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州和服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蘇州和服事件[1][2][3]是2022年8月14日從新浪微博開始,通過網絡傳播的輿論事件。8月10日,女Cosplayer在蘇州淮海街穿著浴衣式和服拍攝,被警察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帶離。8月14日,女Cosplayer在新浪微博發文講述事件經過,引起輿論廣泛關注[4]。

事件經過
2022年8月10日下午4時左右[5],一名女性Cosplayer在蘇州淮海街進行《夏日時光》小舟潮一角的Cosplay拍照。完成小舟潮的JK服拍攝後,她換上小舟潮的浴衣式和服繼續拍攝[4]。晚間19時左右[5],淮海街所在的蘇州高新區獅山派出所[1]警員在她排隊購買拍攝道具——章魚小丸子時進行干涉。女子和攝影師被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帶離現場[4]。20時30分左右,至獅山派出所進行調查[5]。
警員:「如果你穿漢服來,我絕對不會這樣說,但是你穿和服......你是中國人,不能穿和服。」
女子:「可以這樣大聲對我吼嗎?」
警員:「可以」。
女子:「(帶走我)有甚麼理由呢?」
警員:「涉嫌尋釁滋事,好吧」
《北京青年報》深一度報道曾提及,該女子自述為向浴衣的預定買家解釋,她在8月12日下午,將事件發布在QQ空間。被人轉發至微博,引起網友討論。13號上午,她發現QQ空間被封禁,原因是被多人投訴舉報[5]。引發網絡輿論關注則是在8月14日。8月14日[4],該女子為在新浪微博關於此事討論中,進行澄清[5]。她使用帳號「是影子不是本人[7][1]」發表超七百字長文,講述事情經過[4],並上傳她與警員對話現場的視頻[8]。該女子在長文中稱10日當天,警方在派出所內,對她和攝影師進行「教育、筆錄、查勘手機所有內容、刪照片、給我拍照、沒收c服[Cosplay服裝[6]]」8月11日凌晨1時許,警方允許他們離開。離開後,警方通知攝影師的學校[4]。
8月14日,該女子微博發布後,引發關注。網友除支持外[4],亦有微博網友質疑她選擇公開的時間點敏感[a][5]。8月15日,該女子在微博再度發文,「澄清若干網友的誤解,並深覺打擾大家感到抱歉」[9]。
8月18日,《北京青年報》深一度採訪化名小亞的當事女子。小亞表示「2020年也曾穿和服在蘇州淮海街拍照,當地也沒有禁止穿和服拍照的規定,何況『以前我也見過其他人在這條街上穿和服』」。小亞亦指涉事警員為輔警。10日視頻開始拍攝前,該輔警曾指責小亞「你們穿和服,我覺得你們是在煽動民族仇恨啊」。同時,她的和服沒有如傳言所說的在現場"被撕爛,因為和服袖子下本身是有開口,對方扯了和服的一角,那個開口便露出來。」除筆錄外,她在派出所時,還寫一份約五百字的書面檢討,大意是「我知道穿著日式服裝上街是很危險的行為」[5][9]。當時,警員雖然刪除拍攝的浴衣式和服的照片,但因「相機有兩份數據,所以保留下來了一部分。」[5]離開時,除和服外,警方扣留了小亞的「襪子和木底人字拖」,因為「這一看就是日本的,也要收掉」[9][5]。
深一度問及小亞:「你有思考過為什麼自己會被[網絡輿論]這樣對待嗎?」她表示:「思考過。我也能夠理解那些人的想法,他們想的是,你穿和服就是沒有家國情懷,我想的是,我們有穿衣的自由。這兩種想法完全不在一條線上,沒有辦法。」並否認本次事件是微博傳言的「自導自演」[5]。
深一度記者採訪淮海街物業工作人員,被告知淮海街管理規定凡是營利性和贊助性的拍攝需要報備,如果是個人的拍攝則不需要。淮海街一家售賣章魚小丸子的店家稱,平時淮海街上穿cosplay拍照的人很多,之前也見到過穿日式服裝拍照的人被保安驅趕。另一家日料店商家表示,沒有明文規定不能穿和服[5]。亦有相關評論引用來源於蓋帝圖像、2020年10月在淮海街拍攝的,穿和服的市民群體的照片[3]。
深一度報道發表前的8月18日下午,記者致電獅山派出所,派出所表示電話里無法回答採訪提問,亦未有其他回應[5]。報道後被刪除[9]。
Remove ads
各方觀點
各方討論焦點多為三個方面,個人自由(和服自由)、警權邊界、尋釁滋事罪。除《北京青年報》在8月18日對當事女子的採訪報道被刪除外[1],香港01文章指「相關評論尤其是批評警權不可任性、尋釁滋事不可濫用的文章,也有不少被刪除」[2]。此外,有普通網友在微信發布秋瑾、魯迅、李大釗等人的和服照片,「意在告誡意識形態過於強烈的人不要太大驚小怪[7]」。
2022年8月15日,胡錫進在新浪微博發文評論[7],他認為中國社會不應禁止穿和服,「但是有人要穿和服時,我勸他們一定要注意周圍環境,防止引起周圍人不悅,更要儘量避免自己成為不必要的爭議中心。尊重多數人的感受,這總不是錯的。」[8]胡錫進的立場被認為偏向蘇州警方[7]。
8月17日,長平在《德國之聲》網站發表評論,他認為「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蘇州警察傳遞出的信號仍然強烈而且有效的:那就是要強化仇日反美自覺意識,任何立場失誤都有可能帶來麻煩,而且這些麻煩正在升級。這是一個以暴力和恐嚇為基礎的『再教育』的典型案例。」[11]
或有評論者認為,此事為人為推動的輿論事件,但猜測的「推手」身份不同。有評論者認為,此類在中國大陸常見的「女性+和服+九一八、國家公祭日等敏感時間點」的行為「或是脫敏,或是沖淡紀念日的氛圍」[12]。自由亞洲電台報道,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認為,8月10日的事件「在『8.15』[日本投降日]這個時間點上被拿出來炒作,是[中國]官方有意為之。」本次事件與之前發生的取消多地夏日祭活動等事件,是中國方面為「轉移國內矛盾視線,最近透過一系列涉及日本的事件,進一步煽動反日、仇日情緒」[13]。
Remove ads
參見
備註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