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芙蓉國會議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芙蓉國會議席馬來西亞的國會下議院議席之一,選區位於森美蘭州芙蓉縣內,於1974年創設至今,國會選區編號為P128。目前其下有六個州議席,分別是良冷英語Lenggeng (state constituency)(N9)、汝來英語Nilai (state constituency)(N10)、羅白英語Lobak (state constituency)(N11)、沉香英語Temiang (state constituency)(N12)、小甘密(N13)和安邦岸英語Ampangan (state constituency)(N14)。現任芙蓉國會議員為陸兆福,來自希望聯盟民主行動黨

快速預覽 芙蓉(P128), 國家/地區 ...
Remove ads

歷史

主要內容

芙蓉國會議席於1974年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重劃選區時創立,其前身為芙蓉東區國會議席英語Seremban Timor (federal constituency)。自芙蓉國會議席創立以來,該選區由馬華公會民主行動黨輪流當選,其中馬華公會獲勝5次,而民主行動黨共在6次大選和1次補選中得勝。

1974年大選時,行動黨創始人兼全國主席曾敏興在芙蓉國席對壘馬華公會森州聯委會主席王成就。曾敏興與王成就曾於上屆大選在芙蓉東區國席交手,最終曾敏興以5,402張多數票當選。此屆大選王成就捲土重來,再度挑戰曾敏興。在此前,王成就於1973年8月6日當選為馬華公會副總會長[3][4],8月13日內閣進行改組後出任交通部副部長[5]。王成就也曾任森美蘭業務籃球總會會長、罪犯釋放援助會主席、森州中華總商會董事等[6]。在此屆大選前不久,馬來西亞與中國於1974年6月1日正式建交[7],王成就當時以馬華公會代表身份隨行首相訪華考察[8],因此其聲望甚高。儘管如此,王成就在此屆大選依舊不敵曾敏興,曾敏興以3,339張多數票當選為芙蓉國會議員。1978年大選時,芙蓉國席的華裔選民占約63%。曾敏興繼續代表行動黨上陣芙蓉國席,馬華公會則委派新人顏光星對陣。顏光星當時為牙科醫生,來自馬六甲野新。[9]最終曾敏興成功以更大的差距,即8,073張多數票打敗顏光星,蟬聯芙蓉國會議員。

Thumb
李三春

直至1982年大選,時任交通部長兼馬華公會總會長李三春捨棄勝選兩屆的昔加末,角逐芙蓉國席[10][11]。事緣時任八打靈英語Petaling (federal constituency)國會議員兼行動黨秘書長林吉祥之前曾向李三春發出公開挑戰,要求李三春與他一同到華人占大多數的選區一決勝負,以展示馬華公會有資格代表馬來西亞華人[12]。但林吉祥最終卻不應戰,選擇返回其舊選區馬六甲市區,以直接對壘已跳槽至馬華公會的前行動黨政治局主任陳德泉[13][14]。芙蓉國席則交由曾敏興守土,成為兩黨主席之間的龍頭戰,備受矚目。前行動黨政治教育局主任丘光耀認為,當年李三春之所以選擇到芙蓉區競選,是因為該區是林吉祥所列出選區中華人比例最低的,占約60%,較易讓馬華公會取得政治突破,且實際上林吉祥在4年前也曾發出過類似挑戰[15],李三春先前已做了大量的選民搬遷工作,其移師芙蓉並非倉促之舉。[16]:398-399該屆大選芙蓉國席選情激烈[17],儘管曾敏興的口碑和服務不錯,但李三春以爭取華裔權益和芙蓉當地發展作為其競選課題取得了成效[18]。此前因黨爭被開除黨籍的王成就重新回歸馬華公會,並公開支持李三春競選,也為其壯大聲勢[19]。李三春也呼籲選民讓馬華公會擁有足夠的政治代表權,否則將如手被縛綁難以發揮全力[20],宣傳上的成功為馬華公會贏獲不少支持。加之當年大選董教總提出「三結合」策略,即結合執政黨的華人政黨、反對黨和華團三股力量,以期進入政府體制來捍衛華文教育權益,這對身為反對黨的行動黨不利[21]。最終在三次重新計算票數後,李三春確認以845張多數票險勝曾敏興,首度為馬華公會攻下此行動黨強區[22][23]。一般認為李三春身先士卒的勇氣和誠意獲得了選民的肯定[24],所以華人社會願給李三春機會以實現其政治理想,這也讓馬華公會在該屆大選高奏凱歌,角逐的28個國會議席中共贏得24席[25]。4月29日,時任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的新內閣陣容出爐,李三春繼續擔任交通部長一職[26]

但在18個月後,李三春於1983年10月10日正式辭去芙蓉國會議員一職,觸發芙蓉補選[27][28]。在早前的3月20日,李三春就突然宣布,他將於5月1日辭去馬華公會總會長、交通部長和馬華公會森州聯委會主席職務,從此退出政壇[29][30][31]。當時他也宣布將辭去僅剩的芙蓉國會議員,但馬華公會最終於9月17日才接受其國會議員辭職決定[32][33][34]。由於當時正值李三春政治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李三春卻選擇急流勇退,辭去所有要職,舉國震驚[35]。時至今日李三春的引退理由依舊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36][37]:254-260[38]:211-218這場補選由曾敏興對壘馬華公會芙蓉市議員鄭麗敏[39]。這次補選共有60,899民選民,和1992年大選相比增加了160名,選民比例華裔占61.91%、巫裔占22.04%、印裔占15.52%、其他種族0.53%[40]。其中時任森美蘭州務大臣莫哈末依薩英語Mohd Isa Abdul Samad更在11月17日警告選民若把票投給行動黨將取消芙蓉的發展計劃,使行動黨認為其不斷恐嚇選民已經牴觸選舉法令,要求對他採取法律行動[41]。最終芙蓉補選曾敏興以6,393張多數票勝出[42]

1986年大選時,芙蓉選區一分為二,其中亞沙區獨立成新國會議席,也使芙蓉國席的華裔跌至56.6%,巫裔占30.9%,印裔11.4%以及其他種族0.9%[43]。當時原本陳群川有意轉移選區至芙蓉競選[44],但之後改由前勞工黨領袖嚴慈忠參選。行動黨則繼續派出曾敏興守土。最終曾敏興成功以1,064張多數票驚險勝出[44]。過後嚴慈忠也要求選舉法庭重新計票[45],但高庭最終下判成績合法[46]

1990年大選開始後至2008年一直由馬華公會候選人勝利。嚴慈忠在1990年以77張多數票成功扳回一城擊敗曾敏興。1995年大選則由韓春錦以18,235張多數票擊敗行動黨的李銀芳和回教黨的依斯赫末阿里斯。到了1999年2004年大選年大選,行動黨派出名不經傳的李鵬輝與鍾仁隆出戰,同樣被馬華公會的韓春錦以絕對優勢的多數票成功繼續守土。[47]

2008年大選時反風大吹時,行動黨一度面對無法在當地找到適合候選人,並還要求興權會出戰,但遭拒絕。最終行動黨在該屆大選派出老將約翰費南迪哀兵上陣,馬華公會候選人尤綽韜最終以3千948票敗給約翰費南迪,使行動黨再次奪回失去18年的芙蓉。[47]

2013年大選時,行動黨森美蘭州主席陸兆福亞沙轉移選區至芙蓉。[48]馬華公會方便則由森美蘭州主席姚再添英語Yeow Chai Thiam出戰,延續了雙方2008年大選在亞沙進行的「雙王對決」[49]。此屆大選也創下歷來最多候選人的五角混戰紀錄,其他參選的另3人包括原任行動黨議員約翰費南迪,代表伊斯蘭陣線的阿都哈林及退休人士布江。芙蓉馬華公會區會推薦的候選人人選因被忽略而使區會基層恫言不助選,但對馬華公會候選人不造成大影響。[47]。最終陸兆福以12,553張多數票擊敗其他4位候選人。[50]

2018年初,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重劃選區,芙蓉國會議席亦有受到影響。[51]原屬於小甘密州議席的拉杭,以及安邦岸州議席的拉杭東區和拉杭花園投票區被劃分至亞沙國會議席下的拉杭和龍城(前稱新那旺,僅拉杭花園)州議席。[52][53]此次選區重劃也使芙蓉國席的巫裔選民比例大幅上升[54]2018年大選時,陸兆福繼續獲得黨委派守土。至於馬華公會方面,時任該黨總會長廖中萊早於2017年12月31日便宣布由時任馬華公會青年團總團長兼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上陣芙蓉國會議席。[55][56]伊斯蘭黨則委派該黨芙蓉區會理事沙里夫丁上陣。[57]張盛聞在任期間協助許多華教課題如解決師訓、臨教及華小師資不足問題,並推動芙蓉當地文創,通過非政府組織舉辦活動與年輕人接觸。在此屆「王對王」對決中,行動黨候選人陸兆福最終以30,694張多數票成功擊敗其他兩位候選人。[58]5月18日,陸兆福被新任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委任為交通部長。[59]

Remove ads

歷屆代表

更多資訊 屆數, 年份 ...

州議席演變表

更多資訊 國會議席, 州議席 ...
Remove ads

選民結構

芙蓉國會議席族群結構比率(2018)

  巫裔(49.58%)
  華裔(36.87%)
  印裔(13.19%)
  其他族群(0.36%)

根據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採用的《2017年第四季度選民冊》,芙蓉國會議席共有110,168名可投票註冊選民,其中巫裔占49.58%、華裔占36.87%、印裔占13.19%,以及其他族群占0.36%。[63]

更多資訊 芙蓉國席各族群選民總覽(按百分比), 選區編號 ...

2013年大選時,芙蓉國會議席共有102,305名註冊選民。2018年大選時國席增加了7,863名選民,增幅達7.69%。以族群所占選民數百分比而言,巫裔增長了5.89%、華裔減少4.21%、印裔減少0.49%,以及其他族群減少1.19%。

更多資訊 芙蓉國席選民變化(按百分比), 大選 ...
Remove ads

投票區

根據2018年3月30日頒布的憲報,芙蓉國會議席共分為41個投票區。[68]提名中心與計票中心則位於芙蓉州大廈(Wisma Negeri)A棟底層多元化禮堂。[69]

更多資訊 州議席, 投票區 ...
Remove ads

歷屆選舉結果

更多資訊 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2013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2008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2004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1999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1995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1990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1986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1983年11月19日: 芙蓉補選 原任國會議員李三春辭職, 政黨 ...
更多資訊 1982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1978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更多資訊 1974年馬來西亞大選, 政黨 ...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