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花木街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花木街道是中國上海浦東新區下屬的一個街道[1],得名於該地種植花草樹木歷史悠久。東至雲山路,南至高科西路,西達楊高南路,北至楊高中路。面積20.9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1.03萬人(2012年)[2]。街道辦事處駐玉蘭路218號。

Remove ads
街道風貌
花木街道毗鄰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上海四大市級副中心之一。花木街道也是浦東新區行政中心,區內有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浦東公安分局、浦東新區圖書館等區黨政或企事業單位。轄區內擁有世紀公園、世紀廣場、上海科技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磁懸浮、浦東展覽館等一系列標誌性景觀和建築。有證大大拇指廣場、聯洋廣場、亞太盛匯、龍匯路美食街等商業配套設施。
名稱來源
花木之名,因該地種植花草樹木歷史悠久而得名。[3]其地原為凌家花園,為清代一凌姓富商所建。1959年5月,建立林家人民公社。同年9月改名為花木人民公社。自此出現「花木」一名[4]。
歷史沿革
花木境地,於唐代成陸,宋代成鎮,唐宋時屬華亭縣長人鄉轄境;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8月19日,由於從華亭縣析置上海縣,故隨長人鄉改隸上海縣,為第二十保。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從上海縣劃出長人鄉,建立南匯縣,原長人鄉分為上、下兩鄉,第二十保歸屬下鄉。民國十六年(1927年),南匯縣實行區自治制,其境地歸屬第四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南匯縣裁區並鄉,撤銷區一級行政建置,其境地分屬北蔡、遠北兩鄉。1950年6月,北蔡、遠北等鄉從南匯縣劃歸川沙縣後,改為北蔡區。1957年9月,根據國務院指示,撤區並鄉,其境地屬於北蔡鄉。1958年9月,北蔡鄉建立東風人民公社。1958年底,其境地併入張江人民公社。1959年5月,從張江人民公社分建林家人民公社。同年9月改名為花木人民公社。1984年4月,成立花木鄉。1993年1月1日,由於川沙縣建制撤銷,改屬新成立的浦東新區至今。1995年11月9日建立花木鎮。2000年4月28日,嚴橋鎮併入。2001年10月,欽洋鎮併入。2006年7月17日,撤銷花木鎮,設立花木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2001年成立,是花木街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原名花木分社區,2009年改今名,分社區管理中心駐玉蘭路127弄28號三樓,下轄牡丹第一至第八居委會,2009年由花木新村第一至第八居委會改名而來。
Remove ads
1996年成立,分社區管理中心駐嚴中路185號,下轄8個居委會(包含籌建中的由由九居委會),其中由由八居委會為2009年新成立。
Remove ads
2001年4月成立,分社區管理中心駐白楊路1133號,下轄8個居委會。
Remove ads
2002年3月成立,分社區管理中心駐錦繡路101號2樓,下轄4個居委會,其中世茂湖濱花園居委會為2009年新成立。
Remove ads

2009年成立,新社區管理中心駐楊高中路2797號3號樓三樓,下轄聯洋新社區第一至第六居委會,也均為2009年新成立。
2004年10月成立,分社區管理中心駐東建路883號,下轄8個居委會,其中東城新村第八居委會為2009年新成立。
Remove ads
花木街道尚有兩個處於撤制分配過程中的行政村[6]:
- 潘家橋村村委會
- 花木村村委會
交通設施
花木街道對內外聯繫的交通較發達,境內有五條上海軌道交通線路: █ 2號線(上海科技館站、世紀公園站和龍陽路站)、 █ 7號線(楊高南路站、芳華路站、龍陽路站和花木路站)、 █ 9號線(楊高中路站)、 █ 16號線(龍陽路站)和 █ 18號線(芳芯路站、龍陽路站、迎春路站和楊高中路站)。有世紀大道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相連。上海內環線中有三座立交橋:羅山路立交橋、張江立交橋和龍陽路立交橋均位於境內。從磁懸浮龍陽路站可直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文物遺址
花木街道境內有1家被列入了上海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紀念地點。[7]
友好區鎮
花木圖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