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莫辛-納干步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莫辛-納干(英語:Mosin-Nagant)步槍是俄羅斯帝國於1891年採用的手動步槍,名稱是來自步槍的設計者俄國陸軍上校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以及設計其槍機的比利時槍械設計師埃米爾·納干。值得一提的是,「莫辛-納干」最初是西方世界為了迴避版權爭議而使用的稱謂,事因當初埃米爾·納干曾就莫辛上校未獲自己同意下「借用」其阻隔器的設計而控告沙俄政府,最終沙俄政府向其支付200,000盧布才解決爭議。而該槍在俄語國家卻從未被正式叫作「莫辛-納干」,而是稱為莫辛步槍 (俄語: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官方名稱:「三線M1891步槍」(俄語:трёхлинейная винтовка образца 1891 года)。不過「莫辛-納干」至今仍是俄語國家以外的地區的常用稱謂。多種型號的莫辛-納干步槍都曾在俄羅斯帝國軍隊以及蘇聯紅軍作為制式武器服役,它們參與了自義和團之亂以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多場武裝衝突。即使在蘇軍退役後仍然有其他國家使用,並出現在越南戰爭及1979年阿富汗戰爭等多場現代戰爭。儘管在21世紀,莫辛-納干已從大部份國家的前線部隊中退役,許多落後地區的民兵及非正規武裝力量仍然有使用,同時它也是民用步槍中的常見型號。
Remove ads
歷史
直到1890年,沙俄才開始更換軍方裝備的單發裝填式伯丹步槍,該槍早在1877年俄土戰爭時就已經被證明為太落後,因此有必要換裝一種新式步槍。俄國人在設計新步槍時,招標過程中吸取了比利時槍械設計師埃米爾·納干提交槍型設計中的一些元素,俄國兵工廠將埃米爾·納干的供彈系統設計與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後晉升上校)設計的步槍結合推出了新式步槍,因此這種步槍被非官方地稱為「莫辛-納干」步槍(在俄語國家一般只會叫作「莫辛步槍」),上述設計的步槍是3線口徑(線是當時俄羅斯的一種量度單位,現已廢棄,3線約等於0.30英寸或7.62公釐)M1891型步槍。

莫辛-納干步槍於1891年面世投入生產,分別交由圖拉兵工廠、伊熱夫斯克機器製造廠及謝斯特羅列茨克工廠生產,並於1893年開始大規模投產。該槍參與的首次對外戰爭是於1900年發生在大清帝國的義和團之亂,然後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可是沙俄政府的莫辛步槍供不應求,在日俄戰爭中有不少俄軍士兵仍然使用舊式伯丹步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莫辛步槍終於成為俄軍主力武器,但基於俄軍龐大的規模,加上在戰爭中的軍火流失率非常高,以俄國境內工廠的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俄國曾先後委託法國沙泰勒羅兵工廠、美國雷明頓武器公司及西屋電氣協助生產,同時也購入了大量日本製的三八式步槍,以及來自法國和義大利等國的過期軍火來應付戰事。
十月革命後大量莫辛-納干步槍被蘇聯紅軍所繳獲,在俄國內戰期間由於帶有長長的刺刀而讓敵人印象深刻。在蘇聯時期,當局對莫辛-納干步槍進行了許多改進,改良版於1930年定型為「M1891/30型步槍」。在德蘇戰爭爆發前,蘇聯紅軍本打算以SVT-40半自動步槍全面取代莫辛步槍,可是在德國入侵後蘇聯因準備不足傷亡慘重,也丟失了大量軍火。故爲了補充軍火以應付戰事,蘇軍決定重開莫辛步槍的生產線,同時也考慮到SVT步槍的結構較複雜,戰爭中透過緊急動員徵召的士兵大部份都只接受過最低程度的訓練,根本不具備保養和使用這種複雜武器的能力。因此,莫辛步槍再度成為了蘇軍的主力武器。為了提升步兵火力,蘇聯後來推出了PPSh-41衝鋒槍,該槍被蘇軍用以大量裝備部隊或是配搭莫辛步槍一起使用。雖然進行了戰時的改進,但本身已經過時的莫辛步槍在戰爭後期面對著德軍的各種先進自動火器時顯得更加過時了,它們在戰後相繼地被採用中間型威力槍彈的SKS半自動步槍和AK自動步槍所取代,並在1948年左右於蘇聯境內全面停產,不過蘇聯軍隊的狙擊手仍然持續使用莫辛步槍的狙擊型,直至它們於1960年代被SVD狙擊步槍取代為止。另外,蘇聯在冷戰期間向共產陣營國家或游擊隊供應了大量莫辛步槍在內的過期軍火作軍援,或直接授權盟友生產莫辛步槍。因此有部份國家仍然繼續使用莫辛步槍,而在韓戰和越戰中亦可發現其身影。
現在於一些小型衝突及落後地區中仍然有莫辛-納干步槍被非正規部隊使用。而在民間市場中,因其所配用的槍彈還是制式彈藥,售價很便宜又很容易取得,加上該槍的價錢本身也很親民,故莫辛-納干步槍亦是不少收藏家及射擊愛好者的首選。
即使莫辛步槍已在蘇軍退役多年,一些蘇聯/俄羅斯部隊在1979年阿富汗戰爭和車臣戰爭等武裝衝突中仍然有限度地非官方使用該槍。
Remove ads
設計
莫辛-納干M1891型步槍是把莫辛設計的3線彈倉式步槍及納干設計的盒式彈倉合而為一的產物,是俄羅斯帝國軍隊最早採用無煙發射藥技術的軍用步槍。此後,俄羅斯對該步槍實施了一系列改進,推出了適用於騎兵的步槍、卡賓槍及加裝瞄準鏡的狙擊步槍版本,並為該槍設計了一系列的槍榴彈,以符合當時潮流。莫辛-納干步槍的優點是易於生產、操作方式簡單可靠,不需太多的維護,符合當時沙俄工業基礎差及軍隊士兵素質低的實際狀況。

莫辛-納干步槍運用傳統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與盒式彈倉供彈的設計,槍機部分簡單的設計細小和零件很少;整體彈倉位於木製槍身下,扳機護圈前面,一般使用能攜帶5發子彈的橋夾供彈,使用者需通過機匣頂部的退殼口單發裝填或以橋夾填裝,彈倉口有一個隔斷面器,用於槍彈上膛時隔開第二發子彈;槍彈是擊針式擊發;因槍機拉柄力臂較短,槍機操作時不太順暢,且拉動時所需力量較大。其槍機拉柄為垂直式設計,狙擊步槍版本則採用下彎式槍機拉柄;手動保險為槍機尾部凸出的圓帽,上邊有滾花以提高摩擦力防止打滑,將其向後拉並向左旋轉會鎖住擊針使其無法向前運動,從而形成保險作用。早期的可拆卸刺刀通過管狀插座套在槍口上,後期的1944型卡賓槍改為不可拆卸的摺疊式刺刀。
Remove ads
莫辛-納干步槍使用7.62公釐口徑彈藥(即7.62×54公釐R槍彈),採用突底緣錐形彈殼,最初採用被甲鉛芯圓形彈頭(初速615公尺/秒),後來改用尖頭彈(初速860公尺/秒),此槍彈系列至21世紀的今天還在俄羅斯軍隊及大量國家中作為機槍以及狙擊步槍的彈藥。
型號
Model 1891 Infantry Rifle(俄語:пeхoтнaя винтовка образца 1891-гo года)
M1891步兵步槍是標準型長步槍,它是俄羅斯帝國軍隊以及蘇聯紅軍在1891—1930年間的主力步槍。機匣剖面呈六角形是這種步槍最顯著的外觀特徵,M1891步槍早期型沒有上護木,配有背帶轉環,後期型增加了上護木,改為背帶插槽。在1909年,7.62×54公釐R步槍彈由原來的圓頭彈改為了尖頭彈,由於彈道曲線變化,相應步槍改為新設計的弧形表尺。M1891步兵步槍於1928年停產。

Dragoon Rifle(俄語:драгунскaя)
主要供騎兵部隊使用,龍騎兵步槍與M1891步兵步槍相比長度縮短了3英寸(76公釐),槍管長度由800公釐縮短到730公釐,重量輕0.9磅(0.4公斤)。龍騎兵步槍同樣經歷了步兵步槍的一系列改進,該款步槍在1930年停產,並被M1891/30步槍所取代。
Cossack Rifle(俄語:казaчья)
主要供哥薩克騎兵使用,與龍騎兵步槍不同的是取消了刺刀,因為哥薩克騎兵習慣使用傳統馬刀,其它與龍騎兵步槍完全一樣。該槍在1922年停產。
Model 1907 Carbine
主要供機槍組人員、工兵、砲兵及通訊兵等崗位使用,比M1891步兵步槍縮短293公釐,槍管長度508公釐,重量輕2.1磅(0.95公斤),表尺比M1891步槍更小。由於前托離槍口較近,故不能安裝刺刀。M1907卡賓槍生產始於1907年,持續到1917年停產,產量約37萬把。


Model 1891/30(俄語:винтовка образца 1891/30-гo года, 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
由於M1891步兵步槍顯得太長,蘇聯在1922年選定龍騎兵步槍為基礎著手改進新步槍,1930年正式定型命名為「1891/30型步槍」,用於替換M1891步槍,在1930—1945年間是蘇聯步兵的主力制式步槍,亦是莫辛-納干步槍生產量最高的版本,其長度與龍騎兵步槍相同。由於蘇軍還有大量庫存的M1891步槍部件,最初的1891/30步槍仍採用舊式剖面呈六角形的機匣,稱為第1型,直到1938年後生產的1891/30步槍全部改用圓形剖面機匣,稱為第2型。該槍裝有改用米制單位的表尺,準星增加了護圈,新的刺刀用彈簧固定在步槍上。此外,蘇軍把大量庫存的龍騎兵步槍按1891/30型步槍標準改造。1891/30步槍於1930年在圖拉兵工廠與伊熱夫斯克工廠投產,它分別曾在1942年和1944年停產。
從二戰前數年開始,蘇聯開始為1891/30步槍加裝一系列瞄準鏡並配發狙擊手作為狙擊步槍使用。較早的型號裝有PE瞄準鏡,瞄具座通過螺釘固定在槍管節套上,後來出現鏡體生產簡化且以更牢固方式固定(固定在機匣側面,且瞄具座更加堅固)的PEM瞄準鏡。在SVT-40面世後,其配用的PU瞄準鏡由於結構簡單,尺寸小巧(但倍率較低,僅3.5倍),經過調整以後大規模配用於1891/30型步槍上,稱「PU M1891/30」或「莫辛-納干PU」。這些1891/30步槍的直式槍機拉柄均改為下彎式設計,以避免運作時被瞄準鏡阻礙。
Remove ads

Model 1938 Carbine
主要供騎兵、砲兵和其他非一線戰鬥部隊使用,以M1907卡賓槍為基礎,長度與M1907相同,採用1891/30步槍標準改良,裝有較短槍管及槍托,更小的表尺,不能加裝刺刀,其他方面與M1891/30步槍基本相同,1938年正式定型為M1938卡賓槍並被蘇聯紅軍採用。該槍在1938—1945年間生產,直到被M1944卡賓槍所取代,產量約245萬把左右。
Model 1944 Carbine
根據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紅軍對城鎮環境下的戰鬥經驗,得出了需要較短型步槍的結論,而1891/30步槍還是太長,同時一些來自前線的報告指出像M1938卡賓槍那樣短的槍械也需要裝上刺刀。故當局在M1938卡賓槍的基礎上衍生出M1944卡賓槍。M1944的外型與M1938卡賓槍相似,摺疊式四棱刺刀裝在槍口座的側面,摺疊後收在護木右側的凹槽裡。M1944卡賓槍在1943年後期至1948年間生產,產量約761萬把。從1944年2月開始,蘇聯紅軍使用M1944卡賓槍取代標準步槍,[1]但是它從沒有成功取代1891/30步槍與M1938卡賓槍,這些M1944卡賓槍在戰後多用於出口或軍援至親蘇國家,部分國家也獲得了蘇聯的授權生產。
Model 1891/59 Carbine
M1891/59卡賓槍是對之前生產的M1891/30進行修理、翻新,並截短到類似1938型卡賓槍外形的版本,又被收藏家稱為「91/59」,是蘇聯在1950年代臨時採用的步槍之一,也是蘇聯最後的一種莫辛-納干步槍衍生型。由於槍管被截短,原來的表尺亦需要重新劃分以適應彈道變化,不過多是僅僅簡單地將「過遠」的射程部分磨掉。這個型號的步槍多用於戰備,實際使用的並不多,後來多出售到民間市場。

「奧布雷茲」(俄語:Обрез,拉丁化:Obrez)在俄語中專指那些削短型槍械,而在英語國家則普遍地把該詞用來稱呼削短型莫辛步槍。這種武器是源自俄國內戰期間曾有部份叛軍和土匪將莫辛步槍改短至手槍尺寸以方便隱蔽攜帶,並非任何正規部隊的制式武器。由於槍身和槍管的一大部份已被鋸短,加上沒有槍托,奧布雷茲在發射時產生的後座力相當的難以控制,而且毫無精確度及射程可言。這些武器只能夠在非常近的距離發揮效用。
- M24

- M27
- M27Rv-M27的騎兵卡賓槍版本,共製造了2,217把[2]。
- M28-裝備芬蘭白衛隊(White Guard),芬蘭狙擊手席摩·海赫亦有以它作狙擊步槍。
- M28/30-M28的改良版本。
- M91/35-用於取代M27、M28及M28/30的版本,但由於準確度低而被M39取代。

- M39-取代了M91/35,加入手槍式握把(部份版本沿用莫辛-納干的槍托),在冬季戰爭完結時只製造了10把,但在繼續戰爭期間製造了96,800把,直至1970年代的總數約102,000把。
- M56
- M28/57
- VZ91/38卡賓槍-與M91/59相似。
- VZ54狙擊步槍—以M1891/30為原型改良而成。


- M/52—匈牙利軍隊的狙擊步槍,以M1891/30改裝而成,採用3.5倍PU瞄準鏡及下彎式槍機拉柄。
- M/44卡賓槍
- VM MP-UOS狙擊步槍
外國的採用

- 東歐
在巴爾幹戰爭、一戰、二戰及冷戰中,東歐地區如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及塞爾維亞等都有採用過莫辛-納干步槍,當中部份使用國在1960—1970年代翻新他們的莫辛-納干並改裝為訓練步槍,匈牙利仿製了高質量的M1944卡賓槍、M1891/30及裝有PU瞄準鏡的M1891/30,捷克斯洛伐克亦以M1891/30為基礎,生產出在射擊運動中流行的vz. 54狙擊步槍。
芬蘭自俄羅斯帝國獨立後繼承了大量莫辛步槍。新成立的芬蘭國防軍把M91步槍命名為「M/91」,這些步槍是他們在冬季戰爭和繼續戰爭期間的主力步槍。有著「白色死神」之稱的芬蘭狙擊手,席摩·海赫就是使用衍生自莫辛步槍的M/28型對蘇聯紅軍造成重大傷亡和心理恐懼,甚至在某程度上啟發了他們在二戰期間開始培育大量出色的狙擊手。除了來自前沙俄政權的步槍外,芬蘭亦自行研發了多款莫辛步槍的衍生型,同時在與蘇聯的戰爭期間繳獲了大量M91/30型步槍。二戰過後,芬蘭國防軍在1960年代以改良自AK的Rk 62突擊步槍取代各種莫辛步槍,但他們至今仍然裝備一種由莫辛步槍零件和全新零件組裝而成的Tkiv 85狙擊步槍。
在一戰期間,奧匈帝國軍隊從俄羅斯帝國軍及其他協約國士兵手上繳獲了大量莫辛-納干步槍,他們把這批步槍翻新並裝備部隊,當中部份被改膛為奧地利的8×50公釐R口俓,而他們更仿製了該槍的專用刺刀。
德國在一戰期間繳獲了大量莫辛-納干步槍,他們把這批步槍改膛為7.92×57mm毛瑟口徑、配德國制毛瑟劍式刺刀,並裝備二線部隊及海軍。在二戰期間,德意志國防軍亦曾繳獲大量莫辛-納干步槍,部份賣給了芬蘭作抵抗蘇聯入侵的武器。
二戰後,東德國家人民軍曾短暫採用莫辛-納干步槍作制式武器,後來相繼地被SKS和AK所取代。
與奧匈帝國及德國相同,鄂圖曼帝國在一戰期間繳獲大量莫辛-納干步槍,當中大部份在俄國內戰後送交德國作軍事援助。後來,蘇俄政府向土耳其國民運動供應另一批莫辛-納干步槍,以讓他們在希臘土耳其戰爭中用於對抗希臘軍隊。
莫辛-納干步槍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前早已被清政府零星引入或繳獲過,在一戰後則是以過期軍火或是跑單幫的軍火商引進,也有些是來自十月革命後逃到中國避難的前白軍士兵。這些步槍被用於裝備各軍閥部隊和非法武裝。當時中國的莫辛-納干步槍又名為「水連珠」。中國人偏愛稱新式彈倉步槍為「連珠槍」,至於莫辛-納干步槍被稱為「水連珠」最早大概可以延伸到1900年的義和團時期。
義和團之亂期間,俄國派出大軍進占中國東北,並和清軍及抗俄義勇軍多次作戰,當時中國人接觸的大多是使用老式黑火藥槍彈的單發步槍,而俄國人則使用發射無煙火藥槍彈的莫辛步槍,中國人使用老式黑火藥槍彈的步槍發射時槍聲沈悶,硝煙經久不散,而相比之下「水連珠」不僅煙霧少,而且槍聲清脆,加上其栓動式槍機以及彈倉式連發的設計令其供彈和發射動作乾脆利落,連續發射時如同水珠濺落,故得此名。
中華民國政府可考証採用莫辛-納干步槍的歷史可追朔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俄國內戰中失敗而逃離俄國的白軍部隊被奉系軍閥收編,白軍將他們的配備武器轉讓或轉售給張作霖,因此奉軍至少取得了10萬把的莫辛-納干步槍。除了奉系因地緣因素獲得俄式步槍,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當時蘇聯提供了數萬把步槍給國民革命軍。除國民革命軍外,北方的馮玉祥部隊在蘇聯的援助下也獲得了相當數量的莫辛-納干步槍。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的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有提到第七軍「由駐粵辦事處領到了蘇制七七口徑步槍一千枝」。這批步槍成為後來北伐戰爭時的武器裝備之一,但後來國共決裂後蘇援也告中斷,奉系的的莫辛-納干步槍則在九一八事變中遭到日本關東軍收繳,因此莫辛-納干步槍雖然一直存在於國民革命軍武器裝備清單內,但不是很普及的武器。
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才於1939年與蘇聯重新修補關係並向其購買軍械,前者於同年年中第三期貸款第一個合同中引進了5萬把莫辛-納干步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便爆發了韓戰,中蘇簽訂採購36個師的武器協定,其中包括莫辛-納干步槍。中國人民志願軍最著名的狙擊手張桃芳所使用的其中一種武器是莫辛-納干M1944卡賓槍(此槍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在中蘇關係高峰期蘇聯將M1944卡賓槍生產設備與技術資料賣給中國,後者於1953年開始製造M1944卡賓槍,中國人民解放軍稱這些仿製型為「53式步騎槍」。中共53式步騎槍除槍托使用木質不同外,其他方面均與蘇聯製造的莫辛-納干M1944型步槍沒有顯著的差異。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7年開始換裝56式半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的仿製版本),53式步騎槍直到1970年代仍然繼續為中國大陸民兵部隊使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紅衛兵也曾使用53式步騎槍。
韓戰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蘇聯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提供大量莫辛-納干步槍及其他武器作軍事援助,但由於受朝鮮勞動黨的主體思想所影響,北韓政府仍然主要是採用自行生產的仿製武器。據資料顯示,北韓人民軍在1993年仍有採用莫辛-納干作狙擊步槍。從2010年代的閱兵儀式中可見,北韓至今仍裝備M1891/30型步槍。
越戰期間、美軍在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游擊隊及越南人民軍手上發現數量不少來自華約組織、蘇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莫辛-納干步槍、SKS半自動步槍及毛瑟步槍,當中北越軍隊把M1944卡賓槍及53式步騎槍作槍榴彈發射器使用,採用他們仿自美國的M7槍榴彈發射器及M9A1槍榴彈,而M1891/30 PU型瞄準鏡版本則作為狙擊步槍使用。
基於嚴重的武器短缺問題和國內工業不發達的原故,俄羅斯政府曾向雷明頓訂造150萬把M1891步兵步槍,又向美國新英格蘭西屋電氣公司訂造另外180萬把。但不久俄羅斯境內爆發了十月革命,沙俄政權滅亡,製造商已再沒有機會把這批步槍交付給俄國,新成立的列寧布爾什維克政府更拒絕為這些沙俄政府自一戰以來訂購的步槍付款,最終導致這些公司陷入財政危機。為了不讓雷明頓和新英格蘭西屋電氣公司倒閉,美國政府收購了這些步槍並把它們配發給俄國內戰期間的美國和英國遠征軍使用。後來,部份步槍仍然有限地被美軍作訓練用途或列裝美國國民警衛隊。這些美國製的莫辛-納干步槍被命名為「U.S. Rifle, 7.62mm, Model of 1916」,並成為歷史上最不起眼的美國服役步槍。在1917年,50,000把步槍被送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裝備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以幫助他們逃離至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間期,美國軍方先後把這些步槍出售予國內的民間市場(有些被改膛至.30-06春田口徑)或以軍事援助為由把它們輸送到其他國家。
今天,在美國的民間槍械市場中,從前蘇聯繼承國進口的盈餘莫辛步槍仍是相當受歡迎的武器,故有部份廠商推出了一些可供使用者改裝莫辛步槍的套件,包括各種符合人體工學的現代化塑膠槍身,部份更設有皮卡汀尼導軌。在經過大量現代化改裝後,這些莫辛步槍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外型。
使用國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安哥拉
奧匈帝國
- 奧匈帝國軍隊:使用在一戰期間繳獲自俄軍及其他協約國軍的步槍。
白俄羅斯:繼承自前蘇聯。
- 白俄羅斯軍隊:至今仍用於二戰紀念閱兵儀式。
保加利亞王國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 國民革命軍:曾向蘇聯購買M1891型及M1891/30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古巴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遠東共和國
埃及
衣索比亞
芬蘭
喬治亞:繼承自前蘇聯,直至21世紀仍然有限被軍隊狙擊手所使用。
德意志帝國
- 德意志帝國陸軍:使用在一戰期間繳獲自俄軍及其他協約國軍的步槍。
納粹德國
- 德意志國防軍:二戰期間使用繳獲自蘇軍、游擊隊及其他盟軍的步槍。
東德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北韓:由蘇聯供應。
莫三比克
蒙古人民共和國:由蘇聯供應。
蒙特內哥羅
寮國
鄂圖曼帝國
- 鄂圖曼帝國軍隊:使用繳獲的步槍。
菲律賓
- 由美國供應美國生產版本。
波蘭人民共和國
大清
南韓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共和國
蘇維埃俄國
蘇聯
俄羅斯:繼承自前蘇聯。
塞爾維亞王國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敘利亞
坦尚尼亞
泰國
土耳其
圖瓦人民共和國:由蘇聯供應。
烏克蘭:繼承自前蘇聯。
英國
美國
- 美軍:曾以「U.S. Rifle, 7.62mm, Model of 1916」的名義採用因沙俄政府未能付款而滯留在美國的美國生產版莫辛步槍。
越南:越南戰爭期間由蘇聯供應。
南斯拉夫王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登場作品
- 2001年—《大敵當前》:登場型號為M91/30、M91/30 PU及M38卡賓槍。全部均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其中一把91/30 PU型為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裘德·洛飾演)的主要武器。
- 2002年—《勇士們》:登場型號為M44卡賓槍,由越南人民軍士兵所使用。
- 2004年—《帝國毀滅》:登場型號為M38卡賓槍,由蘇聯紅軍士兵所持有。
- 2008年—《神偷.獵人.斷指客》:登場型號為M91/30,由多名打手所使用。
- 2010年—《讓子彈飛》:登場型號為M91/30,由黃四郎(周潤發飾演)及胡千(姚櫓飾演)所使用,奇怪地會出現在軍閥割據時代。
- 2011年—《登陸之日》:登場型號為M91/30,部份裝有刺刀。由蘇聯紅軍士兵、金俊殖(張東健飾演)、長谷川辰雄(小田切讓飾演)和李鐘大(金吝勸飾演)等人所使用。
- 2013年—《史達林格勒》:登場型號為M91/30、M91/30 PU和M38卡賓槍,都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15年—《狙擊.309》:登場型號為M91/30和M91/30 PU,都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17年—《史達林死了沒?》:登場型號為M91/30和M38卡賓槍,由蘇軍士兵及內務人民委員會特工所使用。
- 2020年—《卡拉希尼柯夫》:登場型號為M91/30,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2年—《榮譽勳章:反攻諾曼第》:型號為M91/30,於資料片中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2年—《America's Army》:型號為M91/30 PU,為叛軍陣營的狙擊步槍。
- 2003年—《決勝時刻》:型號為M91/30和M91/30 PU,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4年—《決勝時刻:聯合行動》:型號為M91/30和M91/30 PU,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4年—《戰地風雲:越南》:型號為M91/30 PU,為越共陣營的狙擊步槍。第一人稱武器模組採用鏡像佈局(槍機拉柄跟拋殼口在左側)。
- 2004年—《潛龍諜影3 食蛇者》:型號為M91/30 PU。「現代狙擊之父」The End的武器,發射麻醉彈藥,為了方可攜帶而把槍托改造成折疊式。Naked Snake可以通過特定方式擊敗The End後獲取。
- 2005年—《決勝時刻2》:型號為M91/30和M91/30 PU,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7年—《真實計劃》:型號為M91/30和「奧布雷茲」,前者由非洲抵抗軍、塔利班和伊拉克叛軍所使用。後者為民兵陣營的其中一種配槍。
- 2007年—《赤色交響樂團:東線41—45》:登場型號為M91/30(可裝上刺刀)、M91/30 PU、M38卡賓槍及M44卡賓槍,都由蘇聯紅軍所使用。
- 2007年—《戰地之王》:型號為M91/30 PU。
- 2007年—《絕對武力Online》:型號為匈牙利M/52步槍,裝有PU瞄準鏡及槍背帶,命名為「莫辛-納干」。奇怪地不是使用PU瞄準鏡的分劃,而且第一人稱武器模組採用鏡像佈局(槍機拉柄跟拋殼口在左側)。
- 2008年—《潛龍諜影4 愛國者之槍》:型號為M91/30 PU。和《潛龍諜影3》的M91/30 PU同樣,發射麻醉彈藥。
- 2008年—《決勝時刻:戰爭世界》:型號為M38卡賓槍,命名為「莫辛-納干」,裝有下彎式槍機拉柄,部份加裝PU瞄準鏡(聯機模式中需使用「狙擊鏡」改裝添加)及刺刀(聯機模式中需使用「刺刀」改裝添加)。戰役模式中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聯機模式中可在解鎖後由所有陣營使用。
- 2010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型號為M38卡賓槍,命名為「莫辛-納干」,裝有下彎式槍機拉柄,部份加裝PU瞄準鏡。僅於戰役模式關卡「新星計劃」中登場並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10年—《潛龍諜影 和平先驅》:型號為M91/30 PU。發射麻醉彈藥,可以改造成《潛龍諜影3》的M91/30 PU和裝備滅音器。
- 2012年—《狙擊之神2》:型號為M91/30 PU。
- 2012年—《火線獵殺:魔鬼終結者》:型號為M91/30,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命名為「MN91/30」。
- 2013年—《劫薪日2》:型號為M1907卡賓槍(預設),命名為「納干」。
- 2014年—《狙擊之神3》:型號為M91/30 PU。
- 2014年—《叛亂》:型號為M91/30,命名為「Mosin」,為叛軍陣營神射手和狙擊手職階專用武器。
- 2015年—《殺戮空間2》:型號為M91/30,為神射手職階專用武器。
- 2015年—《戰術小隊》:型號為M91/30、M91/30 PU及M38,都由叛軍所使用。
- 2015年—《惡靈古堡:啓示2》:型號為M91/30,命名為「M1891/30」,使用戰術導軌裝備瞄準鏡。戰役模式可於第二章取得,在第二章未取得則可於第四章取得。突擊模式則隨機掉落或出現在商店。
- 2015年—《Phantom Forces》:型號為M91/30及обрез,M91/30為狙擊手的主要武器之一,為等級91的獎勵,обрез為特殊次要武器,為等級117的獎勵,兩者皆可加裝各式瞄準鏡、加長型彈夾、雷射、握把、消音管、消焰器。
- 2016年—《英雄與將軍》:型號為M91/30及M91/30 PU,都由蘇聯紅軍所使用,可改用高倍率狙擊鏡。
- 2016年—《逃離塔科夫》:型號為M91/30、M91/30 PU、M38卡賓槍、「奧布雷茲」和現代槍托改裝型,全部型號均可作定製改裝。
- 2016年—《少女前線》:型號為91/30。
- 2017年—《戰地風雲1》:型號為M91、M38及「奧布雷茲」。
- 2017年—《狙擊之神4》:型號為M91/30 PU。
- 2017年—《決勝時刻:二戰》:型號為M91,裝上PU瞄準鏡和下彎式槍機拉柄,命名為「3線步槍」。
- 2017年—《叛亂:沙漠風暴》:型號為M91/30和M91/30 PU,能夠由叛軍神射手職階所使用。
- 2019年—《絕地求生》:型號為M1891或M1891/30,由於是大逃殺遊戲,會隨機刷新在地面,誰都能撿。遊戲中改為可裝填7.62×54mmR子彈的步槍。可裝備配件:全像瞄準器、紅點瞄準器、2、3、4、6、8倍瞄準器、子彈袋、墊腮片、槍口消焰、補償、消音器。
- 2021年—《決勝時刻:先鋒》:型號為M91/30,命名為「三線步槍」。
- 2021年—《極地戰嚎6》:外型為卡賓型,槍機上刻有1891/1935N字樣,命名為「東部戰線」,可加裝槍口消音器、瞄具、外紅點、側面瞄具。
- 2021年—《Enlisted》:型號為M1891、龍騎兵、M1907卡賓、M1891/30M、M1938卡賓、M1944卡賓,在科技樹上可解鎖。
- 2022年—《蔚藍檔案》:型號為M39,霞澤美優的固有武器「RABBIT-39式步槍」原型。
- 2022年—《暗區突圍》
參見
- SKS半自動步槍
- SVD狙擊步槍—(蘇聯用於取代莫辛-納干的狙擊步槍)
- Tkiv 85狙擊步槍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