍出征,中途折返,如何向百姓交代?」成汭遂續行。
五月,成汭未抵鄂渚,馬殷已遣歐陽思率水軍三千餘人,聯合雷彥威所派歐陽息水軍三千,會師荊江口,突襲攻陷江陵,大肆劫掠而去。成汭部將因家眷陷敵,士氣盡喪[20]。李神福於沙橋築壘,自乘輕舟觀察敵軍後說:「敵艦雖眾,首尾斷絕,可破之!」壬子日(903年6月10日),李神福遣副將秦裴、楊戎率數千兵於君山逆擊,火攻敵艦,成汭軍潰散,其本人投江而亡。此役繳獲戰艦二百艘,韓勍聞敗訊,亦撤軍退走[21]。
Remove ads
寧國軍節度使田頵在破馮弘鐸後,親自前往廣陵向楊行密請求將原本就應屬寧國軍轄區的池州、歙州歸爲自己巡屬,楊行密擔心此舉會導致田頵過於強大而不答應。楊行密身邊隨從乃至獄吏都向田頵索取賄賂,田頵大怒道:「你們這些小吏知道我要入獄了嗎!」返程時指廣陵南門立誓:「此生再不踏入此門!」田頵兵精糧足,熱衷征戰擴張;楊行密平定淮南後欲休養生息,屢次壓制其軍事行動,田頵拒不聽命。如楊行密與錢鏐和解,要求田頵撤兵,田頵深懷怨恨,暗蓄反叛之心。
李神福向楊行密進言:「田頵必會反叛,應及早處置。」楊行密答:「田頵立有大功,反跡尚未顯露,此時誅殺,恐諸將人人自危!」田頵麾下大將唐儒常與其戰略意見相左,楊行密察知後擢升唐儒爲廬州刺史。田頵認定唐儒懷貳心,遂滅其全族。唐儒臨刑曰:「我死之日,便是田公覆滅之始!」
天復三年(903年)八月,田頵與潤州團練使安仁義共同舉兵,安仁義縱火焚毀東塘水軍戰艦。田頵又意圖聯合奉國軍節度使朱延壽,此事被尚公迺發現並告知給楊行密,楊行密用徐溫門客嚴可求的計策殺死朱延壽,因此朱延壽未能起兵參與。楊行密密召李神福討伐田頵。李神福此時尚在和杜洪交戰,擔憂杜洪會在前方截擊,遂對外宣稱奉令攻打荊南,整頓軍備船隻;至日暮時分,突然沿長江東下,此時方對將士下達討伐田頵的正式軍令。
九月,田頵攻陷昇州,俘虜了李神福的妻兒並善待他們,招降李神福,並遣使威脅:「公若識時務,當與公分土而王;否則妻孥盡誅!」李神福正色道:「吾以行伍之身追隨吳王起兵,今爲三軍主帥,斷不以私情易忠義。田頵尚有老母在堂,竟行悖逆之舉,不擔心自己母親受牽連,人倫綱常尚且不顧,何足與語?」立斬來使以示決絕,將士聞之皆爲感奮。田頵遣部將王壇、汪建率水師迎戰。丁未日(903年10月3日),李神福艦隊行至吉陽磯,王壇將李神福之子李承鼎押至陣前脅迫。李神福喝令左右弓弩手放箭,隨即激勵諸將:「敵衆我寡,當出奇制勝。」黃昏交戰時,李神福佯敗後撤,引敵艦逆流追擊,待其陣型散亂突然回師順流猛攻。是夜王壇戰艦遍列火炬,李神福令全軍見火光處即攻,敵軍慌忙滅火隱蔽,混亂中吳軍乘風縱火,焚毀敵艦無數。次日戊申日(903年10月4日),又在皖口交戰,王壇、汪建僅以身免,士卒死傷枕藉。田頵聞敗訊親率水軍來援,李神福斷言:「賊棄城野戰,此天賜殲敵之機。」遂沿江修築壁壘堅守,急遣使請楊行密發步軍截斷田頵退路。楊行密另遣漣水制置使臺濛夾擊,田頵被迫親自率領步騎回援,留郭行悰帶兩萬精兵和王壇、汪建水軍屯駐蕪湖防備李神福。臺濛在廣德、黃池接連取勝,郭行悰、王壇、汪建及當塗、廣德的各戍將都相繼投降。十一月,田頵被殺,宣州平定。潤州安仁義後續也為王茂章擊敗,叛亂終於平定。
戰後授李神福爲寧國軍節度使,李神福以杜洪未平堅辭不受。
天復四年(904年),李神福兵屯田梁。三月,李神福復任鄂岳招討使兼光州團練使攻鄂州杜洪。八月,李神福未克鄂州即病發返廣陵。在江都求醫,不久病逝,年五十。之後,舒州團練使泌陽劉存代爲招討使,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劉存攻克鄂州。
Remove ads
評價
李神福為唐末楊吳楊行密手下名將,作戰多有謀略:早期以疑兵之計退陳儒之圍,僅憑虛設旌旗便瓦解敵勢;對抗孫儒時深諳"避銳擊惰"之道,先退舍示弱後夜襲破敵;皖口之戰更以佯退誘敵配合青山設伏,生擒顧全武。
其水戰戰造詣亦佳,君山之戰精準把握成汭水軍"首尾懸絕"的弱點,果斷突擊致其潰敗,而在與田頵水師交戰時,更借順流之勢形成戰場主動權,屢次摧毀敵方舟師。
李神福為臣忠義,在當田頵劫持其家眷並誘以分治之利時,仍然不為所動,這在五代十國君臣義缺的背景下顯得尤為可貴。
家族
李神福先祖是隴西人,後因官遷徙在上黨定居。有妻子和兒子。長子李承鼐戰死於豐城縣。其妻兒曾在天復三年(903年)被田頵俘虜,用於要挾其叛變。
各地李氏家譜,多說其為滕王李元嬰之後。
相關
- 2006年電視劇《吳越錢王》,郭軍飾演李神福。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