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賴索托
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賴索托王國(索托語:Mmuso wa Lesotho,英語:Kingdom of Lesotho),簡稱賴索托,位處非洲南部,是全世界最大國中國,全境完全被南非共和國包圍,接壤邊境線909公里長。因地處高原,賴索托也被稱為「天空王國」[5]。賴索托這一國名的意思是「說塞索托語的人們」。其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歐洲慣稱賴索托為巴蘇陀蘭。賴索托是大英國協國家成員,1966年10月4日從英國獨立。其國土大小為30,355平方公里,2023年人口約221萬646人。賴索托經濟落後,為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約有49%的人口生活低於國際貧困線一天1.25美元,而且愛滋病情況嚴重失控[6]。
Remove ads
歷史
目前史學界較為公認的說法是,巴蘇陀族是桑人、科伊人和一支自中東部非洲遷徙而來的班圖語族人的後裔[7]。
19世紀初,非洲南部的班圖人部落之間為了爭奪土地與水源,因此爆發了曠日持久的「部落戰爭」,史稱「祖魯內戰」(Zulu Civil War)[8]。1818年,當北方的祖魯王國在逐漸稱雄之時,南方的一些分散在現賴索托(當時稱巴蘇陀蘭)南部的小部落也被莫舒舒一世酋長給征服統一起來。
1822年,酋長莫舒舒一世建立巴蘇陀王國(Basuto)。然而一年過後的1823年開始就爆發一系列與在此定居的荷蘭殖民者布爾人的戰爭,後簽定合約。
1853年,再次和英國爆發了小型衝突,後又停戰達成和平協議。
1858年,重新爆發和布爾人爭奪土地的衝突,並於1865年後愈演愈烈。
1868年,為了對抗布爾人入侵的威脅,莫舒舒一世請求成為英國的保護地,稱為巴蘇陀蘭。
1870年,莫舒舒一世駕崩。
1871年,英國將巴蘇陀蘭保護地併入開普殖民地,遭民眾強烈抵制,而後不斷爆發武裝起義。
1884年,鑑於當地情況難以掌控,英國宣布巴蘇陀蘭成為「高級專員領地」,並將其分為七個行政區,各個分區都派遣英國專員常駐。
1945年,二戰結束後,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基礎被摧毀。1955年,巴蘇陀蘭向英方要求歸還行政權與立法權。
1959年,英國批准了巴蘇陀蘭憲法改革的白皮書,規定成立「立憲議會」與「自治政府」(實質上只是形式地下放權力,重要問題依舊由英國專員決策)。是年,頒布了新憲法,開始準備立法機關「立憲議會」的選舉。
1960年,「立憲議會」的選舉中,巴蘇陀蘭大會黨 (BCP)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965年4月29日,舉行了巴蘇陀蘭第一次全國普選性質的議會選舉,因南非政府的財力物力支持,巴蘇陀蘭國民黨(BNP)取得了多數黨席位,次日建立了自治政府,大酋長莫舒舒二世的國王地位得到確認。
Remove ads
1966年10月4日,莫舒舒二世宣布獨立,立國號為賴索托王國,行君主立憲制,巴索托國民黨領導人萊布阿·喬納森任首相[9]。1970年1月,喬納森在獨立後的選舉中失去多數黨地位。1970年2月,喬納森拒絕交出權力,反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自宣為國家元首[10]。國王莫舒舒二世被軟禁,後流亡。1970年6月,莫舒舒二世表示願意接受不再參政的要求,於12月回國,而喬納森則實行獨裁統治。1973年3月,迫於國內外輿論壓力下,喬納森開始組建「臨時國民議會」起草新憲法。1973年7月,喬納森宣布取消緊急狀態[10]。
1986年1月1日,賴索托發生軍事政變,賈斯丁·萊哈尼耶將軍推翻喬納森政府。隨後「臨時國民議會」被軍事委員會取代[11]。1988年4月,賴索托五個主要反對黨要求恢復文職政府。不久,巴索托大會黨領導人恩祖·莫赫勒結束流亡回國。1990年2月,軍政府與國王爭權,莫舒舒二世被剝奪了立法權和行政權。11月,軍政府廢黜莫舒舒二世,立其長子萊齊耶三世為國王。1991年4月30日,再度爆發軍事政變,萊哈尼耶下台[12],埃利亞斯·拉馬艾馬(Elias Ramaema)上校任軍事委員會主席。1992年6月,軍事委員會宣布將於11月舉行大選。並遣人到倫敦請國王莫舒舒二世回國。1993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舉行第二次大選。巴索托大會黨(BCP)黨主席恩祖‧莫赫勒出任首相。
1994年初,士兵因對軍餉和待遇不滿而爆發軍隊內部衝突。當年8月,萊齊耶三世趁亂發動政變,奪回政權,宣布重選議會,並提出恢復莫舒舒二世的王位。1995年1月25日,莫舒舒二世復位。1996年1月,莫舒舒二世遇車禍身亡。2月,萊齊耶三世再度登基。
1998年5月,舉行第三次大選,賴索托民主大會黨的帕卡利塔·莫西西里出任首相。反對黨抵制新政府,軍人譁變,該國再度爆發軍事政變。
2002年5月,按照混合選舉模式順利舉行大選,賴索托民主大會黨仍然取勝,黨首帕卡利塔·莫西西里出任首相。
2007年2月17日,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賴索托民主大會黨又贏得議會120個席位中的61席,全巴蘇陀大會黨贏得17個席位[13]。
Remove ads
地理

賴索托地勢崎嶇,東高西低,山地占58%,平原占17%,丘陵15%,河谷地帶約占10%。可耕地面積為24萬公頃,約占全國面積的13%。
東北部為海拔1,800-3,000公尺的山地和高原,是奧蘭治河和圖蓋拉河的發源地;
西南部沿邊界有寬約40公里的狹長丘陵地帶,全國70%人口集中在此[14]。
賴索托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5~9月為旱季,10~4月為雨季,最高氣溫33℃,最低-7℃。
政治
內閣主要成員有:
實行兩院議會制[15]。
賴索托參議院有33個席位,由國王根據首相建議指定的11名議員和22名大酋長組成。
眾議院由120名議員組成,議員通過選區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任期5年。
註冊政黨共有19個,其中12個政黨在本屆議會中占有席位。7個主要政黨分別為[16]:
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賴索托的政治和經濟發展非常依賴於南非,且兩國之間的關係是友好的。大部分西方國家都與賴索托保持外交關係,但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在該國開設大使館。部分國家對賴索托的事務則會交由它們駐南非的外交機構處理[17]。
賴索托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和南部非洲關稅聯盟的成員國。此外,賴索托也是聯合國會員國,非洲聯盟和大英國協等組織的成員。
1983年4月30日,賴索托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90年4月賴索托宣布與中華民國復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即宣布中止與賴索托的外交關係。1994年1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賴索托兩國政府決定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行政區劃
全國劃為10個行政區。目前地方政府機構尚未建立,主要由酋長管理地方行政事務,現全國共有1,084名酋長[18]。
莫哈萊斯胡克
經濟
因1998年爆發的選舉衝突,導致部分軍人譁變,爆發動亂,經濟停擺[19]。2000年後,經濟增長始終徘徊在3-4%之間,為低速恢復性增長。


國內有8成以上居民居住在農村地區從事農業,但是由於水土流失和連年天災,糧食仍然經常性不夠自給,超過七成依賴從南非進口,價格較高,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因此常年饑荒[21]。
農業產品主要有:玉米,小麥,豆類,高粱,大麥,家畜等。農業產值占GDP比值為7.4%。
國內失業率高達25%。青壯年人口愛滋病感染率居世界第三,造成大量勞動力消失,全國勞動人口僅為874,200。
近年來,以台資為主的製衣業迅速發展[22],對美紡織品出口躍居非洲南部第一,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每年創匯5億美元。但受南非蘭特升值、美國延長「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允許非洲最低度開發國家企業利用第三國原料生產出口美國紡織產品的優惠期延長和世界紡織品一體化等不利因素影響,2010年以來,製衣業陷入困境。
2013年,出口總額為941,200,000美元,主要出口製成品(成衣,鞋類),羊毛和馬海毛,食品和活畜,電力,水利,鑽石等[23]。
政府鼓勵發展旅遊業,近年修建了一些旅館和山區度假村以及一座國家公園,遊客多來自南非,2012年萊旅遊收入達6億馬洛蒂(約7,300萬美元)[24]。該國全域位處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讓它成為非洲罕見冬天會下雪的地方,而且雪量充足,可以支持非洲鮮有的滑雪度假村。[25]
2006年有約5.2萬勞工前去南非從事礦業工作賺取外匯。
也有部分女性被強迫跨國提供賣淫服務。政府也一直嚴厲管控性壓迫犯罪。
雙邊援助主要由英國、美國、愛爾蘭、德國、日本等國提供;多邊援助主要來自歐盟、非洲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開發協會。
社會

境內的高原水利工程於1991年動工,是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賴索托和南非共同出資興建。
距首都馬賽魯約35公里的麥特隆大壩及供水項目(MDWSP)建設始於2010年底,資金大部分由外國援助,定於2014年營運。中國水電集團以8000萬美元承包了大壩主體及原水泵站工程。

- 公路
總長5,940公里,其中已鋪設的柏油路1069公里,其餘為砂石路與土路。
- 鐵路
萊無獨立鐵路系統,僅有南非延伸至首都馬賽魯的2.6公里鐵路運送進出口物資。
- 航空
人口

賴索托人口約1,942,008[27]。
居民大部分信仰基督教,佔全國人口93%,其中新教佔52%,天主教佔41%;少數信仰伊斯蘭教與原始宗教,佔全國人口7%[29]。
賴索托飽受愛滋病的折磨。2009年愛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有26萬餘人,成年人人口的患病率是23.6%左右,為世界上最高的地區之一。在城市地區,40歲以下的婦女大約50%感染愛滋病毒[30]。
從1990年代開始,賴索托的平均壽命由60歲減至35歲,15-60歲之間死亡的比率為78.65%。而因死亡率高,農業生產也大幅減少[31]。
文化

2000年起,小學開始逐步實行免費教育,小學入學率為85%,中學為23%。
2001年,國民受教育程度巨幅提高,識字率達89.6%,初級教育普及率達69.3%,教育支出占其GDP總額的13%,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中位居前列[32]。
2013年,教育預算為19.85億馬洛蒂,占預算總額的23.6%.
高等教育有賴索托國立大學等。
紙質傳媒主要有英文報紙《公眾眼報》、《時代報》、《鏡報》、《觀察家》和《今日賴索托》等。塞蘇陀文報紙《摩洛蒂》、《摩索托》等10家報刊[33]。
國內有國營電視台1個和國營電台2個,政府控制著大部分廣播媒體。
國內手機普及率較高,2009年全國共有76,800個網際網路用戶[34]。
傳統服裝為草帽和披毯。
當地人喜歡戴一種草帽,謂之巴索托帽,其被視為賴索托的國家象徵,甚至將其圖像置於國旗的中央。帽子呈圓錐形,帽頂有五個草環,帽沿周圍布滿用當地特有的山草編制而成的裝飾花紋。 而披毯非常適合當地晝夜溫差較大的氣候。寒冷時披上披毯;睡覺時做為被子;下雨時充當雨衣用[35]。


在賴索托,實行一夫多妻制。但現在絕大多數人只娶一個妻子。現任國王在娶王后時,曾特意表明只娶一個王后,表明自己開始在推動一夫一妻制。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